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三军事工业在所谓“水泥装甲”上的反复无常。



好吧,如果不幸有人还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那么我就占用大家的宝贵时间再简单讲述一下。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德三军事工业的“水泥装甲”,我们有必要从1942年德三军事工业为了反坦克作战而专门开发的磁性反坦克手雷说起。



我这件事之所以费时费力的从磁性反坦克手雷说起,那是因为这种磁性反坦克手雷是“水泥装甲”出现的直接诱因。



由于德三的磁性反坦克手雷威力相当巨大,可以击穿140毫米厚的装甲,在当时来说,其他国家的军队还没有装备类似的武器,由于德三高层担心这种新式武器在交战当中可能被对付俘获并且仿制拿过来对付德三军队的坦克。所以后来德三军事工业开发出来俗称“水泥装甲”的反磁性手雷涂层。



由于进入1943年以后,德三军队的“虎”式数量越来越多,“豹”式也即将投入实战,所以1944年德三高层命令前线的德三坦克都要尽快普及这种“水泥装甲”。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在前线坦克上普及“水泥装甲”的工作德三军事工业直到1943年10月才完成。



但是,到了1944年9月,德三军队却突然放弃了在坦克上普及“水泥装甲”的尝试,而在这段时间里,德三军事工业总共在55.3万辆/次的德三军队坦克上使用了“水泥装甲”。



不用说,几年间德三军事工业在“水泥装甲”上花费不小,说起来德三军队突然放弃“水泥装甲”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发现盟国军事工业从来没有仿制他们的磁性反坦克手雷兵装备部队,而他们专门为了对付磁性手雷而开发出来的“水泥装甲”除了对磁性手雷有点作用以外,对盟军的其他反坦克武器没什么作用,反倒是这种“水泥装甲”的繁琐加工方式占用了德三前线部队的不少宝贵休息时间,所以这种理论上很秘密但实际上没有多大作用的东西被淘汰也属必然。



上面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三军事工业开发出来“水泥装甲”简单的的来龙去脉。



不过说起来,苏联工程师见到这种“水泥装甲”的时间是比较早的,因为在1943年11月的基辅战役当中,苏军曾经从溃散的德三军队手中缴获了一些看起来怪里怪气的德三四号和“虎1”式(六号)坦克。



由于这些坦克的外壳上都被涂有用途不明的类似水泥的附加装甲,所以缴获到这些坦克的苏联军队以为自己缴获到了德三的新式武器而通报了苏军有关部门。



出于对缴获的德三新式武器的习惯做法,一些苏联工程师很快被派来查看那些新奇的战利品。



面对这些战利品,尽管苏联工程师缺乏参考资料,但还是很快给出了结论。



苏联工程师们认为,这些类似水泥对附加装甲对用途有两个,一是可以阻碍燃烧弹对德三坦克的攻击,另外,这种水面装甲还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迷彩,增加坦克的隐蔽性。



好吧,不管当时德三军事工业研制这种水泥装甲的初衷是什么,但苏联工程师还是给出来了看似很有道理的结论,尽管我们现在知道,当时苏联工程师的那些结论简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



好吧,其实大家先不用嘲笑苏联工程师的结论与事实的真相差得有多远,但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苏联工程师在研究德三水泥装甲的时候明显没有往磁性手雷方面考虑,这说明,曾经被德三视为秘密武器的磁性手雷压根就没引起苏联工程师的注意,或者说苏联工程师很可能就不知道磁性手雷这种武器的存在,如果苏联工程师知道磁性手雷,那么他们很容易把这两件东西建议在一起,也许很多时事情对外行来说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是圈内的同行,那么有些东西一看就能够明白,不用想的太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