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拍摄结束,导演杨洁找人把白龙马安置到了无锡的养马场。1995年,杨洁再次看到白龙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油光发亮的白龙马,竟然瘦骨嶙峋地趴在角落,发出阵阵嘶鸣。

作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最重要的伙伴之一,白龙马不仅是一匹马,更是整个取经故事中的第五个“主角”,在荧幕之外,这匹马的命运却让人唏嘘不已。

拍摄《西游记》时,杨洁和她的团队对每个细节都极为考究,特别是对白龙马的选择。

在最初的拍摄中,剧组找不到合适的白马,只能用棕色的马刷上白漆来凑数。

可惜,这样的“临时对策”并不完美,一遇到水或下雨,白漆脱落,露出棕色底毛,现场一片狼狈。

这种问题让杨洁感到头疼,她知道,这样的安排无法让整部剧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找到真正的白马,杨洁带着剧组辗转多个地方,最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草原上发现了一匹体态健壮、毛色纯白的军马。

这匹马不仅毛色漂亮,动作利落,而且是当地某兵团团长的坐骑,身份特殊,拥有军籍。

杨洁起初的请求被团长拒绝,因为这匹马对团长意义非凡,不能随便转让。

但杨洁并没有放弃,她反复与团长沟通,提出这是为了拍摄《西游记》这样一部弘扬传统文化的作品。

经过她的多次恳求和详细说明,团长终于忍痛割爱,同意让这匹马加入剧组。

不过,按照规定,这匹马必须被开除军籍,这也为它之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带着这匹白马,剧组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实景拍摄。

从九寨沟到通天河,从茂密森林到陡峭山崖,这匹白龙马陪伴剧组跋山涉水,完成了许多复杂的拍摄任务。

在九寨沟瀑布的一场拍摄中,白龙马一脚踏空,滑入湍急的水流中,险些丧命。

剧组人员奋力抢救,最终在当地牧民的帮助下,将它从深沟中拉了出来。

这场景既惊险又让人后怕,但白龙马没有因为这次意外而表现出抗拒,它依然默默地完成了后续的拍摄任务。

另一场在通天河的冰面拍摄中,白龙马再次遭遇困境,它在冰面上多次摔倒,马鞍卡住了它的身体,挣扎了许久也无法站起来。

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将它扶起,并调整了拍摄设备以保护它的安全。

整整六年的时间,它随剧组转战全国二十多个省,长时间乘坐闷罐车,忍受颠簸与疲惫,却始终没有一丝暴躁,这种稳定和配合,让剧组所有人都心生敬佩。

1988年,《西游记》拍摄结束后,按照规定,所有的拍摄物资都被归还到无锡影视基地,其中包括白龙马。

杨洁对此充满不舍,她再三叮嘱基地的负责人:“白龙马是我们的功臣,一定要好好照顾它。”

当时基地负责人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会妥善安排,杨洁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份承诺很快就成了空谈。

最初几年,白龙马因《西游记》的热播被当作“明星”展示,供游客合影骑乘,但随着时间推移,游客的兴趣逐渐减少,白龙马被冷落,生活条件日渐恶化。

1995年,杨洁因挂念这匹陪伴她完成《西游记》的白马,特意前往无锡影视基地探望,她见到的场景却让她难以置信。

曾经油光发亮、健壮的白龙马,如今瘦骨嶙峋,躺在阴暗潮湿的马厩里,毛发凌乱粗糙,完全失去了当年的风采。

杨洁试图靠近它,轻声呼唤它的名字,而白龙马只是缓缓地抬起头,用无力的眼神看着她,然后又无助地低下了头。

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杨洁得知白龙马的生活环境已经十分恶劣,由于年老体弱,它被关在破旧的马厩里,饲料质量差,有时甚至吃不饱饭。

杨洁气愤地质问工作人员,对方却只是敷衍了事,让她更加无奈。

她警告工作人员:“它是功臣,你们不能这么对待它。”虽然她的话语掷地有声,但最终未能改变白龙马的处境。

1997年,杨洁再次探望白龙马,她发现,白龙马的状况比两年前更加糟糕,它被挤在一个拥挤的马厩里,与其他年轻壮硕的马匹争夺食物。

因为体弱无力,它常常吃不上东西,只能无助地蜷缩在一旁,白龙马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杨洁站在一旁,眼含泪水,却无能为力,她试图为它寻找更好的安置地点,但由于资金和种种现实问题,始终未能如愿。

不久后,这匹白龙马在无锡影视基地孤独离世。

它的死讯传来时,杨洁悲痛万分,为它写下了一首《龙驹悲歌》,在诗中,她既哀悼白龙马的逝去,也反思人情冷暖。

她说,这匹马的一生既辉煌又凄凉,从一匹骄傲的军马,到为文化事业献身的演员,再到晚年被遗弃的生命,白龙马的命运像极了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世态炎凉。

《西游记》里,白龙马不仅是唐僧的坐骑,更是故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