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蒋介石三封电报打给延安,催促毛主席尽快前往重庆“共商国是”。

虽然打着“国共两党和谈”的幌子,但是背地里却计划着独享胜利果实。毛主席欣然赴约,以戴季陶为首的国民党要员便计划在迎接宴会上让毛主席难堪,给中共方面一个“下马威”。

然而,他们的讽刺与刁难不仅都被毛主席轻松化解,还反被毛主席羞辱了一番。

重庆谈判

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明摆着就是一场鸿门宴,毛主席为什么要去呢?想必很多人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945年8月,日本在中国地区的败局已定,此时,蒋介石为了名正言顺的接收沦陷区,同时也想为内战争取更多的时间,所以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前来重庆。



图|蒋介石正在写字

众所周知,毛主席并没有在接到蒋介石邀请的第一时间就赶到重庆,而是在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以后才应允的。

彼时,中国共产党内部有很多人都不同意毛主席去重庆,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担心毛主席的人身安全。

在毛主席动身以前,中共方面就已经接到情报,称蒋介石意图派特务在毛主席抵达重庆以后暗杀、囚禁毛主席。

但是当时这场鸿门宴,毛主席去与不去,对中共来说似乎都不算有利。

思考以后,毛主席决定前往,并得到了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等中共领导人的支持。

毛主席之所以参加重庆谈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尽力争取和平解决国内争端,避免内战;二是为了展现中共方面积极向上的政治面貌,揭穿蒋介石的政治花招。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正在讨论问题

基于此种目的,周总理还特意为毛主席设计了一套足以彰显毛主席人格魅力的服装,毛主席从飞机上下来时挥动的“考克帽”就是周总理的手笔。

周总理说:“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挥动,显示出来则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对此,毛主席也十分赞成:“你想的周到得体。我们到重庆,展示的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显示出解放区万众一心,无所畏惧的力量。挥动考克帽,显示我们的力量。这顶帽子,我戴了。”

准备妥当,毛主席给蒋介石回电,告知其将前往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陪同下,抵达重庆。

红白戴季陶

得知毛主席将要来重庆,国民党内部一众“反共”领导人纷纷摩拳擦掌,想要趁机“教训教训”毛主席,其中就包括国民党元老、蒋介石亲信戴季陶。



图|国民党元老戴季陶

在中国近代史中,有很多人都是“即红又白”的,因为他们的思想与经历并不是单纯的归拢与某一边,戴季陶就是其中之一。

明明他是参与组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元老”,偏偏又是反共理论第一人。

青年时期,戴季陶在《天铎报》主笔,便已是小有名气。

虽然当时他刚刚二十岁,但已颇受孙中山先生信任,1917年9月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时,孙中山还任命他为大元帅府代理秘书长,并兼任法制委员会委员长和外交部次长。

此时的戴季陶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五四运动”期间,受孙中山指派前往上海创办《星期评论》副刊,为了声援孙中山,协助孙中山先生组织“建设社”,还筹办了《建设》月刊。

此后,便通过这两个期刊发表文章,为孙中山先生造势,即:“激扬新文化之波澜,灌溉新思想之萌孽,树立新事业之基础,描绘新计划之雏形。”



图|戴季陶与蒋介石合影

不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戴季陶也接触了这种进步思想,当时国内很多有志青年都将此视作是人类的“福星”,甚至很多人都坚信其能“消除三灾”,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顺应潮流,戴季陶携《星期评论》与《新青年》、《新青年》也开始积极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从1919年6月到1920年6月,戴季陶共计发表了130多篇文章,介绍俄国社会与苏俄革命,提出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际国内的劳工问题,还畅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将为中国带来怎样的福音等等内容。

戴季陶认同马克思主义,也期待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国带来新的生机。

马克思在中国传播广泛并被国人所接受,戴季陶从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就连陈独秀都曾说过:“戴季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甚笃,而且有过相当的研究。”



图|戴季陶

后来维经斯基和杨明斋为秘密筹建共产党来上海找陈独秀时,陈独秀还特意将戴季陶介绍给他们认识。

那个时期,戴季陶是无所畏惧且坚定不移的。彼时,上海当局对革命党的防范十分严格,上海的治安也不好,经常有土匪流氓四处乱窜。

戴季陶十分慷慨的将自己的寓所贡献出来,作为上海进步人士筹建共产党的秘密基地,让陈独秀等人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活动场所。

