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令人亮瞎眼的珠海航展,最令中国军迷失望的是中国隐身战机“轰-20”没有亮相。
美国国防部在上个星期向国会提交的中国军事发展年度报告中预计,中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可能要到2030年才能亮相。这让不少中国军迷在失望之余又有些疑惑。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隐身轰炸机是遭遇了技术瓶颈。轰-20之所以“千呼万唤不出来”,说明中国研发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难度比想象的更大,包括外形、材料、涂层以及发动机等各方面都需要实现技术突破。
关于轰-20,空军副司令员王伟早已说过:“很快就会对外正式公布,不存在技术瓶颈或障碍,我们的科技人员很给力,能力特强。”
但为什么他说的“很快”没有实现呢?这难道真是遇到技术瓶颈了?
我要说的是,不会存在这一问题,而应该是我国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有了新的思路,需要改变其主要用途,需要时间。
一架隐身战机与传统战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形结构。隐身战机的外形设计,核心要求是避免和减少雷达波的“角反射现象”就行了,这个不难。二是材料,这是最难的。这包括了构件材料和隐身涂层材料。中国现在有了歼-20和歼-35,那就说明,中国在隐身战机的材料方面不是问题。而且,据有关消息,中国的隐身材料比美国的性能还要更好,而且更耐用。
至于隐身轰炸机,与隐身战斗机相比,区别又是两个,更大的载荷与更远的续航,但不要求更快的速度以及特技飞行能力。
因此,已经有了成熟隐身战机制造技术的中国,不会存在技术瓶颈。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轰-20的“延期亮相”呢?
我认为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主要的作战用途有了改变。这就需要从机身结构和荷载设计方面进行重新设计。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其无法拦截的轨迹和速度,以及米级的精确制导能力,还有多弹头的战略导弹,其实已经大大削弱了传统意义的战略轰炸机运用价值。也就是说,战略轰炸机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了。
其次,珠海航展上,我国有两大亮眼装备,一个是各种型号各种用途的无人机,再一个是无人驾驶的“九天”无人机母机。也就是说,未来作战,无人机将在相当程度上,取代飞机、坦克、大炮、导弹和单兵,成为主要的作战装备和作战手段。
因此,未来的战略轰炸机,作为多类无人机尤其是自杀式无人机的“母机”,以弥补无人机航程不足的问题,应该是其第一用途。其次才是携带炸弹和导弹。而且还需要隐身,以提高生存能力。
湖南卫视近日公开展示了一款名为“鸣镝19”的超高音速飞行器。这是一款20公里到100公里的空域飞行的亚轨道空间宽域飞行器,最大速度接近七马赫。关键点在于,它是从一架无人机上以“放飞”方式发射的,在经历高空、高速飞行之后,以传统方式实现了平稳降落。
由此,我有理由给出一种可能性很大的判断:轰-20问世的时候,极有可能会带给我们一个意外惊喜,它将不再是跟随美国身后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而是一款具有超越意义的“隐身无人机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