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华东野战军胜利取得了歼灭黄百韬兵团17.8万人的辉煌战绩。
当华野正在和黄百韬兵团激战的时候,蒋介石匆匆从河南调了黄维兵团12万人马前来增援。11月24日,黄维兵团刚跨过淮河就发现情况不对,急忙准备掉头返回。但此时已经来不来,中野大军迅速将他们包围在了双堆集一带。
黄维兵团被围后,曾计划用4个师的兵力齐头并进,向南突围,结果廖运周率部战场起义,使得他们的突围成了幻想。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黄维兵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继续尝试突围,但打了一个多星期依然不见援军。
我军对黄维兵团发起猛攻,但由于双堆集地形开阔,我军每前进一步都非常不容易。为了减少伤亡,中野开始采取壕沟战术,用土工作业的办法抵近黄维兵团的阵地。但黄维依旧执迷不悟,拒绝放下武器。
12月10日上午,眼看南线的战事如此胶灼,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张震等华野领导同志坐不住了,他们在北线和杜聿明相持,中野在南线和黄维僵持,如果一直这么下去很容易出意外。经过商量,粟裕给总前委打了打电话,提出应该先集中兵力解决黄维,然后再收拾杜聿明,如此可以争取主动。总前委当场表示同意。
当天下午,粟裕就给总前委并军委发去电报,称华野决定派出三个纵队外加一部分炮兵,“即晚南下,参加歼灭黄维作战,统由陈士榘同志率领南来,请分配其作战任务”。出发前,粟裕还特地嘱咐陈士榘,在战争中缴获的武器,一粒子弹一把枪都不能留,要全部交给中野。
陈士榘率领部队星夜兼程,于第二天来到了中野司令部。经过研究,中野认为要解决黄维兵团,首先必须拿下双堆集的一个堆,让他们失去依托,如此我军的火力便能发挥作用。攒了一股子劲的陈士榘毛遂自荐,要求他来指挥完成这个任务,只需要给他一个接近指挥和使用部队的地方就好了。
中野两位首长对陈士榘的担当和魄力很是赞赏,让他等一下,和前线沟通一下,看谁愿意把位置让回来。结果等了三四十分钟,前线的各个纵队都不愿意让出位置。这也可以理解,仗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怎么可能撤下来?
陈士榘见大家都不愿意让,便说道:“我相信中野是一定能完成围歼任务的,这不过是时间问题。既然没有我的位置,我建议由我去加强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的援军,为兄弟部队解决黄维兵团争取时间。”
据陈士榘的儿子陈人康回忆,当时中野首长“无奈地摊了摊手说,也好,我这里的部队都和敌人杀红了眼,你谅解一下吧!”随后,陈士榘就开着他的吉普车离开了。陈人康认为:父亲确实太傲了。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单从职务上说,陈士榘毕竟是一个野战军参谋长,纵队司令员属于他的下级。
陈士榘率部向南出来,当他来到二野6纵的防区时,发现6纵政委杜义德已经在一个十字路口等候他多时了。杜义德拦住了陈士榘的车队,并告诉他中野首长要和他通电话,陈士榘拿起电话,对面传来的熟悉的声音:你不要南去了,就留在中野,6纵王近山、杜义德统一由你指挥。我已经跟他们讲好了,他们都听你的,攻击位置也让给你。
陈人康说,“这时,父亲又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靠近6纵左翼的华野7纵、13纵、豫皖苏独立旅及华野炮兵第3团也要由我指挥。”中野首长经过考虑后,同意了陈士榘的要求。
这段交流的经过,在陈士榘的回忆录《天地翻覆三年间》和陈士榘儿子陈人康的回忆录《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中都有记载。
随后,陈士榘就把归他指挥的这几个纵队的首长召集到一起,要求他们把火力集中到尖谷堆,暂时不要管平谷堆,战斗一打响,就全力向尖谷堆进攻。
12月14日傍晚,陈士榘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如同泰山压顶一般拿下了尖谷堆,并在15日午夜,彻底结束了战斗。
双堆集战役结束后,陈士榘就接到了华野的电话,要他立即返回,参与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