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终年被冰雪覆盖,但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却蕴藏着众多生命的奇迹。受众多条件限制,南极大陆周围海域的鸟类实地调查数据非常缺乏,人们对该区域鸟类分布模式、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知之甚少。我参加了中国第34次、第35次和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我的任务就是跟随“雪龙”号的航行轨迹,记录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物种和种群数量。


漂泊信天翁(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破冰之旅

探索脚步不停

鸟类和哺乳动物是南极地区最重要的生物资源之一。其中,企鹅、海豹等是南极典型的海洋生物,它们的种群生态表现与南大洋气候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是南大洋气候环境变化的“生物指示器”。


作者在拍摄企鹅(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已有研究表明,南极企鹅、海豹等海洋生物以南大洋中的磷虾、鱼类等为食,在无冰区繁殖、栖息期间,它们会以粪便、死亡残体、蛋、卵等形式转移大量的海洋来源碳和磷到陆地,这一行为在南极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物质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转移、转化等往返运转过程,分水循环、气态物循环和沉积物循环3种类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德利企鹅(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因此,对南极鸟类、哺乳动物进行系统调查,认识不同海鸟在不同区域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不同区域环境监测中的意义,有助于推动南极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环境生态保护。


对抗寒冷

探秘极地生态系统

一窥生命奇迹

我每天的工作地点主要是“雪龙”号的最佳观察、拍摄位置——前甲板、后甲板和驾驶室,拍摄鸟类和哺乳动物。由于南极天气极寒,我拍摄时需要戴棉手套,但棉手套厚重,无法灵敏地按动相机快门,所以我只能剪掉棉手套的两个手指,露出食指和拇指按快门。

由于调查期间是南极的极昼,所以,我几乎每天都没有固定休息时间,观察累了就歇一下,困了就睡一觉,然后继续观察。从“雪龙”号的前甲板到后甲板,再从后甲板回到前甲板,然后到驾驶室,我每天大约要走2.2万步。


雪鹱(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多设备辅助观测

在靠站定点观测时,若天气状况允许,我们还会利用无人机、直升机扩大调查范围,在空中拍摄鸟类主要栖息地的影像。遇到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时我们会暂停调查,但在大风天气,我们往往会坚持观察。为了避免跌落海中,观察和拍摄时,我们都会把自己用安全绳绑在“雪龙”号的固定物体上。

撰文 | 邓文洪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段阳阳

运营编辑 | 段阳阳

质量审核 | 业蕾

❖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极地动物科学工作者的科研日常》 ❖

现订购2025年

定价36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