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党中央洞察到,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与复杂化,广东省委的领航人任仲夷同志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独自承担这一艰巨任务,为确保广东省的改革航船继续稳健前行,党中央决定进行人事调整,中组织部在经过仔细筛选后,将目光放在林若身上。



林若出生于1924年10月,他是广东潮安人。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是林若的父母却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林若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当他在梅州东山中学求学之际,更是如饥似渴地探寻着革命的真理,积极投身于中共地下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国家与民族的深情厚谊。

1945年5月,林若同志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年7月,他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考入了中山大学文学院,继续深造。在校期间,他并未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中而忘却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而是更加积极地团结和引导着身边的进步青年,引导他们紧随共产党人的步伐,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1947年,由于身份被暴露,林若前往东江游击区工作,担任东江第二支队教导员、粤赣湘边纵队支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49年,林若曾经以地方解放军政干部的身份,指引陈赓将军的部队由湖南进入广东与国军战斗,对于后面的广东解放,林若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9年建国后,林若便留在广东工作。在广东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土地改革,亲自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并肩作战,推动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深刻改造,为当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林若和相关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的整体发展开始得到改善,林若的工作能力也被看到,中组部便将相关资料上交给邓公,得到邓公的同意后,中组部决定安排林若担任广东省委的第一负责人。

身为广东省委书记,林若的出行风格却彰显着低调与朴实。外出时,他没有选择警车开道的赫然排场,而是坚持轻车简从;下乡调研时,林若更不会讲究所谓的排场,他和工作人员们同乘一辆面包车,一路上说说笑笑,轻松且自在。如果半路上遇上拥堵情况,林若便借着堵车时间同工作人员聊聊今天的行程,或者聊聊自己身上发生的有趣事,他不会为了节约自己时间而让警卫员下车做疏导。



1988年,王光美同志来广东,得知林若为广东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时,便提出想去林若家看望他,但是被林若婉言拒绝了,对于林若自己来说,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自己身为广东省委书记应该肩负起的责任罢了,不需要他人言谢。

没想到的是,王光美同志第二天还是来了,既然人来了,身为东道主的林若自然要表现出自己好客的一面,他带着王光美走进客厅,眼前的景象让王光美大吃一惊,整洁的客厅里只有一套木头沙发,几张藤椅,并且都是修理过的。从林若家出来后,王光美感慨道:“你们看到那些家具了吗?真没有想到省委书记家竟然这么简陋……”



林若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身边的人也是这样,林若有三个儿子,一个在东莞企业工作,一个在大学当老师,一个是工程师,3个儿子无一从政,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努力,过着和其他老百姓一样的简朴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