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2024年的中日关系,终于在年底迎来了令人瞩目的转圜之势。从9月的试探性接触,到11月的领导人会晤,再到12月的高级别磋商,这一系列互动标志着两国关系逐渐走出冰封,迈向合作的新阶段。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更是对两国领导人智慧与战略眼光的严峻考验。
日本外相岩屋毅的首次访华成为年末的外交亮点。12月25日凌晨,他抵达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展开会谈,并共同主持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取得了10项重要共识,涵盖了青少年交流、教育合作、旅游便利化、友好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的举措,包括加强媒体与智库的交流合作,以及鼓励正能量网络创作者互动。这些措施不仅着眼于当前的民间交流,更为中日关系的长期稳定奠定了民意基础。
更实质性的一步是双方签证政策的相互放宽。日本宣布,将对中国公民签发有效期10年的旅游签证,并将团队签证停留期限延长至30天。这是对中国此前恢复日本人免签待遇的积极回应,反映出双方在推动人文与经济交流上的实际行动。尽管这些进展令人欣慰,但也不能忽视两国之间的重大分歧,尤其是在日本水产品禁令问题上。核污水排海引发的争议仍然是悬而未决的棘手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积极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日方领导层更换带来的政策调整。石破茂上台后,中日关系修复的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11月两国领导人在拉美的会晤,为双边关系指明了方向。正如王毅所言,中日关系的稳定不仅关乎两国自身,更对亚洲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要真正实现中日关系的全面回暖,仅靠高层互动是不够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是横亘在两国之间的一道深沟。钓鱼岛争议、靖国神社参拜、慰安妇问题等,都牵动着中方的敏感神经。而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挑衅言行时常为中日关系蒙上阴影。对此,日方必须展现出切实的诚意与行动,尤其是在尊重历史、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原则方面。
从中方角度看,中国也需要以战略耐心与智慧,妥善处理与日本的复杂关系。双方在维护地区稳定、推动经济合作方面具有巨大的共同利益。无论是东亚的经济一体化,还是中日韩三国合作,都需要中日关系的稳定作为支撑。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大背景下,中日合作不仅是地区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当然,这一过程注定充满挑战。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推行的对华遏制政策无疑将给中日关系增加新的变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在外部压力下实现自主决策与合作共赢,将是对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重大考验。
总的来说,2024年中日关系的回暖来之不易。这不仅需要双方在具体问题上展现灵活性与务实态度,更需要两国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日关系的未来,关乎两国的共同利益,也对亚洲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在新的一年里,如何将这一良好势头延续下去,将是对两国政治智慧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