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夏西
1988年8月1日,遵照吴克华将军的生前遗愿,一架军用飞机悄悄出发,将他的骨灰撒到了塔山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与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友们永远长眠在一起。
吴克华1913年出生于江西弋阳,14岁丧父,曾在豆腐店里做杂工,还当过皮匠学徒,后来跟着方志敏走上了革命道路,最终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一生身经百战,几度沉浮。
1942年12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派许世友前往山东抗日根据地,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临行时,他亲自给周恩来写信,请求能调吴克华来配合自己一起开展根据地建设。当时,吴克华正在上海跟随周恩来做抗日民众工作。周恩来接到许世友的信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吴克华来到了山东根据地后,担任许世友的副手,出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他们一起在山东地区发动群众,组织了多次的地雷战、破袭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1943年春,日军集中5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所到之处,荒无人烟。许世友、吴克华将胶东军区司令部驻扎在一个小山村里,指挥着胶东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周旋,挫败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有一次,从内线传来情报,说是有一股日军准备前来偷袭军区司令部。而当时大部分的抗日主力部队都在前线作战,司令部能直接调动御敌的只有一些警卫部队,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友、吴克华等人决定司令部尽快转移,并分派出一些警卫部队帮助老百姓进山躲避。
日军来袭的消息传开后,在这个仅有60来户的小山村中,竟有16位母亲带着16位小伙子来到了司令部,找到了许世友和吴克华,要求当兵杀敌,保家卫国。
吴克华见状,感慨万千,他对司令员许世友和政治委员林浩说:“看到这16位母亲,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是个独生子,自打我加入红军后,就一直顾不上母亲。母亲最后被国民党军队抓住,敌人逼她写信给我,叫我带队伍反水,可我母亲的回答真叫人肃然起敬。她说,'我能生下他身,但管不了他的心,不要说我不识字,就是会识字也不写这个信。我儿子跟着方主席(方志敏)、邵政委(邵式平)闹共产,我乐意,我巴不得他多杀几个害人的坏蛋。现在你们要我写信,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母亲的话,让国民党军官气得嗷嗷乱叫。当晚他们就砍下了我母亲的头颅。由于部队急于开拔,至今我还未能在母亲坟前好好烧柱香,我真是愧对母亲啊!如果有一天我为革命光荣了,恳求组织上能把我埋在母亲墓边,好好地陪伴着母亲。"
吴克华一席话,让许世友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几十年后,许世友向中央请求,将自己埋在母亲的身边,很可能就是受到了吴克华的言语启发。
吴克华一表人才,颜面白皙,身材颀长,语言儒雅,气宇轩昂;又有勇有谋,军政皆优,指挥作战尤以稳、细、准、狠见长;每役非利不动,非得不用,不打则已,打则必胜。
1948年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拉开了序幕,东北野战军总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将战略重点放在锦州,调集了主力部队将锦州10万余敌团团包围。吴克华当时担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奉命出任塔山阻击战司令员,负责阻击锦西援敌。
塔山是位于锦州与锦西之间的一个500多户人家的大村庄,该村北距锦州前沿之敌15公里,南离锦西5公里,二锦公路穿村而过,村东1公里处是与公路平行的北宁铁路。这个村处于一个谷地之中,周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丘陵,西托虹螺山,东邻锦州湾,是山海关进入辽沈大平原的一处沿海隘口,也是锦西、葫芦岛进入锦州的惟一通道。
东北野战军总部在给四纵的命令中一再强调:"锦州能否攻克,关键在于塔山","要坚守阵地,寸土不失,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例"。吴克华在10月4日接到命令后,立即马不停蹄地率部进入了阵地,并作了战前动员部署,开始修筑工事,准备迎敌。
10日凌晨3点,国民党军趁四纵塔山阵地尚不巩固之机,在40余门重炮、7架飞机和2艘军舰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出动了4个师的兵力向塔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拉开了塔山阻击战的帷幕。
这场战斗一直打了整整6天6夜,敌人每天先是派出数十架飞机、数十艘军舰和几十门大炮,向塔山阵地轮番轰炸;接着又凭借着美械装备,多次组织集团式冲锋,四纵修筑的大量工事被摧毁,战斗人员伤亡惨重。
然而,无论敌人如何疯狂,吴克华指挥四纵以3个师的兵力成功地阻击了4倍于己的敌12个师的猛烈进攻,连续6天6夜,阵地寸土未失,岿然不动,一共歼敌6117人,气得蒋介石大骂下属将领是"饭桶"、"猪罗"、"坏了党国大事"。
15日晚,东北野战军胜利攻克了锦州,塔山阻击战也最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阵地坚守防御战,罗荣桓称赞说:"四纵打得好,像这样的阻击战范例,在解放军历史上还是少有的。"
在这场战斗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塔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和"白台山英雄团"等功臣部队和英雄群体。但是,也让吴克华感到无比痛心的是,四纵一共伤亡了3145人,其中有767名年轻的战士牺牲在塔山这块土地上。这些人都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使他一辈子都念念不忘。
1987年2月,吴克华在病危时,再一次留下了遗嘱:"每当想起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战友,心里就非常难过。我死后,就把骨灰撒往塔山,与战士们做个伴吧。"
