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湘新闻网12月26日讯(记者 龙敏 孙慧)《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获国务院批复。《规划》有哪些重点?为长沙未来发展擘画了怎样的蓝图?12月25日,长沙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贺正,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王新良,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宁及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是长沙市第一部“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长沙市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也是编制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定依据和基础。

本次《规划》突出了战略引领、底线管控、人民城市、湖湘特色、节约集约、多规合一的规划导向,总体形成了14个章节的规划文本框架。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全面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促进城市向内涵式发展转型。

一是提升交通体系效能。《规划》围绕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着力增强长沙对外交通联系,将黄花机场打造成为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环射”高速铁路格局和“一横三纵”普速铁路格局,将长沙港建成现代化综合性枢纽型港口,优化形成“一环四纵多射多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四横十二纵多射多联”的普通国省道骨架网络。着力提升城市交通效率与品质,完善城市道路系统,优化跨江通道,形成“环+放射”的城市快速路结构,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延伸、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绿色交通体系。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规划》围绕建设全龄友好的幸福城市,建立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文体有获的民生设施均衡布局体系,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三是提升空间宜居水平。《规划》构建以“自然保护地-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重点保护由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构成的25处自然保护地;结合6个生态绿楔,打造集游憩休闲、体育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的郊野公园群;规划形成以“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为主体、口袋公园为补充的多级多类、均衡布局的城市公园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四是提升特色风貌品质。《规划》提出长沙风貌定位为“山水洲城、湖湘韵味、时尚都会”,着重彰显“山水洲城”特色,重点强化“岳麓山-橘子洲-天心阁”这一传统“山水洲城”特色风貌区,维护和彰显“望山看水”的视域走廊和城市形态。塑造世界级湘江百里画廊,建设浏阳河、靳江河、捞刀河、沩水、龙王港、圭塘河等滨河风光带。全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构建“市域-都市区-历史城区”三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框架,系统保护1个历史城区、古城和岳麓山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以及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进一步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五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统筹配置供水、排水、供气、环卫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充分保障防洪、排涝、消防等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设施空间,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近期,《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专题展览也将在长沙规划展示馆开展,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前往参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