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凌晨3点,日本外相岩屋毅乘坐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这时间点挺耐人寻味的。凌晨到达,既显得低调,又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仿佛怕晚一步错过什么重要机会。这次访华,日本真的等了很久,铺垫也够多。岩屋毅甚至在出发前还专门提到“台湾问题”,表态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说得挺谦恭,像是递上了一份“投名状”。但你要问,这次访华主要为了啥?我觉得核心就是两件事:扩大中日合作、争取解除中国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禁令。
说实话,日本的外交最近有点像个夹在大人中间的小孩,特别是面对中美两国。美国的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这对日本来说简直是个“头疼炸弹”。为什么?因为特朗普那套“美国优先”的政策,谁都挡不住,盟友也不例外。回想一下他上次执政时,对欧盟、对日本可没有半点客气,什么关税、保护费,一样都没少折腾。这次,他甚至扬言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到20%的关税,日本肯定跑不掉。
而且还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和特朗普之间几乎没啥私交。相比之下,前首相安倍晋三和特朗普关系还算不错——两人打过高尔夫球,喝过清酒,安倍甚至在特朗普当选后第一时间跑去见他。但现在安倍已遇刺身亡,石破茂政府完全接不上特朗普的“朋友圈”,这就让日本在美日关系中显得特别弱势。于是,日本只能另寻出路,试图拉近和中国的关系,来对冲一下未来可能出现的压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是在“投诚”或者“倒向”中国。我个人感觉,这更像是一种策略上的调整。日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合作,同时也希望在面临不确定的国际局势时,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伙伴。
不过,说到这次访华的核心议题之一,恐怕还是关于福岛水产品禁令的事。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也挺敏感。日本政府今年执意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水,完全无视了中方的反对态度。这直接导致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实施了进口禁令,对日本水产行业打击非常大。
你想想,核污水一排进海,谁还敢买日本的海鲜?别说中国,很多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听到“福岛”两个字,可能都不太敢下筷子。这对日本来说,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于是,日本开始和中国谈判,希望能逐步解除禁令。两国已经达成了一些初步共识,比如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扩大监测范围,并允许中国专家到日本附近海域取样检测。但最终能不能解除禁令,还得看这些检测数据是否达标。
岩屋毅这次访华,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毕竟日本水产行业的压力已经快顶不住了。不过,我觉得中方的态度也很明确:解除禁令可以谈,但前提是安全标准必须达标,不能让消费者冒风险。
为了这次访华,日本确实释放了一些善意。比如岩屋毅在出发前明确表示,他不认同“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说法,还重申了日本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这些话说得挺漂亮,听上去像是日本想要修复中日关系的态度。
但问题是,日本的行动往往和它的表态不太一致。就拿最近的免签政策来说吧。中国已经宣布对包括日本在内的九个国家实行免签政策,算是很大的友好姿态了。但日本那边呢?却迟迟不愿意对中国游客实行互免签证,理由一堆,就是不见行动。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态度,确实让人有点无奈。
还有一点让我觉得挺矛盾的,就是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度。最近,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都计划访问日本。这些西方国家跑到亚太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中国施压。而日本呢?不仅欢迎这些国家来,还甘愿充当西方在亚太地区的“桥头堡”。这就让中日关系显得特别微妙——一方面日本想和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在军事上配合西方对抗中国。
不得不说,中日关系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课题。两国地理上“一衣带水”,经济上也有很多互补性,合作的空间其实挺大的。比如这次岩屋毅访华,推动中日合作正常化也是一个重要议题。日本需要中国庞大的市场,而中国也可以从中日合作中受益,这是双赢的局面。
总体来说,我觉得岩屋毅这次访华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至少表明了日本希望改善中日关系的意愿。至于能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还需要观察后续的进展。特别是在福岛水产品禁令的问题上,中日双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