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北京多家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密集“上新”。上周末,龙玥城、海淀大悦城、平谷万达广场接连开业;“老动批”迎来“新地标”——“JKFUN”商城;本周末,位于石景山的和美汇即将亮相。记者注意到,陆续开业的项目中,除了新开的,也有经过全新改造的老商场重新亮相。

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北京新增商业面积将超过150万平方米,共有17座大型商业项目相继开业,同时众多老牌商场也在加速调改,共同推动消费市场的回暖与升级。

年底大型商场密集“上新”,传递了什么信号?面对市场竞争,新商场如何脱颖而出?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商场一探究竟。

微度假体验、沉浸式消费,新商场花样翻新

丰富品牌、优化环境、打造IP商业、多业态复合……在这些新开业的商场里,记者发现,“内容+服务”已经成为主线。

12月22日开业的平谷万达广场将城市空间、公园景观等元素巧妙融合,以内部庭院空间、外部商业界面共同打造地标性活力街区,步入其中,抬头可以望到1800平方米的科技穹顶,还可以登上露台,俯瞰一万平方米超大休闲公园景观。

由亦庄城乡世纪广场改造而来的龙玥城,已经看不到老商场的痕迹。超过900平方米的挑高阳光顶让从前封闭的“盒子”变得更加敞亮,除了潮流IP艺术空间、亲子研学体验场馆、风尚运动场馆、二次元空间等几大主题,十字街区还有品牌外摆和主题市集,这里主打的是“一站式微度假体验型”购物中心,接下来还有大型温泉康养中心亦庄首店等业态陆续亮相,为居民增添又一休闲目的地,同时也为差旅人士提供短期住宿、休息的场所。


12月20日,市民在龙玥城内购物。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即将开业的和美汇,以“现代美学商业体”为设计理念,在空间与场景的营造上融入了精致美学与绿色生态理念。商场内部设计了4大空间亮点,如“青山远眺”与小青山公园遥相呼应,“登山阶梯”提供与空中、山林对话的绝佳场所,“市井长巷”连廊成为打卡休憩的烟火气之地,“屋顶花园”则是享受微醺欢聚、体验惬意京西的优选之地。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商场的观赏性,更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首店、首秀更是商场吸引客流的“必杀技”。比如,龙玥城引入的130多个品牌当中,有一半都是首次进入亦庄。这里有近万平方米的北京首家购物中心内的奇趣海洋欢乐城,首次进入北京购物中心的乐立方潮玩运动馆,可以满⾜不同家庭以大带小全家娱乐的多样化运动需求。亦庄首家元懋翔文化艺术馆是延续百年、享誉内外的“老字号”,也是亦庄地区首家艺术馆。

平谷万达广场共计引入248个品牌,其中有30家北京首进品牌、123家平谷首进品牌,还精心打造了14个主力店、18家品牌旗舰店及51家品牌最新形象店。

海淀大悦城是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商业新地标,场内280余家品牌中,首店、旗舰店60余家。在开业期间,还将举办数十场活动。如落地二次元国风顶流IP天官赐福北京首秀、开设了1400平方米实景搭建的大英图书馆·世界像素北京首展,海淀北部首店“米莱知识宇宙”等一系列生活及娱乐体验业态,满足区域内亲子家庭社交需求。

和美汇在开业期间将举办KAO!CAT IP北京首展、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城市郎》全国首演、经典神话剧《新封神》北京首秀、中式小丑剧《兵马没有俑2.0》北京首演,以及乌镇戏剧节经典剧目《卖货郎》等多个首次在北京落地的展览及演出活动,为顾客带来别样的游逛体验。

消费新业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

从几个新商场开业以来的客流情况看,沉浸式消费、融合式体验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

龙玥城地理位置并不具备优势,“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通达性弱,因项目原有建筑规划因素,车位并不充足。周边3公里内也没有大面积居住社区,而全是产业园区和厂区。因此工作日和周末不得不面对不同客群的潮汐效应,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龙玥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龙玥城对工作日和周末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细化区分:工作日以邻里圈为中心,利用餐饮特惠、宠物友好专属设施及圈层活动、结合丰富的体验业态,在小程序上持续推出亦庄居民专属权益套票等,吸引商务、居住及年轻家庭客群,并通过打造夜经济、定期举办美食节等活动,提升周边顾客黏性。周末利用外部权威活动资源,面向全京城聚集圈层客群。

