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底层教育认知》第23章,你的教育认知直接决定了你的教育水平。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说过,就是大多数父母其实教育还不如不教育,因为你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是有害的。
当下大多数父母使用的是一种否定式教育,更多的是批评否定孩子,而父母的批评否定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孩子对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更没有信心。
就拿孩子写作业来说吧,你父母总是给孩子挑作业的毛病,说孩子墨迹、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长期下来,孩子在写作业上获得的都是负反馈,最终他们就必然会讨厌写作业,也对自己产生更多的负面评价。
那你说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就不如不教育?
那父母肯定也有一个疑问,就是如果我们父母不教育孩子,是不是孩子就会放任自流,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呢?
有可能,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如此,大多数孩子是会让自己努力变得更优秀的。
为什么我如此肯定呢?因为有3点保证:
首先,人是有自身的成长规律的
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是刻在基因里的,哪怕你不管孩子,孩子也会按照这个规律成长。
就比如说,婴儿会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他们也基本都在2岁左右掌握基本的语言,还会在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这一切都表明,孩子是有其自身成长规律的。
道理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擅长教育孩子,因此如果等着父母引导孩子成长,那可能黄花菜都凉了。最佳的方法就是把孩子的成长刻在基因中,到了相应的年龄,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满足,这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就比如说孩子在1岁半时,他们就会有强烈的说话需求,就喜欢模仿别人说话;再比如说,到了青春期,不用你教育,孩子自然就会对异性感兴趣。
因此哪怕父母不教育孩子,只是提供孩子吃喝,孩子也会成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
所以你只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行,不要去刻意的干涉,孩子就不会变得太差。
比如说不要在孩子4、5岁时带孩子到处旅游,那其实就是在阻碍孩子成长,这时候孩子就应该多跑多跳,而不是跟你坐在车里到处瞎跑。
其次,人有融入社会的心理需求
孩子的成长规律,只能保证孩子能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会变得优秀。而保证孩子将来能变优秀的一个因素,就是孩子有融入社会的强烈心理需求。
这个其实不用我多说,我们都有归属于一个群体的强烈需求,长期的孤独生活,对我们健康是不利的。
那基于这种心理需求那孩子就要接纳并遵守社会群体的规则,然后他才能被社会群体接纳,否则他总是破坏社会群体规则,别人肯定就不愿意跟他玩。
就比如说,一个人不尊重我们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规则,总想抢你东西,你喜欢他吗?愿意他在这个群体中生活吗?肯定就不会。
因此哪怕你不教育,只要孩子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群体当中,那他就必然会接纳并尊重我们的规则,也就会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青年。
并且要想更好的融入社会群体,获得群体中其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我们就会努力工作,努力创造更大的成就,这不就是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吗?
所以你会看到,原来上学时那些打架斗殴不学好的孩子,当他们毕业之后,他们也会改变,就会成为这个社会需要的基本人才,变得越来越好了。
最后,人有追求卓越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