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没有一部电影,看完过后,让你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甚至想要忘记看过它。今天要介绍的影片,就给人这种感觉。这是一部悬疑片,导演用冷静、克制的镜头,讲述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震碎所有人的三观。


影片描述一对居住在加拿大的龙凤胎西蒙和珍,在母亲纳娃玛文死后听取公证人念出事先准备的遗嘱,要求他们前往中东寻找未曾听过的父亲与哥哥。


珍首先踏上寻亲之旅,从母亲就学的达黑什溯源,梳理母亲饱受战争苦痛与仇恨撕裂的过往,在支离破碎中拼凑两人的身世之谜,而西蒙则从被动到深入险境,探询哥哥的下落,一同与珍完成母亲的遗愿。


维伦纽瓦一鸣惊人之作《焦土之城》,改编自剧作家瓦基迪·穆阿瓦德同名剧作,刻意不提国家名称(实际上为黎巴嫩),淡化国族色彩,大抵上以龙凤胎的寻亲之旅和纳娃玛文颠沛流离的过去交错叙事,不时插入主角哥哥的片段,让人产生兴趣。


把这个 1970 年代中东基督教民兵和回教难民爆发冲突,互相仇视与厮杀而后背叛所属阵营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剧,以沉默和歌声交错,演绎烽火连天的内战与纳娃血泪交织的命运。


“寻亲”与“认同”课题是导演的强项,最棒的是影片故事复杂,横跨多个城市与不同时空背景,以斗大的人名和城市为标记分段叙事,让人不至于头昏脑胀,并在层层迭迭中享受解谜的过程,掉进导演预先布的局。


观众时而为纳娃的遭遇泪流不止,时而因为她的为母则强与捍卫誓言而感动,却在知晓真相后没有落入仇恨的窠臼,而是用两封截然不同口吻的信,倾诉战争导致人不得不成为双面人的悲哀。


影片中,年轻时的纳娃在民风保守的地方,爱上难民而怀孕,私奔未果只好听命于祖母,接受提议把孩子送到孤儿院,自己则到达黑什投靠伯父并受教育。


不料战争导致学校关闭,纳娃决心返乡寻子,路上搭了回教徒的车,遇基督教民兵攻击,亮出基督徒身份才幸免于死,却眼睁睁看着想救的小女孩被枪杀,自此投向敌方阵营,决心让基督教民兵首领尝尝痛苦,纳娃也因此付出代价被囚十多年,被人称为“唱歌的女人”。


饰演纳娃玛文的卢巴纳·阿兹巴尔,刚柔并济的演出堪称全片亮点,不论是年轻时的义无反顾、受尽折磨的不愿屈服,还是老年从惊吓到抽离的骤然转变,让人随着她的眼神掉进极欲逃离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回忆,反思那些义无反顾的抉择与誓言,难以用国族、宗教、母亲、爱人来区分,显现人的爱可以比海还深,恨也能比天还高。


影片前半段是珍独自寻亲,和母亲一样强悍的她,语言不通却谨守誓言,即便不受母亲老家的人欢迎,被视为伤风败俗的家族,她仍不畏流言探询真相。直到西蒙加入,哥哥的下落有了眉目,故事成为一个圆,跳脱一加一等于二的结论,不可思议的真相,让人在震惊与伤感中久久不能自己。


影片以烽火无情书写儿女情长和宗教仇恨,在引人入胜的敘事和 Radiohead 迷幻的歌声中,来往于过去与現在。也许不是每个人能接受真相。納娃的做法,却能从中反思人的复杂性,绝非爱或恨可以定论。


《焦土之城》2007

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编剧:丹尼斯·维伦纽瓦

主演:卢巴纳·阿兹巴尔

豆瓣8.6IMDb8.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