1988年8月1日,遵照吴克华将军的遗愿,他的骨灰由夫人张铭及其子女亲手撒到了塔山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最终选择了与战友们长眠在一起。他家乡的人民得悉将军的骨灰撒在塔山之后,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特地在吴克华母亲墓地山顶上建立起吴克华将军纪念亭,塑起吴克华将军的全身戎装像,让将军也能永远地陪伴着自己的母亲,陪伴着自己家乡的人民。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又指示东北野战军,紧急调集在锦州附近的部队火速入关。林彪,罗荣桓立即命令吴克华率领刚从塔山阵地上撤下来的四纵,向关内疾速开进,并且在一路上完成了由纵队改军制的转变。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所属纵队番号全部改为军制,第四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吴克华成为第四十一军首任军长。17日,第四十一军在军长吴克华和政委莫文骅的率领下开向关内,并于同年12月24日到达了指定位置:北平西北郊的青龙桥,清河,东北旺和海淀一带。
1949年1月18日,平津战役前线司令部电告第四十一军军长吴克华和政治委员莫文骅:"傅作义已同意接受和平改编,由四十一军负责与傅作义部交接城防。中央军委、毛主席要求守城部队绝对不允许违反群众纪律。"当天,叶剑英也指示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立即成立北平警备司令部,由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明治,吴克华任副司令员,莫文骅任副政委,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
当天,第四十一军专门召开了党委会研究对策。吴克华说:"进城后,对北平的工商业,名胜古迹,公共设施及各项物资等,部队要做到24个字:“只许看管,不许运用;只许保护,不许破坏;空手进去,空手出来。”
30日,国民党驻守北平的傅作义集团20万人全部撤离城内,向解放军指定的区域集结。31日12时,第四十一军政治委员莫文骅带领第一梯队第一二一师按时出发,顺利进入了北平。吴克华在判断不会出现意外后,亲自率领军部机关和第一二二师,第一二三师和第一五四师相继由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入城。至2月2日,第四十一军全部驻防停当,正式接管了北平。
在建国后,吴克华先后担任了成都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司令员。在赴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广州市的首任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英剑曾对他说:"老吴,你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吴克华是任大区司令员职务最多的一个。
1975年4月,中央军委命令62岁的吴克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当时,全国各地的铁路建设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特别是青藏铁路,更是牵动着他的心。1976年8月,63岁的吴克华决定沿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铁路,再走一次长征,征服昆仑山。
8月13日,吴克华到达了西宁,准备出发。他的警卫员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担心他上高原身体会吃不消,就劝他说:"就到西宁算了,让山上的同志下来汇报工作。"吴克华说:"那怎么行,指挥员哪有绕着战场走的!从西宁到格尔木虽然很高,难道还能高过长征路上的夹金山吗?我一定要一站一站地走上昆仑山。"
吴克华一行来到了驻守地海拔最高的铁十师第五十团二连。他笑着对机关陪同的有高原反应的工作人员说:"北京大机关把你们养娇了,我这老头子怎么没有高原反应?爬雪山过草地的一身硬骨头和你们就是不一样啊。"他要求和他一起上青藏高原的机关人员,要补上青藏铁路这一课。他说:"这一课补上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能战胜。"
8月20日下午,吴克华一行从乌兰出发,经德令哈来到了大漠深处的泉吉峡。又于22日下午6时,马不停蹄地抵达了在格尔木的铁道兵第七师师部。由于一路长途奔波,铁七师领导打算让吴克华休息一天再开展工作,结果被吴克华拒绝了。当吴克华听说铁七师第三十一团十一连在昆仑山那边的可可西里进行冻土工程试验时,当即表示一定要去看一看。这是在原计划中没有安排到的项目,铁七师领导担心出意外,建议不去。可是,吴克华却说:"没有安排,现在安排,昨天没有计划,咱们今天计划。昆仑山我不能不去,冻土试验我不能不看。青藏铁路通向拉萨,冻土是第一大难关,我不看看冻土怎么能放心呢?"
临出发前,铁七师师长通知第三十一团十一连,一定要把中午的饭菜准备好,要让司令员在生命禁区吃上满意可口的饭菜。
可可西里的清水河海拔4600多米。吴克华到了工地后,立即和十一连的官兵们一起座谈,了解现场的情况。中午很快到了,然而,端上来的饭菜却少得可怜,只有海带丝,干菠菜,土豆,白菜,鸡蛋粉和少量的猪肉。
铁七师师长大发雷霆,批评十一连指导员李益德:"司令员来了,你给弄出这等菜来,给我丢脸,给铁七师丢脸!"李益德委屈地说:"师长,这是我们连队最好的菜了。我们把所有的猪肉和鸡蛋都端上来了,我还能拿出什么?这些都是全连指战员献给司令员的一片爱心啊!"
吴克华知道这件事后,狠狠地批评了师长,说:"战士们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吃!山上供应不好,是我的责任,是我对不起奋战在昆仑山的战士们。"在饭桌前,吴克华向奋战在可可西里的战士们敬了一个歉意的军礼。
吴克华一共在铁七师进行了4天的调研。临回北京前,他把铁道兵副参谋长、总工程师潘田留下,让他继续考察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冻土情况及铁路走向。他说:"老潘,建设青藏铁路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这项伟大的工程要在铁道兵手上胜利完成。圆西藏人民的铁路之梦,是全国人民赋予铁道兵的光荣使命……"
1984年5月,青藏铁路一期正式建成通车,这里面,无不饱含着吴克华和广大铁道兵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
吴克华将军的治军格言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军数十载,守正不阿,廉洁自持;为官数十年,未尝馈略权要,未尝以权谋私,实在是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典范。
特别声明 | 文章中含有个人观点;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