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徐婧 记者 刘杰)当冬日的序曲悄然奏响,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最为深邃而温馨的篇章——冬至。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的更迭,更是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爱的奇妙旅行。为了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冬至的文化底蕴,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西安市灞桥区惠王中心小学开展了主题为“一年一冬至,一岁一安康”的实践活动。


冬至小故事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辞官回乡,这天恰逢冬至,天降大雪。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后,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的善举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久而久之就叫成了"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童谣声声:唱响冬至情

同学们唱响童谣,为大家介绍冬至的习俗,让大家感受冬至的魅力。

九九消寒图:绘冬日暖意

从冬至起,数完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会到来,古人为了打发这漫长的冬天,发明了九九消寒图。“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从冬至起每天描一笔,等填完所有的词,春天也就到了。同学们制作九九消寒图,记载进九以后温度节气的变化,预意来年风调雨顺。







饺子飘香:冬至团圆味

同学们还与家人一起包饺子,调制好的肉馅儿放在面皮中间,两边对折,手指一捏,便形成一个个月牙般的饺子,看似简单却技巧十足,瞧!孩子们包的饺子看起来就让人直流口水。







冬至过后,新的循环即将开启,让大家在这传统节日的氛围里汲取力量,砥砺前行。如冬至后的白昼,日益光明,充满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让生命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