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12月21日,“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高质量发展——锡山对话”或是在无锡市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专家学者、各部门、各板块分管负责人以及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围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共同探索区县家庭教育发展新路径,总结特色与经验,积极推动锡山区美好家庭建设、优质学校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本次对话由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主办,锡山区教育局、锡山区妇女联合会、锡山区云林街道办事处、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锡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协办。

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缪建东等专家学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杭成,副区长保海燕参加活动。

开幕式由锡山区教育局党委委员、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钱均主持。

保海燕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锡山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新机制,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新路径,在全市率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区级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多渠道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持续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锡山将以本次对话为新的契机,扎实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重要作用,以实际行动推进全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发展迈上更新、更好的台阶。

缪建东回顾了去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对锡山教师的专业自觉和实践探索给予充分肯定。面对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这一奋斗目标,他指出,要建成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要优化生态,找准协同育人的突破口;要明确重点,找准协同育人的重心;要建好队伍,为协同育人提供专业支撑。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坚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让教育的阳光洒向每一个群体,让家庭教育的合力助推教育格局改变。

杭成在讲话中指出,“校家社协同育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希望各相关部门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方法手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团、讲师团、志愿团三支队伍,依托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和区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形式;坚持协同发展,积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成效,扎实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专家报告环节由缪建东主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重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教指委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康丽颖,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分别围绕《校家社协同:意义、进展、问题与着力点——制度化的视角》《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校家社在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协同与分工》进行深入分享,给出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

吴重涵以“校家社协同:意义、进展、问题和关注点——制度化的视角”为题,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一是从意义的层面理解现代教育制度的校家社协同,二是从进展的层面分析制度化中期的校家社协同,三是从问题的层面剖析当下校家社协同理论实践不深入,状态不稳定、家校矛盾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预防与改善尚需努力等现状,四是从大教育世界的视角提出了寻找中心线、使用nudge轻推渐进策略改进实践等措施。

康丽颖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解读”为题,基于政策、实例,详细解读了教育政策语境下的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教联体建设的实践之困和理论之思、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研究探索,提出了差异性互补的协同育人理论。

郁琴芳以“校家社在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协同与分工”为题,介绍了儿童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特点,并从工作实例及调研数据详细介绍了在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应如何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主体作用、社会的支撑作用。

下午的对话分设四个分会场同步进行。

“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策略”分会场,由宁波开放大学副教授林志标主持,区教育局、妇联、检察院、卫健委和锡山公安分局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就锡山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厘清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这一方案的认知,分享彼此的实践经验,携手探寻前行路径。会上,锡山区相关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等代表也纷纷踊跃发言,交流各自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与成绩,展示了基层一线的育人活力。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们就校家社协同育人问题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林志标简要介绍了教联体建设的宁波模式,为与会者带来诸多启发。缪建东在点评环节,从专业视角出发,紧密结合锡山实践,对各部门以及学校教师的辛勤工作实践给予高度赞赏,并做出精彩的点评,为整场研讨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后续锡山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建设分会场,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伟主持,唐一伟、何佳名师工作室成员、多位中小学教师分享了工作室建设现阶段取得的丰硕成果,报告了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以及本单位的创新实践。与此同时,四位来自高校的研究生针对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研究分享了自身基于理论层面的深入思考,为对话注入了新鲜活力。专家点评环节中,郁琴芳对各位老师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辛勤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她着重指出,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围绕共同目标展开学习、深入研究、合力攻关,这种团队协作精神难能可贵。通过这样的过程,老师们所获得的成长必然与众不同,这段携手奋进的历程也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一段格外精彩的人生经历。最后华伟总结道,此次“锡山对话”意义非凡,不仅是教育同仁之间简单的交流,也是部门间的对话,更是理论与实践深度碰撞、相互交融的一场盛会,为推动家庭教育指导事业发展架起了坚实桥梁。

“特殊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证分会场,由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何健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钱荣详细剖析了特殊家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为解决特殊家庭的教育难题提供了专业“药方”。中小学、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们结合日常一线工作的宝贵经验,分享了在帮扶特殊家庭过程中的暖心做法。从生活关怀到学习辅导,从心理疏导到家校沟通,都是用爱心与耐心书写的育人篇章。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们则发挥学术专长,从IEP个别教育计划、生态系统理论、“悬浮”困境等多元理论视角出发,对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进行解读,为实践注入理论活力。在点评环节,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童星从理论的高度、实例的佐证、实践的落地三个维度出发,为整场研讨“点睛”。他着重强调,特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务必将保密原则牢记心间,更要用心用情投入,防止其因各种困境沦为功能欠缺的家庭,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在困境中寻得希望之光。最后,何健对本次分会场研讨进行总结发言,她认为,困境学生更需要家长的亲情之爱、教师的厚生之爱,通过家校携手,用爱浇灌、以专业修通,共同织密前期宣传预防、早期发现介入、中期干预指导、后期转介治疗的帮扶网,全力护航困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创新分会场,由南京师范大学锡山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华芳主持。社区及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负责人积极发言,他们深入分享了在协同教育进程中巧妙运用“成长共同体”理念、培养成长型思维、开设家长参与式课程,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等一系列创新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这些实践成果涵盖了从教育理念革新到教学方法改良,再到技术助力教育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展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探索精神。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们也踊跃登台,以他们扎实的学术功底介绍了学校、社区协同教育在理论路径构建、模型设计等方面的深度思考。为会场带来了浓厚的学术气息,也为一线实践注入了理论活力。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殷飞着重强调了家校社合作对于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尤其是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开辟着全新的赛道。其能够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准地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教育方案,为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有望破解传统教育长期以来难以攻克的个性化需求难题,开启教育变革的新篇章。

此次活动中专家学者深入浅出的引领、部门间毫无保留的分享以及坦诚的思想交流,与会者深受启发。大家聚焦校家社协同育人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有力地推动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落地生根,对话充分体现了 “实践、探索、思考、行动、超越、创新”的元素,为锡山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认识、明晰方向、整理思路、注入动力、明确责任、探明路径。(邵志叶、钱荣、吴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