不过此举也只能视作是他“亲共”,他并没有入党,也从上海党的发起组中退了出来,原因是党纲中有一条规定:“共产党员不做资产阶级政府的官吏,不加入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戴季陶称自己无法背叛孙中山先生,遂声明退出。

当然,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做抉择,戴季陶也很是为难,虽然最终他选择了国民党,但是心中仍旧久久不能平静。



图|戴季陶与蒋介石等人合影

此后,戴季陶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接到孙中山的指令。

孙中山命他前往四川游说川军一众将领与孙中山“握手言和”,以达到“和平统一和兵工救国”。

可是戴季陶刚刚走到半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他听说川军的将领们正在招收士兵、筹集军火,准备再次开战,戴季陶想要让他们听从自己的建议自然是不可能了。

原本就十分愁苦的戴季陶听到这个消息情绪变得更加消极,既觉得自己没有出路又觉得国家没有未来,竟然跳进河里自杀了!

多亏一个老乡将他救了起来,他才不至于丧命。

这次波折给戴季陶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转变,他开始反思过去种种,认为自己不该鼓吹杀伐,也不该胡乱介绍新民主主义,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简直是大错特错。



图|戴季陶与夫人

从那时起,他便不再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摇摆不定,而是彻底站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不仅不再认同马克思理论,甚至开始建构反共反革命的理论。

前文提到,戴季陶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也一直对孙中山的指令唯命是从。可是当孙中山发现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很大问题,想要对国民党内部进行整改的时候,戴季陶第一次跟孙中山唱了反调。

彼时,孙中山看出国民党内部党员“热情消灭,奋斗之精神逐渐丧失”,恰逢中共刚刚兴起,正是生机盎然的好时候,孙中山便想到将共产党人引进己方正营。

戴季陶不同意,孙中山让他实行这个计划他也十分敷衍,最后不惜以辞职来威胁孙中山,抵制国共合作。

孙中山派廖仲恺前来劝说,戴季陶反而来警告廖仲恺:不能外借党费,不能一人两党。



图|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在时,戴季陶虽然容不下共产党,但是也不得不做出与共产党握手言和的样子来,孙中山一死,戴季陶立马从后台跳到台面上来,代表国民党右派,成了“创作反共理论的第一人。”

不仅如此,戴季陶还闭门谢客、潜心读书,试图重新阐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还写就了多本著作,诋毁中共,排斥、打击工农革命力量。

同时,戴季陶还是反对国共合作的中坚力量,在他的眼中,共产党就是国民党内一个可恨的“寄生虫”,他在跟友人聊天时,也多次谈到了这一观点:“国民党内一个最大的危机,就是有了两个中心,而大多数的党员迷惑在二心之间,无所适从。”

所以他反对国共合作,也反对加入国民党的党员还保留着共产党的党籍。



图|戴季陶

戴季陶的主张得到了国民党右派的肯定与支持,戴季陶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曲解也为他们提供了背叛孙中山先生的理论依据;如此,也为蒋介石“清党”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在戴季陶的运作下,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不得不离开上海,连毛主席都被迫出走回到湖南。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残害中共党员,手上沾满鲜血,戴季陶可立“头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时,戴季陶积极响应蒋介石,身为中山大学校长的他发布公告,上面写着:“其共产分子,如系学生,即予一律开除学籍,如系职工,即行解除职务。至犯反动嫌疑各生,应即停止晋业,留校察看。”

因为这个条令,464名师生被开除,17人被留校察看。

偏偏他自己还不以为耻,折磨虐待被关押的老师和学生,幸灾乐祸的对那些被押人员说道:“去年我就看见将来必有今天这样的境地”,言外之意就是学生没有听从他的指令退掉共产党党籍加入国民党,是咎由自取。



图|中山大学

而且从那以后,每每中山大学招生,都要严查其政治立场,必须“反共亲国民党”,学生入校以后还会遭到严密的监察,好好的一座高校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久而久之,反对戴季陶的人也越来越多,1925年7月,戴季陶参加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临时代表会议时再次提出了自己对三民主义的见解。

与会人员中年轻的共产党员宣中华与其产生了激烈的争吵。宣中华认为孙中山先生逝世不足半年,戴季陶就在此违背其意愿、曲解其思想、篡改其理论,是对孙中山先生的背叛,理应受到爱国人士的唾弃。

