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日,是我国中共十二大开幕的首日,在开幕会开始前,主席台早早就坐满了各军队的将军,他们在讨论得知,时任中央军委领导、总政治部主任的韦国清因为身体不佳要退任,由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陈丕显来接替。



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致开幕词

所以陈丕显走向他们的时候,各位将军纷纷起身向陈丕显敬礼并报道。就在大家都以为陈丕显稳坐钓鱼台时,十二大的选举结果却出乎意料,大家本以为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一职的陈丕显却变成了余秋里,至于为什么临阵换将,还得从余秋里和陈丕显的个人经历说起......

一、断臂将军余秋里

余秋里,江西吉安人,1914年出生。1929年他才16岁就开始参加革命,余秋里先后参与吉安县农民暴动、工农红军。

1931年5月余秋里被获准加入中共,就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可是也就是这一年,余秋里险些在横江渡以西的七里坪战斗中牺牲,当时他的头部被击中身负重伤,好在余秋里强大的求生欲望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余秋里将军

1935年,工农红军由于执行了错误的军事政策,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被迫开始长征。余秋里作为军人,在贵州威宁县则章坝作战时,左臂不幸被子弹击中负伤,部队计划把他留在老乡家原地治病疗养。

但最终在他的强烈要求下部队同意他跟随部队继续前进。也正是因为长征中余秋里的手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最终被迫选择截肢。

后来到了延安,余秋里进入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并于抗日战争中以书面形式总结了一套新的练兵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受到军委的认可和表扬,甚至连毛主席都夸他突破了历史,有理论,有实践,抗战胜利之后,贺龙元帅还称赞余秋里的团是天下第一团!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5年授衔时,余秋里被中央授予了中将军衔。因为余秋里的才干很好,所以毛主席对他的印象颇深,总能在关键时刻记住他。

1968年毛主席在接见地方领导时也接见了余秋里,但是新闻稿出来后余秋里的名字却没有上榜,为此毛主席还特意嘱咐主管新闻的陈伯达,让他把余秋里的名字给加进去。

陈伯达直接把毛主席嘱咐他的那句“还有余秋里嘛”直接写上了新闻稿。可见毛主席对余秋里的工作有多么地认可。



毛泽东在延安

当然余秋里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的青睐和信任,除了能力出众之外,余秋里的为人也非常耿直,凡事讲个实事求是。

1959年八届七中全会召开的时候,面对毛主席询问四川的情况时,别人都是报喜不报忧,唯有余秋里直接了当地和毛主席说四川的情况很不乐观。

除此之外,在1960年1月上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中,会议期间主席谈起自己评尼赫鲁那一封信的事,然后问大家看过没有。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已经看过了,唯独余秋里耿直地说自己还没看。对此毛主席十分欣慰,因为他知道自己写的信很长,内容很多,没有那么容易看完的。

1958年,中央安排余秋里担任石油工业部长一职,他就一心扎在工作上任劳任怨,最后在他和石油战线的全体人员不懈地努力下,实现了中国原油产量超过了一亿吨的成绩,一举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给我国石油工业奠定了非常好地发展基础。

在担任石油工业部长一职时,他总是对大家说:“有条件我们要干,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干!”



余秋里担任石油部长期间指导工作

所以1982年十二大召开前,中央决定让他分管政法工作。但是余秋里却表示他不想主管政法工作,而是要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到军队去,但此时中央已经决定让陈丕显担任了这个职位,那么陈丕显会同意吗?

二、“红小鬼”陈丕显

陈丕显1916年出生,福建上杭人,13岁就参加了革命,先是进入中共青年团,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丕显

之后他在担任中央苏区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一职时,办公地点和毛主席的办公室很近,所以毛主席不忙的时候,就喜欢把这些半大小红军们叫过来聊聊天,并戏称他们为“红小鬼”。

1935年红军被迫长征之后,不过才19岁的陈丕显却和陈毅、项英留在南方开展游击作战,这一打就是三年。

在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生涯里,陈丕显在军队中一直主持政治工作,所以担任的职业多半是政委、书记等职务。

正是因为陈丕显的政务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往最难搞最难开展工作的上海任职。

虽然说当时全国解放了,但由于上海地位的特殊性,这个城市里依旧存在非常严重的黄赌毒现象,而资本家也试图利用物品价格等手段来对抗新成立不久的上海市政府。



上海进行米棉、银圆之战

但是好在是陈丕显在上海,所以为肃清上海的赌毒,市场物价平抑等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当时上海能够稳定发展,离不开陈丕显等人的贡献与辛勤付出。

1977年,已经退下来的陈丕显接到中央调令,让他奔赴云南接过省委书记的职务,面对中央对他信任,陈丕显此时却没有了信心,他认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管事了,生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组织对他的信任。

但是叶剑英元帅却十分看好他,为此还亲自找到他谈话,让他放心大胆地去做。

但为了尊重陈丕显的选择,叶剑英表示如果云南的高原气候不适合他,那也可以不用去,实在不行就回部队里去任职也不错,权当养老。

叶帅也是从军旅出来的人,所以他知道陈丕显对部队有感情,当时很多陈丕显的老领导都劝他到军队去,粟裕曾经就表示几大军区一直缺政委,要不然就回去干“老本行”

