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航拍临县城庄镇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 刘少伟 摄

“村里的土地能用的几乎都用完了,想要进一步发展,只能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原来受气候制约,冬季气温低菌棒出不了菇,只能停止种植,现在有了空气能供热,全年基本不用停工了。”11月27日,在临县城庄镇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峰从一座正在施工的大棚里钻出来,指了指放在门前地上等待安装的几台空气能热泵告诉记者。

在他的身后,覆盖着黑色遮阳帘的食用菌种植大棚一座连着一座,绵延不绝,如同一片翻滚的黑色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彰显出现代农业的壮观与力量。

小马坊村位于临县城北城庄镇湫水河东岸,距县城12.5公里,紧邻218省道,地势平坦开阔,具有推进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区位优势。这些都是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变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小马坊村既缺乏交通优势,更没有产业优势,守着村里的土地,村民们的生活仍然超不脱“国家级贫困县”的水平。

去兰州当兵的张建强,为小马坊村开辟了一条新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退役后的张建强留在当地,从维修汽配做起,后来成立了兰州北方石化金属材料公司。在老家苦苦打熬的叔伯弟兄,看到张建强的生意越做越大,纷纷过去帮忙。没过多久,大家就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开始主动探寻周边的发展机会。很快有人在兰州西北部的青海省西宁市租下了店铺,当起了老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收益。

有了榜样的力量,小马坊的村民们人心思动,都在积极寻找前往西宁发展的机会。就这样,本家帮本家,亲戚帮亲戚,朋友帮朋友,小马坊人在“领头雁”的引领下,一个一个飞往西宁。据村里统计,最多的时候有700多人在西宁从事钢材贸易。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诚信合法经营的理念,全盛时期,他们甚至能占据西宁城钢材生意的半壁江山。随着小马坊人在西宁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还成立了小马坊村驻西宁党支部,与在西宁做生意的山西人一起建立了青海省山西商会,演绎着一出山西商人“走西口”的新传奇。

“外出经商,一半西宁,钢材大户,占据半城,逢年过节,车水马龙……”在拍岸而来的时代大潮中,小马坊人尽情挥洒自己的商业才华,争相抓住机遇实现了财富的积累和生活的改善。早在十年前,村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就有了“百万身家的不计其数,千万身家的亦不在少数”的说法。小马坊村也成为临县的一个独特存在,在脱贫攻坚战中,是少数没有戴过“贫困村”帽子的村子之一。

今年34岁的张峰,14岁时就跟着家人前往西宁,长大后也加入了钢材贸易的生意。不同之处在于,在他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我国已经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021年,受到城庄镇党委政府的邀请,我们回来寻找投资机会,目睹了食用菌产业蓬勃的发展趋势,加上政府也在大力扶持,于是决定回乡投资。”张峰回忆说。

当时,在临县,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政府对菌棒、大棚建设等给予资金扶持。在刚刚起步的小马坊村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张峰牵头创办以香菇为主导产业的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试探性地投资建设了100座大棚,没想到运营效果非常好,产品供不应求。张峰很快就将种植规模扩展到240座大棚,500万棒食用菌。在他的带动下,张海峰、刘海红、霍旭鹏等七八位村民从西宁赶回来,加入了家乡食用菌产业大军。而小马坊村的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也早已发展到890座大棚,1500万棒的规模,成为全镇最大的设施农业基地和全县最大的食用菌产业园区。2022年2月,小马坊村被确定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不仅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壮大,还带动周边的城庄村、太平村共同将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到2000多亩,三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也达到38.5万元。

“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我们村的村民都加入了食用菌产业大军,还带动周边用工800多人,每年光务工费就得800多万元。”2008年开始担任小马坊村党支部书记的霍乃喜,带领班子成员参与了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的每一步,更亲眼见证了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开始,村民们也有顾虑,我们就一户户上门做工作,以村党支部的名义将土地流转回来,再发展食用菌种植。每亩按照种植玉米的收益流转,玉米价格上涨就跟着涨,价格下跌就按协议价执行,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回头总结小马坊村为什么能率先发展起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经验时,霍乃喜坦言。

在村里的千亩食用菌产业园区,村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收益,还能承包种植大棚自己当老板,即便年龄偏大的村民和妇女们,也能参与上架、摘菇、分拣、装袋等工作,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务工收入。

坚持党建引领是小马坊村不断发展的密码。“党建+人才”,引来了产业园区急需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党建+组织”,不仅推动了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务工就业,还让周边的互补型村企有了抱团发展的载体,蹚出了一条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党建+产业”,更是让小马坊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了小杂粮、猪、牛、羊、蜂蜜养殖等传统产业,精心培育出食用菌、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成为城庄镇产业振兴第一村。

小马坊村的传奇故事还在继续。在今年冬季到来之前,张峰就谋划着为产业园区增加空气能供热系统,再加盖50座平菇种植大棚,为产业园区扩展品类。

“空气能热泵安装完了,平菇种植大棚预计明年1月也能投入使用。”12月3日,站在即将完成改造的园区前,张峰望着眼前一座座充满希望的大棚,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记者 刘少伟 张娟娟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