宣中华的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不支持戴季陶反共。

同年,陈独秀也在《向导》上发表长文,批评戴季陶的反共理论,为中共正名;瞿秋白也曾公开批评过戴季陶,称“戴季陶主义是国民党新右派反共反工农的旗帜,必须最彻底地粉碎戴季陶主义。”



图|戴季陶

除此以外,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也都发表过批评戴季陶主义的文章,中共中央更是将戴季陶主义称作是对“孙中山学说的背叛”。

但是蒋介石对戴季陶却是非常欣赏的,他将戴季陶视作好友兼知己,处处提拔包庇,协助戴季陶在国民党内部混得风生水起。

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热情高涨,戴季陶却始终一幅有心事的样子,整天坐立不安、郁郁寡欢,因为他发现人心向着共产党而非国民党,他担心早晚有一天国民党会被取代。

所以他经常告诫蒋介石,说“战时固艰苦,战后艰苦十倍于战时,危险亦不可想象,非不可避免,只在人心知与不知之一转耳。”



图|戴季陶与人合影

他将共产党视作洪水猛兽,尤其是看到共产党民心所向,更是焦躁的不得了,多次提醒蒋介石:“今兹楼寇降而共匪炽,正与捻匪当年局势无殊。”

设计毛主席

这样的一个人,听说毛主席将要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更加心烦意乱,他献计蒋介石,“不要将中共视为合法之团体,视其人为社会贤达”,让毛主席来重庆应该是“招来”而不是“邀请”。

蒋介石自己清楚“邀请中共共商国是”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他并没有告诉戴季陶,只让戴季陶尽管安心。

戴季陶看蒋介石如此不当回事心中焦急却也无可奈何,思来想去,决定自己亲自出手“治一治”毛主席。

1945年8月28日下午三点三十七分,承载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的飞机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机场内外人头攒动,都想一睹毛主席的尊荣。



图|毛主席抵达重庆

当毛主席走出机舱的那一刻,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记者媒体纷纷蜂拥上前迎接,高声呼喊着欢迎毛主席的口号。

毛主席面带微笑,摘下了考克礼帽,不停的向迎接人群挥动着,最后高高举在头顶不动了。

就像周总理所说,毛主席拿着帽子挥一挥手,就能展现出挥动乾坤的力量,人们也从毛主席的这一举动中,看到了属于毛主席、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正风采。

中外媒体的镜头都对准了毛主席,灯光闪烁成一片。与毛主席同行的赫尔利看着这样的场景振奋不已,对着毛主席高高举起了大拇指:“毛,简直是好莱坞!”

随后,赫尔利一边挨着毛主席,一边挽起周总理的胳膊,兴奋的建议到:“既然记者先生们老用镜头对着我们,那就让他们拍个痛快吧!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喜欢的镜头。”



图|毛主席正在挥手

毛主席与周总理也始终和善的微笑着,配合赫尔利的动作。

当天晚上八点半,蒋介石特意在林园官邸设晚宴招待毛主席一行人。

在此之前,毛主席与蒋介石已经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没有见过了,敌手相逢对比十分明显。

蒋介石一身戎装,胸前挂满了耀眼的勋章,神态高傲;而毛主席则身着简朴的中山装,身上什么装饰都没有,唯一的亮点就是脚上穿了一双新的皮鞋。

他们的态度都是从容不迫的,缓缓地走向对方,热情的互相握手,互相问候了几句。

蒋介石先发表了欢迎致辞:“政府方面高度评价毛先生莅渝和谈的崇高举动,请允许我代表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对毛先生和中共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

毛主席也发表了演讲,对蒋介石愿意和谈以及所布置的一切表示感谢。



图|毛主席与蒋介石合影

宋美龄、张群、陈诚、蒋经国、戴季陶等国民党军政要员皆出席了宴会;驻中国美军总司令魏德迈、赫尔利也应邀出席。

尽管在28日中午毛主席尚未抵达重庆时,蒋介石就曾对国民党内部人员表示过,与毛主席和谈的主要方针是“决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

但是戴季陶却始终怀疑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和谈的诚意,伺机羞辱毛主席。

恰好宴会厅中挂着一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毛主席走进宴会厅看见画像便毕恭毕敬的向画像鞠了三躬,跟在他身后的周总理等人也跟着庄重的行了礼。

按理说毛主席的行为并无不妥,反而还是尊重对方的表现,现场也有很多人不住的点头对毛主席的这一举动表示赞同,可戴季陶却在一旁嘲讽了起来:“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也开始拜中国国民党的先总理了?”



