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鲜事物每一天都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社会面貌处于最朦胧而多变的时候,某种程度而言,那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年代。

让我们一起回顾那并不遥远却又有点模糊的昨天——1985年前后的中国(摄影师:Alain Le Garsmeur、Yann Layma、Jamie Fouss等)


马路上骑自行车的人群


大学宿舍里的学生


当时的百货商场


精工表商店


饭店外的出租车,当时出租车司机属于高收入的热门职业


街头的维吾尔人


卖太阳镜的摊贩


一名时尚女性


两个女孩戴着纱巾挡风


两名戴着防尘口罩的清洁工


骑着边三轮的交警,位置是天安门广场


行色匆匆的女孩


那时候没有手机,人们在外只能使用公共电话


三里屯使馆区


两个年轻人在休息


北京香山的缆车上坐着两个小伙


校园里跑步的小学生


一群年轻人在天安门广场上堆雪人


颐和园内,情侣拥抱在一起


长城上一对拍结婚照的新人


北京紫禁城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前,红旗招展,一位打扮时髦的男青年骑着车过来,大门前支起了木梯,一条横幅悬在半空


日坛公园内,一位老人叼着烟斗,坐在椅子上,他养的鸟儿从笼中放出,停留在他的手上,烟气氤氲,人与鸟对视,这是最好的相伴


在地安门大街,远处的城楼是鼓楼,中间门洞挂着:“东城区群众美术摄影展览”的横幅,右侧的红白公共汽车是老北京人的记忆,路中一位母亲推着童车,她正弯腰捡着地上的东西


在一个老街巷内,临街的店铺是北京无线电厂的销售科业务部,门口的展板上贴满了各种磁带的海报,一晃三十六年的时光转瞬而过,磁带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那些曲调却依然留在中年人的脑海之中


2月的京城,虽然在阳光下,冷风吹拂仍是寒意十足,年轻的父亲推着带斗的自行车,后面坐着他的女儿,孩子头和脸上套上了丝巾,这是防风的好工具,正面戴着头巾的女子面露笑容,可能是一家人,边走边聊


人力自行车司机在休息


花鸟市场一名手持鸟笼的女子


天气炎热,傍晚时分,一位大爷躺在竹靠椅上,两脚架于方凳,悠哉地看着《参考消息》报纸,在那个年代,这是了解世界大事的最好报纸


那个年代的基本国策海报


玩单车的年轻女性


某市场里试穿衣服的女子


广场竖立的雕像和标语


一个男子看着电视学习技工课程


一家新店开张,求职者排起长队


在一个老街巷,大约正是拆迁的时刻,高高的广告牌树在路口,一位老人斜歪着头,往上看着海报内容,上面写着家具家用电器展销的内容,地址是在状元街,广告牌后,一位老妈妈背着手,走在废墟上


在成都街头的一处茶馆门前,两个老职工坐在门口,正面的老人手里还夹着香烟,醒目的价目表上是茶的价格,依稀可见:一级花茶0.22元、二级花茶0.18元、双花龙井0.30元、明前特花0.35元,再细看茶馆里面,门后的桌子上,一个茶客只露出一颗头,应该是睡着了


这是在街头的一处香烟摊,分别是盾牌0.62元、大前门0.52元、万宝路3.50元、红双喜1.90元、三五3.10元等不同的价格


广场前的大道上,人们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个小女孩坐在自行车前杠上,远处还有两个板车,后方的大幅广告牌,上面是“只生一个、利国利家”、“优生良养、振兴中华”的内容


在夏日的傍晚,太阳还未落山,一对年轻夫妇就在门前的空地上,给孩子洗澡

哈尔滨


地下防空洞被开辟为舞蹈中心和夜总会


防空洞夜总会里跳舞的人


俄罗斯人前往当地东正教教堂


街头的东芝电器广告


两名年轻女性,其中一位穿着旗袍


卖棒冰的摊贩


松花江上一些游客在划船


某毛皮厂老板拿着动物皮大衣


在雪后的大街上,左边的军车和吉普车前,有两人在扫着路上的残雪,道路中间一列列有轨电车正准备出发,这一幕哈尔滨的中年读者朋友们应该会有依稀的印象

杭州


火车站外等候的旅客


电脑公司的海报


两名午休期间的丝绸厂女工


某酒店大堂的音乐厅入口


西湖边的情侣


同样是西湖边,一位看日落的女孩


西湖上的龙形游船


一对祖孙在大运河某个支流旁拍照


一名丝绸厂女工将丝线绕在轴上


两个女子走在大街的中间,亲热地说着话,左边穿灰色衣服的女子还扳着手指,另一人则面带笑容地听着


当时的电影海报


交警岗亭


某塑料厂的女工


一所中学的语文课


南京长江大桥


农民骑自行车将鹅运往市场


在一所幼儿园里,孩子们坐在花坛旁的石条上,在镜头前,他们有的落落大方,有的羞涩,有的好奇,右二的男孩手里拿着一本小人书,看封面是《大闹天宫》,如今的他们已人到中年

