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似乎永远都有话题。
而关于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中国的话题,更是被西方与印度自己所热衷。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中国似乎并不关心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中国。
西方人和印度喜欢从历史与人口数量角度去讨论这个话题,可现实却不断让它们感到沮丧。
(图片信息摘自网络)
实际上,所谓的“人口红利”如同所谓“中等收入陷阱”一样,并不适合解释中国的经济成就。
中印两国除了历史与人口数量基本有可比性之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即使是近代史,印度一直受到西方青睐,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却一直被西方围堵打压,在这点上就决定了中印不同的发展道路:中国必须自立自强,而印度却一直寄生在西方的身躯上。
(图片信息摘自网络,如有不实,请联系删除)
而造成中印没有可比性的因素还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中国的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完全是印度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土地革命,工业化自主历程还是政府执政效率和执政为民,印度政府与中国政府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2,基础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就非常关注人民基本教育,从1949年高达80%的文盲率到今天的不到3%的文盲率,中国显然在人民基础教育领域远比印度做得更好。印度如今的文盲率依然高达30%,人口素质决定了生产效率。
3,工业体系的完备性。与印度残破的工业体系不同的是,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完整的国家,这就为中国制造业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4,人民的吃苦耐劳精神。这一点更加没有可比性,相比于中国人的进取精神,印度人似乎更加安于现状。
印度人以为自己人口结构更年轻,可以凭借所谓“人口红利”赶超中国。
可是它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背后并非享受了所谓“人口红利”,而是“智力红利”“制度红利”和“效率红利”。
于是,印度就这样自己掉进了“人口红利”陷阱不可自拔,白白浪费掉解决真正问题的时间窗口。
当中美开始在人工智能,太空科技,新能源科技等人类未来先进制造业博弈的时候,印度有可能再次掉进另外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