图|与人打招呼的毛主席

从毛主席出现在会场时,戴季陶便一直伺机发难,好不容易才逮到机会。

毛主席的态度仍旧很和善,礼貌的回答:“当然要拜”。

这下戴季陶竟然直接哼笑出声来:“明明不是一家人,怎么反倒拜上同一个祖宗了?”

众人皆屏息凝神,即想看毛主席出丑,又想看看毛主席要怎样解这个僵局,会场一时间落针可闻。

毛主席仍旧不动如山:“于公,孙先生是领导民主革命推翻帝制的领袖,只要是中国人都要怀念、尊重他老人家。于私,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国民党中央工作过,多蒙先生教诲,至今记忆犹新,不敢稍忘。”

其实言尽于此,毛主席就已经将戴季陶的刁难轻松化解了,但是毛主席并未言尽于此,而是重新给戴季陶讲了一边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也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



图|毛主席正在与人交谈

“国共本一家,何来党派之分?”毛主席反问。

原本,这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句,旁的人顺着毛主席的话回答就可以了,可偏偏毛主席问的是戴季陶,戴季陶背叛孙中山先生及三民主义人尽皆知,同样的话问到他身上含义也就不一样了。

众人听了毛主席的回答立马鼓起掌来,戴季陶也只能尴尬的跟着鼓掌,叠声附和着“对对对”。

不过毛主席本意并不是要讥讽戴季陶让他难堪,等到掌声渐渐平息下去,毛主席又接着说道:“今日能够前来重庆参加和谈,为我中华和平建国之大业,略效绵薄之力,正是继承先生的遗志,完成先生心愿的最好方式。大任在肩,遥思先贤,又岂能不拜中山先生?”

尴尬的戴季陶也只能点头:“是啊,是。”



图|宴会上蒋介石与毛主席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毛主席等人被请进了宴会厅中,为了表示对和谈的“诚意”,蒋介石特意礼遇毛主席,并“请其入余之对座也”。

宴会开始以后,蒋介石与毛主席又先后致辞,气氛十分融洽。新华日报报道了宴会上的情况,称:“(二人)相继致辞,并几次举杯互祝健康,空气甚为愉快”。

与毛主席最后一次见面

国共首次会面,并没有谈及政治方面的问题,只是互相叙旧寒暄,所以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也算是为后面和谈的进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宴会结束以后,蒋介石还特意邀请毛主席住在林园二号楼底楼东屋,毛主席盛情难却住了一晚,据说这是林园官邸建成后第一次留宿外客。

戴季陶原以为与毛主席意见相左,两人重庆第一次见面还闹得十分不快,毛主席会记恨自己,可他怎么也没想到,毛主席抵达重庆第三天就亲自来到“陶园”拜访他。



图|毛主席与人交谈

他没想到共产党人能够如此不计前嫌,加上两人此前就有过交往,所以戴季陶还想尽一尽地主之谊,宴请毛主席喝几杯。

可是思来想去,有觉得实在不方便,就给张治中将军写信,委托张治中帮自己跟毛主席约个时间。

毛主席应邀出席,两人相谈甚欢。

戴季陶下场

众所周知,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毛主席回到延安以后,蒋介石很快撕毁了双十协定,公然对解放区发起攻击。

蒋介石不守诚信违背民意,自然无法与顺应天道的解放军相抗,很快便落入了下风。蒋介石眼看着回天乏术,逃往台湾,众多国民党将领也纷纷跟着离开。有人劝戴季陶也跟着一起走,戴季陶说:“不必去!”

戴季陶牵挂着自己的故土,所以让他的儿子帮他准备了一架去成都的飞机,预备离开的那天暴雨如注,飞机无法起飞,因此耽搁了下来。

他一直等待着回乡的机会,1949年2月11日,戴季陶因伤病发作无法入睡,所以吞食了许多安眠药。



图|戴季陶与人合影

等到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夜晚中去世了,他唯一的遗愿也未能实现。

戴季陶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悲剧与复杂的色彩,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像他这样经历复杂的人也并不多见。

他早年研究、宣传马克思,甚至还参加了中共的初创,是中国共产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可是未过多久,他又背弃了中共,转投国民党的怀抱,不仅如此,还大力残害中共党员,给我党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伤。

从“拥共”到“反共”,他原以为鼓吹马克思主义是“大错特错”,可临终之时,看到民心所向的还是中国共产党,不知他是何感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