内蒙


包头钢铁厂的海报


草原上的牧马人


呼和浩特一对年轻朋友


路边的果蔬摊


奶牛场的管理人员


呼和浩特,远处停满了公共汽车,可能是一处车站,一位穿着绿军装样式的父亲,嘴里叼着烟,推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行进,后轮处焊接了一个钢筋框,里面还装着他几岁的小女儿

青岛


海滨度假村


海滩上的游客和度假者


天主教堂


杂货市场里一名水兵在闲逛


一个修鞋摊位


茶馆里的人群


地毯设计师


当年的国庆节,感觉拥挤程度不亚于现在


上海电视机厂的组装线


集装箱港口的工人们


两个女子抬着日本双桶洗衣机回家


街头的“黄鱼车”,当时搬家都靠它


穿着短裙的女孩


群众在体育场内购买股票


外滩一些看报纸的人


西餐馆收银台,那时菜肴基本不超过一块钱,冰淇淋咖啡只要五毛


上海一家宾馆的门卫


某企业挂着座右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一名社区大妈


正在爵士乐团伴奏下起舞的人


在人民广场上,一位老人身着厚厚的棉衣,手里捧着一只鸟笼,他正以慈祥的目光注视着鸟儿,近40年的光阴过去,老人如果在世应该是百岁了,希望他的儿孙能看到这张照片


在一处老街巷的店铺,门头上挂着“议价杂粮专柜”的条幅,一群大爷大妈提着竹篮子,正在排队准备购买柜台里的面包和面条,如果他(她)们还在世,应该都九十岁以上了


在一个梅蜜饯商店门口,柜台一左一右,趴着两个孩子,左边的女孩看着里面的零食,右边的男孩则在冷饮旁眼巴巴望着家里大人。左下角则是一个小男孩喝着冷饮,旁边的奶奶垂着腰看着他,温馨的场景就此凝固


在人民广场,上海的老百姓一家人来此游玩,周边的建筑仿佛是回到了民国时期


在一所学校里,学生们正在操场上做着广播体操,看他们的动作,很像是扩展运动

绍兴


市场里堆积的黄酒容器


女工拿着托盘和一排瓷杯


少先队员在读书

沈阳


街头的音乐海报


骑摩托的青年,当时非常拉风


酒吧里的服务员


商场橱窗显示了当时倡导的中国家庭标配

香港


电视商店


电影海报和排队观影的人


香港街头的年轻女性


九龙的购物区


九龙和港岛之间的水域

广州


这是在入住的酒店高处俯拍,空地上大约是公共汽车停靠站,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涌来,马路对面的建筑工地是1980年奠基的广州花园酒店,四十年过去,早已是高楼大厦林立的巨变


街头玩轮滑的年轻男女


小朋友在船上看书,那是当时最流行的连环画


位于越秀区的光孝寺大殿内,奶奶带着孙女前来祈愿拜佛,老人虔诚地叩首,一旁的小女孩看着奶奶,小手也做出了合十的动作,笑容极其可爱


在郊外的一所农村小学内,孩子们正在上课,从他们桌子上摊开的课本来看,应该是语文课


一个大家庭里,父母和五个孩子围在一起吃饭,桌子上只有三盘菜,兄弟姐妹多的中年读者们看到这一幕一定非常熟悉

昆明


四个男孩子,在滇池岸边的一处河渠,分工合作捕着鱼,蓝天白云下,滇池的水清幽幽,那是他们最快乐的童年


在一处电影院附近,外墙上是巨大的海报栏,上面分别是《大清炮队》、《湖畔奏鸣曲》、《春寒》、《两宫皇太后》四部电影的海报,路边两位骑车的男子正侧身看着,左边是一幅“丽江窖酒”的广告,不知道四十四年过去,此酒是否还在


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大妈,在两棵树中间,摆起了修鞋摊,一个大木箱放在一个盘车中,装满了她的谋生工具,一个男顾客坐在凳子上等候


在街头的林荫道上,小人书摊主拉起了棚子,摆放着着各种各样的连环画,青年和少年们驻足观看,有人已经付过钱蹲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想必这一幕一定勾起了众多中年读者朋友们的回忆


在西安的某处路口,阳光暖人,行人众多,路旁停着不少自行车,一位穿着花棉袄的女子挎着系红围巾的女子,两人往前走去,还有几位老人在临街的窗下晒太阳,整整四十年光阴,转瞬即逝,照片中年纪大的可能都已经不在了


