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17年12月26日清晨,灞河永宁坝西岸发现一具尸体。
"确认是杨宝德。"法医看着验尸报告说,"死亡时间在昨晚10点到12点之间。"
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系的学生宿舍里,杨宝德的床铺整齐如新。床头摆着一个便利贴:"妈,我考上博士了。"笔迹清秀,日期停在五年前。
杨母颤抖着手抚摸儿子的床单,"考上大学那年,他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裱起来挂在墙上,说要让全村人看看。"
01
2010年,湖北某村。杨宝德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手里攥着高考成绩单。586分,差985/211大学几十分。
"去私立学校吧。"父亲说。
"不去。"杨宝德把成绩单攒成一团,"我一定要考研。"
三年后,西安交大药理学系的办公室里。
"你的实验数据很扎实。"教授翻看着他的申请材料,"但你知道你的本科背景意味着什么。"
"我知道。"杨宝德直视着教授,"所以这两年我每天在图书馆待到闭馆。这是我发表的三篇论文,其中一篇是SCI。"
教授放下材料:"你是我见过最执着的学生。"
2015年秋,杨宝德站在药理学实验室门口,手中捧着一叠实验数据。两年硕士期间,他已经发表三篇高水平论文。
"你可以直接申请硕博连读。"导师说。
杨宝德抬头:"如果读博失败,硕士学位也会丢掉。"
"你怕了?"
"不。"他把实验数据整理好,"这是我的选择。"
一周后,杨宝德收到了换导师的通知。新导师周芸,药理学教授,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02
2015年的入秋,西安交大药理学系办公室外挤满了学生。他们手里捏着申请表,等待最后一轮面试。
杨宝德站在走廊尽头,翻看着自己的材料。三篇论文的抽印本已经被他翻得起了毛边。
"你真要转到周教授门下?"同门师兄拉住他,"现在反悔还来得及。"
"为什么不去?"杨宝德抬头。
"她的上一个学生退学了。"师兄压低声音,"据说是受不了那种压力。"
杨宝德没说话,只是把论文抽印本又整理了一遍。七年寒窗,从一个偏远农村到省重点,再到三本大学,最后考上西安交大。
办公室的门开了。
"下一个,杨宝德。"
他走进办公室,三位教授坐在办公桌后。中间的周芸教授戴着金丝眼镜,正在翻看他的材料。
"你的论文我看了。"周芸抬头,"思路很新颖。但要做我的学生,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明白。"
"你知道我的要求很高。博士期间,你可能要放弃很多个人时间。"
"我已经准备好了。"
"有意思。"周芸放下材料,"我问你,如果让你在轻松毕业和做高难度研究之间选择,你选什么?"
办公室陷入寂静。杨宝德看着窗外的法国梧桐,叶子已经开始泛黄。他想起了高考那年,父亲说的那句话:"去私立学校吧,轻松一点。"
"我选更难的路。"他说,"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我的梦想。"
"好。"周芸微笑,"你明天就可以开始跟着实验室的项目了。"
晚上,杨宝德给家里打电话。
"妈,我要读博士了。"
"傻孩子,咱家那点钱......"
"我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杨宝德说,"您和爸放心,我一定会成为大学教授。"
放下电话,他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写下了第一篇博士研究计划。
03
杨宝德站在实验室门口,试了三次门禁卡都刷不开。
"你的权限被取消了。"周芸站在他身后,"这个月的实验数据我很不满意。"
实验台上,三个月的样本数据全部作废。周芸把报告扔在地上:"你的研究方向完全偏离了目标。重新来。"
那一刻,杨宝德感到两年的科研积累在一瞬间化为乌有。
图书馆里,他一连七天翻遍了所有相关文献。保安已经认得这个每天被轰出去的年轻人,还会提醒他及时吃饭。
第八天,他找到了突破口。
"周老师,我想继续硕士阶段的课题。"他放下一份计划书,"我发现硝酸酯类药物在心血管扩张机理中存在新的作用途径。这个方向很有突破性。"
周芸翻看计划书:" 硝酸酯类药物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
"但我的研究方向是它对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杨宝德指着实验数据,"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周芸看完后难得地点头:"可以试试。"
三个月后,他的论文发表在心血管药理学顶级期刊上。
深夜十一点,杨宝德还在学校附近的饭店里。这是第三场饭局,他的衬衫已经被酒水浸透。
"小杨,这杯酒你必须替老师喝了。"周芸推过来一杯白酒。
"周老师,我......"他的胃在翻滚。
"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
第二天早上,他要给周芸熟人的孩子补课。眼睛肿得像核桃,胃里翻江倒海。但他依然准时出现在那个高中生面前。
晚上回到宿舍,他对着马桶吐了一个小时。然后打开电脑,修改新的实验数据。
一次次的饭局后,他学会了在白酒里兑水,在衣袋里藏解酒药。每个清晨,他顶着宿醉去实验室,在显微镜前校正数据,再赶往家教的课堂。
高中生的补课,他一边讲课一边在草稿纸上写实验方案。
所有人都说他变得更能干了。
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荧光灯管发出嗡嗡的响声,照着他反复修改的论文。这是他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