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援乌资金”去哪儿了?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就力挺乌克兰,美国也扛起了军事援助乌克兰的大旗。按理说,军事援助都应该花在战场上,乌克兰是最大的受益者。然而,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多,乌克兰一路溃败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泽连斯基更是多次吐槽,乌克兰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
对此,即将离任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了实话。据他透露,迄今为止,美国对乌军事援助已经花去了近1000亿美元,但这些钱大部分用于了美国国防工业。这也意味着,乌克兰只是拿了其中的小头,千亿美元的大头被美国的军火商和政客们瓜分掉了。
“美国拨款美国花,政客商人带回家”,这就是美国军援乌克兰的真相。可以说,在军援背后有庞大订单和利益链条。其中的大头部分包括短期军事支持和长期军事支持,小头部分则涵盖美军的军事行动和国防部的支援。仔细盘点一番就会发现,这个利益链条根本没有泽连斯基太多的事。
比如,短期军事支持涉及的核心就是武器转让。虽然说乌军的确获得了大批美国制式装备,但这个过程就是美国政府花钱购买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库存”武器,在帮助军火巨头们“去库存”后,再把武器运往俄乌战场。再说长期军事支持,其核心板块就是军工生产。结果,同样是美国政府花钱,让美国军火商生产武器装备,再把武器装备运往乌克兰。于是乎,所谓军事援助,就是美国政府采购美国军火商的武器,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是美国的军工复合体。
当然了,军火商之间同样存在着市场竞争关系,而能够跻身美国头部行列的军工巨头,除了自身实力雄厚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政府和军方关系密切。可以说,美国军火商与五角大楼的高官,再到相关联的政府负责人,他们都已经形成了利益关系,进而通过对乌军援这场“盛宴”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因此,美国的援助,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交易,是通过乌克兰的血与火,帮助美国政治和经济精英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在整个过程中,乌克兰作为名义上的最终受益者,实则就是一个工具人。
借着援乌这杆大旗,美国的政客、军工复合体的大佬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撬动政府预算这块蛋糕,进而把美国纳税人的血汗钱轻松取出,投入巨大的利益链条中。无论是购买军火、设备,还是支付各类服务费用,援助资金几乎都变成了订单。而军火商靠着这些订单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就会为政客提供政治献金,从而实现“互利互赢”。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排名前100的国防设备制造商的武器销售额达到6320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4.2%。其中,美国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达到3170亿美元。
不得不说,只要这个世界不和平,只要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美国军火商们源源不断的订单。布林肯也坦言,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先后通过五次重大拨款法案,总计投入1750亿美元“援助”,但其中竟有690亿美元与乌克兰毫无直接关系。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四大军工巨头,分别是诺斯罗普·格鲁曼、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
统计数据显示,正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四大巨头的股价持续暴涨,市值增长全部超过150亿美元。再结合美国政府和军工企业之间的订单项目,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以俄乌战场上消耗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炮为例,战前美国每月产能仅有1.4万发,为了满足乌军的需求,如今五角大楼已经将产能目标定为每月7-8万发。为此,拜登政府不惜投入数十亿美元补贴企业扩张。其中,通用动力斥资5.76亿美元新建工厂,随后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9.61亿美元的采购合同。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政客挑起冲突到军事冲突爆发,从美国政府加大军工产能到军火商获得订单,从军工复合体大赚特赚再到军工企业为政客提供政治献金,这就是一条反复循环的利益链条,养肥了美国军工巨头和大批高官、政客。而这笔庞大财富的背后,就是尸骨累累的俄乌战场,和一个执迷不悟的泽连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