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装甲蒸汽时代以后,随着军舰防护力的提高,铁甲舰、巡洋舰等主力军舰的火力配置也出现了变化,不再在军舰上装备大量火炮,而以少量威力巨大的大口径火炮作为主炮,配以部分中口径火炮作为副炮。


“经远”级装甲巡洋舰

像北洋水师的“超勇”、“扬威”就装备两门阿姆斯特朗公司出品的10英寸重炮作为主炮,而“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则装备了口径略小,但是威力更大的克虏伯1880式210毫米35倍径后膛炮。

这种火炮每门不含炮架重13.5吨,实际口径209毫米,炮管长7330毫米,膛线长6720毫米。每门炮备弹50发,有穿甲弹、榴弹和子母弹三种。三种炮弹重量都为140千克,发射药包45千克,炮弹初速530米/秒。使用穿甲弹时,在274米距离上可以击穿451毫米的铁甲,理论上足以对大部分铁甲舰构成威胁。


北洋舰队大量装备的克虏伯210毫米舰炮

不过作为旧式架退炮,210毫米克虏伯炮射速比较慢,即使是使用了可以提高射速的英式“瓦维瑟尔”炮架的“致远”级巡洋舰,其主炮射速也只有两分半钟一发,而“济远”、“经远”、“来远”的射速就更慢了。

另外甲午战争时,由于日本海军主力是没有水线装甲带的防护巡洋舰。这样一来210毫米克虏伯炮使用穿甲弹攻击对方时,因为威力过剩,炮弹往往直接击穿对方舰体,造成的损伤有限。


“济远”舰首的210毫米克虏伯炮

所以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12门210毫米克虏伯炮表现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出色。事实上在这之前,英国就逐步取消在巡洋舰上装备大口径火炮,改以射速更快的中口径管退炮作为主要火力。

实战也证明,这个改变是正确的。黄海海战中,日本装备了中口径速射炮的新式巡洋舰在火力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清政府在北洋水师成军以后,没有继续购买新式军舰,造成北洋水师的军舰落后于对手,最终自酿苦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