但陈丕显依然犹豫不决,最后还是胡耀邦点醒了他,胡耀邦告诉他,形式一直在变,像他这样的人才不可能一直放在云南任职,他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胡耀邦

而让他去云南,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继续做事。被点醒的陈丕显最后向中央表示,同意中央对他的任命,随即前往云南任职。

待到1982年,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的韦国清将军身体出现问题要退出中央军委序列时。

当时的军改呼声一直很高,所以中央在决定总政治部主任人选的时候,就决定挑选一个既有政治工作经验,但建国后又和军内牵扯不多的人来主持总政治部的工作。

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选并不多,因此最终人选则定在了当时担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担任政治委员的陈丕显身上。

三、板上钉钉生变故

一来陈丕显的年龄不过才66岁,在同龄的大部分干部中活力要比其他人多,在资历上,陈丕显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担任了兵团政委职位,如今再干政工工作,对于部队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陈丕显

并且在他这类高级干部中,有他这样资历的人是少之又少。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陈丕显是一个非常值得信任的人,他加入革命组织早,还受过毛主席等领导人的教诲,工作经验丰富,革命意识坚定,建国之后又在党政军等不同的职位上历练过,也算一个全能型人才。

中央当时在作出决议之后,邓小平等同志还专门找了陈丕显谈过话,并提前知会他中央拟任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的事宜。

在和这些领导的谈话里,陈丕显表示,自己会坚决服从中央作出的决定,为了能让陈丕显接下来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当时担任军委领导的邓小平还把任命陈丕显即将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消息告知了军队各大单位的领导。

因此对于陈丕显即将到军队任职的事,军队里的高级干部都是知晓的,对于能够重回军队工作,陈丕显和他的秘书也很高兴,甚至军委还专门让人到他的住处给他量身,准备给他制作新的军队制服。

而在陈丕显被安排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同时,余秋里的工作也在被中央重新安排,他除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职位不变之外,还卸任了分管经济的工作,转而分管政法工作。

为此邓小平还专门在家开了一个会,跟余秋里说明工作变动的安排。对于中央的安排,余秋里表示他有自己的考量,他认为自己长期干的都是军队政治和国家经济方面的工作,如今却突然让自己去分管一窍不通的政法工作,这种外行指挥内行的安排纯粹浪费国家资源,也会让别人笑话。

因此他还想继续待在军队里任职,发挥自己的余热,但是他也知道,中央的决定就像军令如山,自己贸然反对中央的决定,多少有一些不合适。



王震将军

于是他就找到了王震将军,希望他能帮自己跟中央反映一下此事,他跟王震表示,自己估计真的没能力胜任政法工作,他觉得这个职位最好的人选应该是陈丕显同志来担任,让他去做中央政法委书记,管理公检法。

而自己跟他换位置,去做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对于王震反映的情况,邓小平也为此事伤了脑筋,且不说中央得收回任命,就是余秋里想换,陈丕显就能愿意了?

四、都是同志不分你我

对于余秋里的要求,邓小平也作了比较,虽然陈丕显工作出众,但余秋里也不差,首先两人年纪差不多,都是年纪轻轻就加入了革命队伍,革命时期也都是从军队中摸爬滚打过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陈丕显

只不过余秋里相较于陈丕显还是有点不足,毕竟他已经20年时间没在军队里任过职务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余秋里早年在军队里经验和成就确实比陈丕显更加好一点,特别是我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那段时间里里,余秋里作为在西北野战军的高级干部,率先搞出了“三查”办法来提升军队士兵的思想建设,提高士兵的政治觉悟,也是他的这种方法,给当时的部队提高了不少战斗力。

而且“三查”行为是很有效的,就此毛主席还因为这个政策亲自找来余秋里,让他就“三查”政策进行详细汇报,两人还谈了很长时间,谈完之后毛主席更是要求余秋里把教育俘虏的事也给一并解决。

而且在这之后,无论余秋里到哪里工作,他的政治思想工作都没有落下,办法新颖的同时更能让手底下人打心眼里接受,可以说把余秋里这个能力放在军队上面要比陈丕显要好点。不过决定已经做出,要改变决定也得先问问正主能不能答应才行。

于是邓小平就委托胡耀邦去问问陈丕显,如果让他和余秋里调岗的话,有没有意见,没成想到陈丕显十分坦然地表示没意见,只要中央点头,不管自己去总政治部还是去中央政法都表示没有意见,服从安排。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得到了陈丕显的应允之后,中央就此事再度开会研究讨论,最终在1982年9月10日作出批示:余秋里接替陈丕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而陈丕显则主管政法工作。

对此余秋里十分感激陈丕显,某次余秋里遇见陈丕显时,愣是给他鞠了三躬,还拉着他硬请了三天饭表达陈丕显的宽宏大度。

说到底,无论是陈丕显还是余秋里,他们都是革命同志,都是为党为人民服务,谁更合适哪个位置,个人能力如何,只要中央认可,对调又能如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