经过一个小弄堂的门前,拍摄者看见一个小女孩坐在板凳上写着作业,虽然没有留下正面的照片,但是这一幕肯定勾起了不少中年读者的儿时记忆


在兵马俑的景点前,摆摊的商贩是几位女子,她们拿起本地制作手工艺品,向前来的外国游客卖力地展示着

拉萨


街头的一个女商贩,手里拿着东西正送入嘴里,她的面前摆放着爆米花、鸡蛋、水果、香烟、杯具、草帽等日用品


在武汉钢铁厂内,一位青工穿着红背心,手里提着工作服,正走在路上,旁边的大幅海报绘制着“做国家主人、当四化先锋”的内容


这张照片刚好拍到了一辆缆车正从对岸驶来,此时的长江索道才竣工不久


近四十年前的重庆,依山而建的房屋仍然有着过去的影子,层层叠叠的民居,高低错落,上上下下的台阶是主要的道路,山城的面貌就此定格

九江


在车站的广场内,候车的旅客三三两两,有的坐着地上打牌,有的站在一起聊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急着跑往前方,一位穿着喇叭裤的男子正看着她

扬州


在瘦西湖的景区,两位女子站在圆门处,摆弄着照相机,远处的五亭桥清晰可见

乐山


岷江之水,静静从大佛面前流淌,一位男子划着小舟经过,其身后的大佛仪态庄严,很多游客在大佛的脚上玩耍


阳光从树梢间洒下,在合肥市五金工业公司的门前,一位男子摆起了裁缝摊,他将软尺挎在脖颈上,手里拿着竹尺在量着布匹,旁边的顾客在旁等候着

大同


在火车站的铁轨上,停靠着一辆从北京经包头开往银川的火车,旅客们正在各个车厢上下,戴着蓝帽子的是铁路工作人员,这样的绿皮车如今也越来越少见了

景德镇


在街道的一处简易“便民昼夜小吃部”前,一群当地百姓看到外国摄影师很是好奇,他们大多人都是露出真诚友好的笑容,从他们的精神面貌,我们仍然看到了那个淳朴年代的美好一面

曲阜


在这座历史名城,前方的城楼见证了古朴的历史,左边的高楼和右侧民居是新与旧的对峙,当地的百姓们,慢悠悠走在道路上,临街人家还养着鸡,也是悠哉游哉的样子,平淡的生活,永远凝固在这张旧影中

厦门


在鼓浪屿的沙滩上,海浪泛起白色浪花,四位少年,并排坐在沙滩上,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悄悄话,似水流年的岁月,早已成为锋利的杀猪刀,将他们统统变成了成熟的中年人

福州


在一处景点的高处,三个孩子在一起,他们看到了拍摄的外国人很是好奇和开心,其中绿衣孩子和坐在水泥垛上孩子,一人捧着筐,一人挎着盘子,手里还拿着剪子,不知道是做什么

抚顺


在煤矿宿舍区,房子建得整整齐齐,低矮的平房家家都竖起了高高的烟囱,巷子口两个小男孩奔跑着,后方一位老奶奶和邻居看着他们,虽然居住条件不好,但是这样的烟火气息却永远留在他们的回忆里


在古城的一条水巷,早晨时分,左边的临街房屋,一位大妈正在晾晒洗好的衣物,伸出的石条构成了灵巧的石阶,水波荡漾,正是前方的一位洗衣人在水里摇动着衣物,江南水乡的宁静和淡泊令人向往,可惜今日已然失去此般的生活气息了

洛阳


在龙门石窟景区附近,游人络绎不绝,一位当地小男孩,戴着绿色的帽子,手里牵着一头牛,拉着货物,回眸看着拍摄者的眼神,特别暖人可爱

兰州


放学路上,两个小学生玩起了盲人过马路的游戏,左边的男孩头上套着一个竹篓,右边的孩子则托着他的书包,竹篓上还插着一把木头剑

长春


艳阳高照下的长春街头,一辆有轨电车停靠,人们正准备上车,车头前有三人在攀谈,右方的店铺高挂着“汉口旅社”的招牌

秦皇岛


海滩旁,一位戴着短草帽的当地人,靠着自行车,白色的箱子写着“冷食”的字样,右边一位胖胖的游人手里好像拿着贝壳,在细细观看

阳朔


春天的阳朔,阳光普照,街头转角处的二楼,是那个时代“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的宣传牌,三个年轻女孩推着崭新的自行车,正在分享着买来的雪糕,长长的大辫子是她们最喜欢的发型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火车站,站前马路上人来人往

绿皮火车


当年的火车餐饮,要么自带,要么靠站台上小贩兜售


硬座车厢的乘客们


卧铺车厢,一位年轻害羞的姑娘

果然,回不去的才是最美好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