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6日,由西藏日报社发起,西藏日报联合四川日报、青海日报开展的“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建成通车70周年”联合采访,在西藏拉萨启动。

此次联合采访,三家省级党报全媒体记者组成川藏线采访组、青藏线采访组,分别从拉萨出发到成都、从拉萨出发到西宁,围绕“两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族团结以及道路养护等主题开展采访报道,通过文、图、视频等融合传播方式,讲好“两路”成为民族团结之路、文明进步之路、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的生动故事,宣传各族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谱写的信念之歌、奋斗之歌,把新闻工作者对人民的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凝聚在一个个求真求新的融媒体新闻作品中。



雅安砖茶。

本次联合采访,既沿着“两路”扎实采访、呈现见闻,又跳出“两路”谈发展、讲精神,跳出“两路”看西藏、看中国。特别是注重通过“两路”沿线一个个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事例,通过“两路”沿线一个个普通人奉献、奋斗的故事,来揭示今天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的现实意义。

采访归来,记者颇有感触,在此摘录刊发体会感言。

这片家园,一切美得令人陶醉

本报记者 黄志武

走过青藏公路才知道什么是坎坷,越过昆仑山才见证什么叫壮阔;穿过可可西里感受“生命禁区”的荒芜,翻过唐古拉山体会“世界屋脊”的高寒缺氧。正是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两路”精神的伟力。青藏公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更是一条能够领略高原生灵草木和万水千山,感受生态环境守护者平凡且伟大的大通道。从古城拉萨出发,探访沿路的城镇村居、草原牧区、保护站,所到之处,我欣喜地看到或听到,这片家园正不断变美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一切都是那么美,美得令人陶醉。

重履天路,心中满是感慨与不舍

本报记者 彭婧

重走青藏公路,一路上寻根探源,挖掘关于“天路”的故事。



兴康特大桥。

70年前的那个孟夏时节,一支经历千锤百炼的队伍,离开格尔木,迎着胜利的曙光,翻越了冰冷的唐古拉山脉,用血肉之躯将青藏公路铺向遥远的拉萨;70年后,一支青春昂扬的党报记者队伍,重走青藏公路,触摸历史的温度,感知信仰的力量。短短25天的旅程,让我们经历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

回望那条蜿蜒于雪山草原间的天路,心中充满感慨。这趟旅程,青藏公路沿线的巨变如画卷般展开,每一处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令人难以忘怀。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位采访对象都淳朴善良,他们的故事如清泉般滋润心田。这一切,不仅彰显了青藏公路带来的繁荣发展,更见证了“两路”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的薪火相传。

目睹奇迹,致敬每一位建设者

本报记者 王香香

历时一个月时间,足迹遍布西藏、四川两省区七个地市,沿着70年前川藏公路修筑者的足迹,我们完成了行进式采访。在采访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两路”精神穿越时空的回响。



昌都芒康千年盐田。

交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金桥银路成为腾飞的纽带。记得在兴康特大桥采访时,被一个个奇迹所震撼,“世界第一”“国内首次”“省内首次”,每一项创新都在诉说着工程建设背后遇到的种种难题,诠释着建设者们精益求精、拼搏创新的一颗颗“匠心”。站在桥上,我们感叹兴康特大桥雄伟壮观的同时,致敬每一位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建设者。同时,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两路”精神在赓续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聆听新事,发展使生活自带光芒

本报记者 彭琦

重走“两路”,聆听“两路”上的新故事,70年里的发展变化在这一路的采访中成为具体的模样。

拉萨的塔玛村,从传统农村变成村集体经济稳健发展的富裕农村,村民年年有分红。他们脸上的笑容,让我相信每一位村民都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在昌都芒康的曲孜卡,温泉和自然环境令人深深赞叹。大学生塔玉回乡创业,办起的农家乐里瓜果飘香,温泉入院的想法不断“加速度”实现……平实的生活里有奔头,带着一种难以言明却又令人感同身受的光芒。每一束生活自带的光芒汇聚到一起,诠释着“两路”建成通车70年带来的巨大效应。

高原大地,奔涌着希望与生机

本报记者 德吉央宗

从日光之城拉萨启程,短短25天的采访之旅,有幸见证了一部部独属于青藏公路的动人篇章。这条公路,如同一座桥梁,将大自然的赐予与人们的智慧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奋斗与希望的篇章。这条公路,改变的不仅是城乡与自然的面貌,更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鼓舞人们满怀希望,为生活奋斗。这条公路,更像是一部生命启示录,记录着一个个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独属于天路的责任与担当。



藏青工业园。

从古城拉萨出发到繁华都市西宁,青藏公路连接两座城市,将希望、生机传递给高原大地,让梦想在这里生根发芽。

穿越时光,翻开一部厚重的史书

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沿着青藏公路探寻,我所收获的,已然超越了那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本身,更多的是心底泛起的深深触动与无尽感慨。

从拉萨市启程,踏入与“两路”纪念碑隔河相望的《文成公主》实景剧剧场,继而走进慈觉林村,刹那间,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光之旅。往昔这里的偏远与贫瘠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文成公主》实景剧带来的璀璨光芒,照亮了这片土地,也让它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这一路采访,让我深刻领悟到,青藏公路绝非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交通要道,它更像是一部厚重的史书。七十载光阴流转,“两路”依然充满活力,持续拓展着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激励着更多的人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 “两路” 精神,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续写辉煌篇章。

“寻路”之旅,以小切口讲好大主题

四川日报记者 王眉灵

四川日报“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大型行走调研报道,从7月正式筹备、8月启动并行走、9月达到高潮并收尾,这组报道贯穿了整个第三季度。本次采访,与西藏日报社发起的联合采访形成联动。

这组报道的核心是“寻路”,我们在谋划报道的过程中,也在寻求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表达之路。我们于小处着手,以小切口讲好大主题。内容上,探访“孤岛式”的养护站,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虫草山探访通信基站,走进直播间帮着农户一起售卖高原雪菊……形式上,每天一个小故事,有折多山下的建设故事,有农牧村转型为旅游村的发展故事,有牧民变为产业工人的乡村新事……行走波澜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完成采访。

(本版图片由“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建成通车70周年”联合采访组拍摄)

来源:西藏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