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事和身后事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这并不妨碍依然有人将二者混为一谈。

眼前事着眼于即将发生的现在,所有的主观行为,都影响着眼前事处理的结果以及代价。

而失去主动权的身后事,事情本身已经无所谓人们明不明白,

毕竟人都没了,

明不明白,确实不重要了。



眼前事有多重要呢?

眼前事决定了对过去遭遇的反馈,

对现状理解的应用和推导。

以及对未来影响的支撑。

眼前事表达了一切,

但并没有解释这一切。

如同镜子里的自己,没人会为解释镜子里发生了什么,

而去强调“镜子外的林林总总”。

诚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自欺欺人和故弄玄虚者在这个问题上所做出的指导性影响,

诗与远方的存在,让人们无法忽略期待值这个指数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毕竟能称之为积极意义的东西,在如今而言可谓是彻头彻尾的稀缺货,

因此,只要是积极的,有意义的,那么就一定会有人追随。

追本溯源,那些所谓被定义为意义的东西,究竟价值几许,

此刻有人会告诉你,人活着,

知道的少一点,会幸福多一点。

在这种限定某种意识规则的影响下,

不知道眼前事,就会把精力集中在远方。

不知道付出多少代价,

就会把精力关注在那些容易做到的快乐。

我们不能轻易称其为某种麻痹关键问题的逃避心理,

只是对于普通人而言,眼前之事的每一步都太过至关重要,

以至于如果逃避了,

那么诗与远方,便会从无形的负担,

转变为有形的压力。

很多人对于有形和无形的理解,有一种表面成熟的敷衍,

其实这个东西如果通俗的讲,

就是这个事情,遇到且在意,那就是有形的,

没遇到之前,或是不在意,那么再怎么理解也是无形的。

近一步说,遇到之后,意识到某些问题是有形的,

在意了,必须要处理,就是要让这个有形的问题,不成为阻碍自己前行的麻烦。

反之,没遇到,那么说再多,都是空谈。

而也有人遇到了,但是不在意,

遇到南墙了,觉得靠自己的脑袋能撞开,

那么原本有形的东西,也会被其以“无形”的方式而理解。

所以这就跟为什么人要解决眼前事,

然后再关注所谓诗与远方,其实是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眼前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看得更远。

而如果眼前的问题没解决,或者长期处于一种忽略的状态,

那么诗也没心思创作,

所谓远方,也就成了“被挡住之后需要幻想的远方”,

当人们刻意忽视掉解决眼前问题的必要性时,

那么接下来所做的一切,

都是必将出现的代价。



某些群体之所以对诗与远方,表现出近乎偏激的执着,

并非是诗歌与远方太过美好,

而是他们其实很清楚,眼前事的复杂和麻烦的程度,

让逃避这件事,强行变得合理。

这让我想起拖延症这个话题,每当关注时,

总会给我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因为总是有人拖延,也总是有人试图改变拖延,

但究竟怎么改变,其实拖延症的人最清楚,

那为何不改呢?

其实这个问题,

只能问问那些“诗与远方”究竟想干嘛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