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为历史纪实案件故事创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请理性阅读,共同捍卫正义。参考资料:74年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京报网;《长津湖》――冰雪中的中国红——海外网
引言:
1950年,一份来自朝鲜战场的电报传到斯大林的办公桌前。
此前,斯大林对这场战争并不上心,只是冷眼旁观。
但这封电报让他神色骤变,马上召集手下开会。
会上一句命令掷地有声:“立刻准备36个师的装备,在明年之前交给我国军队!”
斯大林为什么突然下令支援我国军队?那封电报里到底写了什么?
朝鲜战场的情况究竟有多危急,竟让苏联的领导人不惜动用如此大规模的资源?
斯大林的决定,究竟是权衡利弊后的冷静策略,还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这背后,是否还有更多隐情?
01
近代几百年里,我国和朝鲜一直关系密切,两国是邻居互相帮助,早就有了深厚的交情。
但到了20世纪初,朝鲜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朝鲜觉得局势紧张,便派李承晚去美国求援。
他希望美国按照“友好条约”帮忙,保护朝鲜的安全。
可是美国根本没把朝鲜放在眼里,他们只想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
这件事让朝鲜对美国的不满埋下了种子。
二战期苏联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出兵支援我国东北,很快击败了日军。
他们顺势进入朝鲜半岛,苏联的行动让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紧张起来。
美国担心苏联会独占朝鲜,于是给斯大林写信,提出把朝鲜半岛分成两部分来管理。
苏联觉得这样可以避免冲突,就同意了这个提议,从此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
到了1947年,美苏之间的冷战彻底爆发,美国想借助联合国的力量,推动在整个朝鲜进行选举,把朝鲜统一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可苏联知道美国的用意,坚决反对这个提案,之后两国的矛盾越来越深,朝鲜半岛也因此成了美苏角力的前线。
一个国家,两种势力,分裂的局面已经无可挽回。
朝鲜半岛被分成南北两部分后,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苏联抢先一步,在北朝鲜组织选举,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
而联合国则在南方组织选举后,成立大韩民国(韩国)。
从此,朝鲜半岛彻底分裂,两个政权互不承认,矛盾不断加深。
从1945年到1950年,南北双方虽然时常摩擦,但都没有实力越过38线动武。
原因很简单,他们背后没有得到超级大国的全面支持,缺乏足够的军力和资源。
02
直到1950年4月,斯大林终于同意了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计划,允许他用武力统一朝鲜。
两个月后的6月25日,朝鲜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一开始的北朝鲜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下大片南方领土。
然而,当他们接近胜利时,局势却发生了逆转。
联合国迅速组织了一支军队,以美国为首直接参与战争。
他们从仁川登陆,一举打破了北朝鲜的攻势。
战场形势瞬间扭转,北朝鲜军队开始全面溃败。
面对这样的情况,北朝鲜的领导人立即向苏联求援,请求斯大林派兵支援。
让人意外的是,斯大林却态度坚决,直接拒绝了金日成的请求。
虽然他此前同意了武力统一的计划,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却犹豫不决,没有进一步介入战争。
斯大林的拒绝让北朝鲜的领导人感到困惑和失望。
他不明白为什么斯大林会在关键时刻选择置身事外。
而对斯大林来说,这其实是他精心设计的策略。
他没有轻易出手,而是选择静观其变,这只是他棋盘上的第一步。
苏联虽然在二战中胜利了,但损失极大,战争让苏联的农场和工厂几乎瘫痪,生产力严重下降,经济状况非常糟糕。
作为一个想要和美国竞争的超级大国,苏联迫切需要时间来恢复经济和国力。
斯大林知道,如果现在加入战争,无疑会让苏联的负担更重。
当时的美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明显强于苏联。
斯大林清楚,直接与美国对抗是很危险的,他知道战争不仅拼士兵,还拼经济和后勤。
而在这一点上,苏联暂时不是美国的对手,所以,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斯大林选择保持距离,他希望通过等待来保留实力。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我国很快参与了战争。
03
1950年,新我国成立后不久,毛主席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会面。
会面的主要原因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斯大林趁我国局势混乱,逼迫老蒋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等于承认了外蒙古独立,还让出东北的铁路和港口等重要资源。
毛主席一直想废除这个屈辱的条约,他多次要求去苏联谈判,但斯大林总是推脱,说自己很忙。
最后,毛主席借着给斯大林祝寿的机会,硬是去了苏联。
第一次会谈时,毛主席直截了当地提出修改条约,斯大林却以“这是雅尔塔体系的一部分”为由拒绝。
他说:改条约会让国际局势大乱,到时候我国就成了罪人。
这次谈判不欢而散,接下来的日子里,斯大林故意拖延,总是找各种理由不见他,希望他知难而退。
但毛主席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干脆赖在苏联不走,非要谈出个结果。
这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跳出来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