如果你热爱大自然,喜欢看《动物世界》,你可能会了解不少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例如,熊猫与棕熊虽不同,却都归属于熊科,但它们并不能相互繁殖。狮子和老虎,虽然分别称为狮和虎,却同属于猫科动物,它们能繁殖出狮虎兽,但这些杂交后代却不能继续繁殖。



这种关系与马和驴颇为相似。它们能繁育出骡子,但骡子却不能生育后代。那些无法繁殖,或者后代不能继续繁衍的物种,在生物学上被定义为存在“生殖隔离”。



于是,人们可能会好奇,为何地球上不同的人种,比如黄种人、白种人和黑人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呢?

称呼上的白人、黑人和黄种人,不过是我们对肤色不同的人群的俗称。肤色并不是生殖隔离的关键因素。

关键在于,不同肤色的人种是否拥有共同的祖先,以及这个祖先的历史追溯有多久。



不同肤色人群间的差异,更像是不同花纹的老虎之间的区别,而非狮子与老虎之间的区别。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科学的证据。随着现代生物学的进步,科学家们找到了人类祖先的遗传痕迹,那就是DNA。DNA是世代相传的,不会消失的证据。

男性遗传物质中的Y染色体较短,因此得名“Y”DNA,也被称作Y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关键。体内存在Y染色体的为男性,否则即为女性。Y染色体只传给男性,即“父系”遗传,不传给女性。



现代人类社会中,家族和姓氏等关系通常通过Y染色体确认。科学家也利用Y染色体探寻人类父系起源,发现人类父系祖先源自非洲东部。



母系祖先的追踪同样可行,因为父亲仅提供了后代DNA的一半,另一半来自母系的卵细胞。



打个比方,母亲的卵细胞如一栋大房子,内含家电家具,父亲的DNA如同拎包入住,两者结合形成“家”。



维持这个“家”的能量来自于线粒体,它不断为细胞提供能量,并拥有自己的DNA——mtDNA,这种DNA由母亲传递给女儿,再传递给孙女。科学家通过线粒体追溯人类的远古祖母,发现她们也来自非洲。



Y染色体和线粒体的证据显示,现代人类有共同的祖先,祖先追溯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不足以进化出新人种,故不存在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的物种形成,这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然而,长时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还需要长时间的地域隔离,以阻断基因交流,增加生殖隔离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探讨人类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的问题。



主流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环境变化导致东部非洲的猿类离开森林,来到草原,与他处猿类形成地域隔离,走上各自的进化之路。

草原上的猿类面临生存压力,部分开始直立行走,开启了人类进化的关键一步。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促进了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提高了获取食物的效率,并伴随着脑容量的增加和智力的飞跃。

这个过程持续数百万年。漫长岁月中,人类祖先直立人走出非洲,扩散至世界各地,形成新的地域隔离,进化出不同人种,其中一支成为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



人类祖先不止一次走出非洲,第一次是180万年前的直立人,分化出北京人、格鲁吉亚人、元谋人等。智人是晚期直立人海德堡人的后代。山顶洞人就是我国发现的晚期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也是智人的广义分支。



研究发现,现代人类DNA含有约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表明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曾长时间融合,最终尼安德特人灭绝。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尼安德特人并未灭绝,他们的基因得到了传承。

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约在7万年前,智人扩散至全球各地,跨越白令海峡,抵达北美和南美。基因虽有变化,演化出不同肤色,但并未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



现代人类社会高度同化,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国家和民族交流频繁,意味着人类出现生殖隔离的可能性很小。

但若未来人类移居遥远星球,长时间的地域隔离可能会导致不同星球的人类出现生殖隔离,实际上意味着新人种的诞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