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新一代枪械已经逐步装备部队,引起了广泛关注。相较于以前的,新一代不仅外观更加美观、设计更加现代化、尺寸也更加紧凑,给人一种“短小精悍”的感觉。



例如,短突型191甚至比79式冲锋枪打开枪托后还要短,新一代QJB-201型5.8毫米班用机枪在视觉上也比81式步枪更为短小。这些变化使得解放军战士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便捷,枪械仿佛成为了他们手中的“玩具”。



其实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枪械发展历程中的必然趋势。在热兵器早期,为了保证射程和精度,同时保留拼刺能力,步枪往往被设计得非常长。

例如,美国的肯塔基步枪全枪长度达到了1.78米,几乎与一个人的身高相当。然而,随着无烟火药的诞生和膛压的大幅提高,枪管长度逐渐缩短,步枪的整体尺寸也随之减小。



以德国为例,19世纪末期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并生产的西方枪械德国委员会1888步枪俗称“老套筒”,它的长度达到了1.25米。但后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战场需求的变化,步枪长度又开始逐渐缩短。

英国在布尔战争后率先发现了这一趋势,将李-恩菲尔德步枪缩短,枪长从1.26米减至1.14米,这一变革引领了步枪短小化的潮流。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战双方在狭窄的堑壕中作战时,长步枪的弊端愈发凸显,士兵们纷纷抱怨步枪太长难以施展。

于是,西方各国纷纷开始缩短步枪长度以适应战场需要,到了二战时期,除了日本仍坚持使用较长的三八式步枪外,其他国家的主流步枪长度都已经缩短到了1米左右,比如著名的98k步枪就从G98步枪的1.25米缩短到了1.1米。



二战时,半自动步枪大规模装备,突击步枪也开始出现,德国人这下又把步枪缩短了,不光如此,他们还缩短了子弹的长度,搞出了“中间威力弹”这个概念。二战结束后,苏联效仿德国推出7.62X39子弹,这款子弹就是AK-47使用的中间威力弹。



突击步枪时代,各国的枪长度都差不多了,普遍在1米以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步枪长度一直就有缩短趋势,而且步枪缩短了以后,更加适合机械化行军。现在士兵打仗最穷也要搞一辆山猫突击车坐着吧?解放军要是拿着长步枪,进出步兵战车会很不方便。



为什么有很多人质疑201式班用机枪的威力?

因为它变短的很大一部分是枪管,尽管把枪身增加到了1米以上,但是枪管比不了上一代班用机枪。而且网上还有流传,它的枪管还没有81式步枪长,和95班机倒是可以比一比。95班机使用的是无托结构,长度只比95式步枪长一点,枪管厚度增加后,它就成了一把机枪。以前的老兵很喜欢95班机,简洁而又精准,在600米以内指哪打哪。



QJB-201型班用机枪能做到吗?其实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枪管虽然短了些,但是子弹也变了,虽然口径还是5.8mm,但是新子弹发射药劲更大,子弹的初速一点也不老95班机低,射程和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弹的膛压更大,对枪管的加工锻造要求就更高,从一把班用机枪的迭代可以窥探出,这些年中国军工制造水平又进步了。



为什么新型班用机枪要换回有托结构?

按照一些军迷的理解,用95班机的结构,换上更好的枪管,用新子弹不是能打的更远吗?

的确是这样的,长枪管子弹发射时,发射药做工距离更加长吗,子弹能获得的动能更加大。但是没有必要,因为它是班用机枪,不是狙击枪,也不是通用机枪和重机枪,不需要射的那么远。



不用无托结构是因为201型更加追求“人机功效”,枪托可以伸缩,现在士兵的体格比以前大,臂展也更长,用老的95班机会很别扭。



不用无托结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201型上的一个独特功能——弹匣弹链通用。这在战场上既保证了火力持续性,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步枪的弹匣,后勤无压力,甚至可以用95班机的弹鼓供弹,用无托的话,这个供弹机构就很难做了。



其实201型机枪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使用的是7.62mm全威力弹,属于通用型机枪。结构都差不多,枪管更长更厚重。这款通用机枪是为外贸准备的,但是有俄罗斯的PKM这家伙压着,QJY-201的出口之路应该会很难,毕竟PKM的性能太逆天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