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主编的“观念史研究丛书”(第一辑)已在齐鲁书社正式出版。第一辑包含四本著作,分别是刘乾阳著《儒家“诚”观念研究》、李富强著《儒家“耻”观念研究》、刘飞飞著《儒家“天下”观念研究》、李涛著《儒家“天理”观念研究》。
曾教授长期致力于“观念儒学”的教学与研究,“观念史研究丛书”是其“观念儒学”之树新绽放的思想之花,可视为他在儒家思想研究上的一种新开展与新探索。所谓“观念儒学”就是以观念史为方法论,从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观念出发,将哲学的哲理论证与史学的脉络梳理融为一炉,在“历史”与“哲学”的辩证综合中把握儒家思想的真精神,并通过创造性诠释展现古典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本丛书的出版得到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曾子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丛书主编简介
曾振宇,出生于1962年,江西泰和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省第9、10、11届政协委员,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曾子研究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韩国儒教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思想史、宋明理学、观念史。迄今在《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基金项目多项,出版学术著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中国气论哲学研究》《孝经今注今译》等15部,主编学术研究丛书5种。
“观念史研究丛书”序言
观念不同于概念。概念注重从逻辑学角度进行语词分析,观念侧重从思想史视域考察每一个观念的生成与流变。概念如山,贵在稳定;观念如水,贵在变化。西方观念史学派昆廷尝言:观念具有“迁徙性”。证诸史实,其言不虚!以中国哲学史“仁”观念为例,“仁”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面对弟子门人多次“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甚至面对同一位弟子多次“问仁”,孔子的回答竟然也不一致。
其实在大多数语境中,孔子立足伦理学与工夫论层面讨论“为仁之方”,而非哲学形上学意义上的“仁是什么”。因为在孔子的思想架构中,“仁”是上位概念,在属种概念关系中,已经找不到位级更高的概念来对“仁”加以界说。一切描述性语言已不是“仁”本身,而是被语言遮蔽了的“仁”。在《大希庇亚篇》中,苏格拉底与希庇亚讨论“美是什么”。希庇亚罗列了美丽的陶壶、美丽的竖琴和美丽的少女。苏格拉底打断他的陈述,指出:“那么它们之所以美的原因在于有一种共同具有的基本性质。”
当我们夸耀一位女孩美丽,“那么我们就要回答她为什么有权被称作美”,在美丽的陶壶、美丽的竖琴、美丽的少女等具体的美之上,“你必须告诉我美本身是什么”,因为正是“美本身”的存在,才可能将“美的性质赋予一切事物”。苏格拉底与希庇亚反复辩论与探究“美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美的事物是难懂的”。朱光潜先生将此句译为“美是难的”。在这一场辩论中,虽然无法知道“美是什么”,但已从理性上明确知道“美不是什么”,思维的高度已有所提升。
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一直在探寻“美是什么”,也出现了一些定义,但这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有最终普遍性答案的问题。相映成趣的是,“仁”作为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观念,是“多”中之“一”,我们姑且只能以“一”来界说,或者从工夫论层面来体悟,因为仁具有不可定义性。有人曾问程子:“何谓至善?”程子回答说:“理义精微,不可得而名言也,姑以至善目之,默识可也。”在人类用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中,“目之”与“默识”蕴含着直觉体悟和信仰的成分。知性认识无法达到对本体的观念性把握,直觉体悟和信仰或许是接近本体的有效路径。孔子之“仁”,在本体论上是一种可能的知识,而不是现实的知识。
缘此,面对孔子之“仁”,“目之”与“默识”何尝不是接近的一种可能路径?但是,汉代董仲舒开始从宇宙论视域讨论“仁”存在的正当性,“阳气仁”,仁已经降格为伦理学层次的一个德目。朱熹哲学架构中的“第一概念”是天理,天理在人为仁,人通过“感应”,将外在客观性的天理内化为我心真实拥有。在朱熹的思想结构中,天理才是位格最高的本体概念。虽然朱熹指出“仁”可以统摄义礼智,但也必须在“性即理”的意义上才能厘清“仁”的哲学地位。近世西方哲学与文化传入中国之后,学界纷纷以儒家“仁爱”比附西方“博爱”观念,两个观念之间存在着历史与宗教的差异,儒家“仁爱”不存在宗教色彩。但是,两大观念之间又存在着价值观的趋同,都在表达对人的尊重与关爱。这种价值观的趋同性,恰恰又可以成为儒家“天下”社会理想可能实现的道德基础。
我们现在研究观念史,在更多的意义上是将观念史作为一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梳理每一个观念如何生成与变化,如何影响每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制度建设和生活方式。这种对观念史或观念儒学的认识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上升到哲学形上学的高度进行分析与建构,有待于学人继续努力。
是为序!
2024年8月7日于山东大学
曾振宇
“观念史研究丛书”(第一辑)书目简介
《儒家“诚”观念研究》
(第一辑)之一
刘乾阳 著
ISBN:978-7-5333-4988-2
内容简介:“诚”观念贯穿儒学发展的始终,它的本义是真实无妄,是说明天人之间相互连通的核心概念之一。后来经过种种改造,其上附着了本体论、心性论、修养论、功夫论等丰富的内涵。本书首先阐释了“诚”的多层含义范畴,详细梳理了历代儒家学派,如思孟学派、荀子、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等,对“诚”观念的理论建构与解构,充分肯定了“诚”在儒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深刻反思了儒家“诚”观念发展的得失,最后指出了“诚”观念对当代儒学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简介:刘乾阳,山东邹城人,哲学博士,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思想与文化,已出版专著一部、合著多部,在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儒家“耻”观念研究》
(第一辑)之二
李富强 著
ISBN:978-7-5333-4986-8
内容简介:全书分十章,从观念史角度,对古典儒学中的“耻”观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疏解,展现古典儒学“耻”观念的生成与发展,揭示以“耻”观念为标识的“耻”德在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与政治结构中的特殊意蕴,以及现代价值。本书尝试重构中国古典儒学“耻”观念的哲理意涵,希冀将其精神注入现代人的生活世界,为现代人的自我转化与世界转化提供文化资源与精神依托。
作者简介:李富强,河南周口人,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观念史。在《伦理学研究》《宗教学研究》《民俗研究》等期刊发文20多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儒家“天下”观念研究》
(第一辑)之三
刘飞飞 著
ISBN:978-7-5333-4985-1
内容简介:本书以“天下”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从政治角度和文明角度分而论之。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对“天下”观念的阐述,认为传统的天下观大致可分为儒学天下观和帝王天下观两种类型,揭示了文化和权力意义上的“天下”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
作者简介:刘飞飞,1993年生,山东临朐人,哲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观念)史、中西比较哲学、魏晋玄学。在《史学月刊》《安徽大学学报》等期刊发文10多篇。
《儒家“天理”观念研究》
(第一辑)之四
李涛 著
ISBN:978-7-5333-4987-5
内容简介:“天理”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尤其是在儒学发展后的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宋明儒学中的天理,蕴含着一个深层次的秩序观,包含着生命伦常和社会生活日用之间奥秘。本书梳理中国古代观念史中的“天理”观念,尤其注重宋儒天理观念的梳理与分析工作。对宋儒天理观念的集大成者朱熹采取重点刻画的方式,分析其理学思想中“以理制欲”的克己工夫、“由静而敬”的持敬工夫、“知行相须”的知行工夫。同时,对其他理学思想家进行分重点梳理与分析。
作者简介:李涛,1978年生,河南信阳人,厦门大学哲学博士。现任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19—2023)。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获省级二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