开业当天,龙玥城客流超过了12万人次,从到店客群画像来看,亲子家庭客群为到店主力,滞留时间长。项目开业前两天,商场就在线上平台直播销售优惠票,销售额达到了86万元,也为开业积攒了人气。据介绍,在开业的这几天,海洋馆及乐立方等体验业态客流非常大,大多数体验业态的商业内容均是在限流的情况下持续火爆到闭店。“比如乐客9D元宇宙飞行影院、MR卡丁车、VR大空间开业效果非常火爆,9D影院每天到中午时,全天的放映就已约满了。”

12月21日,海淀大悦城开门迎客,现场气氛空前火爆。各商家的满减促销、精彩纷呈的演出、各类打卡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据了解,海淀大悦城开业首日客流突破21.6万人次,销售额突破1777万元,开业率达97.5%。


12月21日上午,北京海淀大悦城正式开业。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这些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折射出居民消费理念的改变。”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说,过去消费者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但现在更多地追求品质生活,基本的生活消费占比逐渐降低,服务消费、体验类消费占比在提升。

他表示,实体商业仍有相当庞大的市场和体量,大型的综合购物中心依然是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主要选择。

“实体商业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业态结构的生命周期和现代消费需求的匹配关系问题。”赖阳说,重塑商业空间已成为不少传统实体商业的重要着力点,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业态混搭”的重要载体。融合艺术与时尚营造全方位、多元化、互动性强的沉浸式体验;在商业中心植入艺术场景,将消费提升为一种融合式体验;探索IP文化融合与跨界联名的商业模式等,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场开始探索多业态混合经营,通过构建多元消费场景,吸引带动更多客流,这样的项目就有发展的空间。

商场密集“上新”表明投资者对未来消费市场有信心

如何看待大型商场密集“上新”?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建或改造大型商场,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和比较大的投入,这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的消费市场有信心。”他表示,北京不但有两千多万的常住人口,还有数量庞大的国内外游客,要满足这些消费群体的需求,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商业形式。此外,他认为,元旦、春节等假期临近,大型商业综合体选择在这个时段集中开业,将进一步丰富假期购物消费场景,对北京市的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助力市场回暖。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

“这也凸显了明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和政策决心,预计明年在促消费方面将有更多的政策出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新的一年,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回升向好的势头巩固好,包括楼市和股市回升企稳势头。与此同时,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2月22日,平谷万达广场开业亮相,市民逛商场。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一些项目负责人也看好北京商业消费的前景。龙玥城商业内容规划及招商负责人、北京国盛兴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娄云告诉新京报记者,她刚看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想到的是“三无产品”这几个字:项目远离市区没有地铁,没有居民区,没有写字楼。“因此一开始我们的定位就非常明确,它不是社区型商业,我们必须用亮点吸引远端消费者。”娄云说。

据介绍,原城乡世纪广场的物业结构也比较特殊,它由4个楼座组成,并且由280米长、170米宽的十字动线连接,消费者进入时,只能看到十字连廊两端的商铺,更里端的商铺则难以看到,盘活冷区是项目最早定位时的难点。项目组对周边客群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亦庄地区居民呈现年轻化、商务客群基数庞大等特点,他们对新潮、好玩的体验型业态有着旺盛的需求;体量大也成为能够吸引远端消费者一大优势。“一站式微度假体验型”购物中心成为龙玥城的“新名片”。

龙玥城开业当天,两个多小时商场就涌入了5万多人,娄云看着报给她的数字说,这超过了她的预期。“近些年来实体商业确实不容易发展,我总是告诉团队不要唱衰。北京有非常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只要有内容,消费者还是很愿意来。”

今年北京新开商业面积预计超150万平方米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提出将在全市构建“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到2025年,构建起层次结构清晰、空间布局高效、功能业态完善、空间品质宜人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

《专项规划》实施以来,北京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围绕商圈的更新提升和新兴商圈的新增培育两个方向集中发力。消费版图层次结构更加清晰,消费供给空间布局更加高效。自2022年以来,北京新开2万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40余家,新开商业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培育第二个三里屯、垡头中心区、西三旗、檀谷、生命科学园等16个商圈。

同时持续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一圈一策”,不断实现商圈的功能迭代、空间优化和业态升级。截至目前,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行动已经完成了40个商圈既定的改造升级任务。

2024年,以“打基础、补短板、抓重点”为目标,落实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为主线,有序推进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全市商圈品质提升。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完成西直门、西北旺等15个商圈改造提升既定任务。新开大型商业设施17家,新开商业面积超15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培育西北旺商圈、东夏园枢纽、永丰3个商圈,累计已培育第二个三里屯、西北旺、生命科学园等16个商圈。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陈荻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