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2月,周总理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一天上午,他对身边的警卫员说:“我要见罗青长……我要见罗青长。”
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影响到他说话,警卫员听了好久才听出总理口中的名字。
可是,中央下令除了中央委员外,其他人(包括罗青长)是不能到医院见周总理的,除非得到毛主席或邓小平的特批。
罗青长
警卫员立即打电话给邓小平,向他汇报了周总理要求召见罗青长的想法。邓小平没有片刻犹豫,直接回复道:“总理想见谁就让他见谁,不用再请示了,出了问题我担着。”
在邓小平的批准下,工作人员派人到罗青长的家里,将他请到了周总理的病床前。
周总理多次昏迷
罗青长进入病房前,周总理还是清醒的状态。几分钟后,他又陷入了昏迷状态。
罗青长只能退出房间,来到另一个房间等待周总理的苏醒。中午时分,护士急匆匆地跑到罗青长等待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说:“周总理醒过来了。”
罗青长听完,起身跑进病房,看到周总理正半张着嘴,似乎在呼唤什么。
“周总理我来了。”
罗青长
罗青长边靠近病床边说。
见罗青长来了,周总理让护士用枕头将身体垫高一点,虚弱地说:“青长……叫你来想交代一下,我走后的工作安排。”
罗青长听周总理这样说,眼眶瞬间湿润起来:“总理,您会好起来的。”
周总理摇摇头,继续说:“你是中央调查部部长,国民党有些人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你应该都清楚。”
罗青长点点头:“总理,我知道。”
周总理眨了眨眼皮,嘱咐道:“他们虽然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功劳,即使他们一生只做了一两件对革命有益的事情。比如,在台湾的两位姓张的朋友,一定不要忘记他们……”
周总理说完这句话,再次陷入昏迷。在病房外监视病情的医生护士,一起冲进房间,开始对周总理进行抢救。
罗青长又一次回到隔壁房间等待周总理苏醒。
周总理第二次苏醒后,谈话继续进行,然而话还没说几句,周总理十分虚弱地说:“我实在撑不住了,让我休息几分钟再聊好吗?”
说完,他第三次进入昏迷状态。
罗青长在病房外等了一个多小时,周总理还是没有醒过来。他考虑到周总理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不忍再打扰,于是默默离开了医院。
在回去的路上,罗青长一直在思考,周总理口中的两位张姓朋友是谁。快到家时,他突然茅塞顿开,自言自语道:“应该是张学良和张镇!”
两位姓张的台湾朋友
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之一,也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促成者,他与周总理于1936年相识于延安。
张学良
当时,张学良带着诚意与周总理谈判,表示愿意避战求和,共同抗日。
两人相见恨晚,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方针。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坐飞机将其送回南京。可是,飞机刚落地,蒋介石便立刻下令将他软禁起来,并一直将他关到上个世纪90年代。
张学良关押在大陆期间,周总理与他有过书信往来。1946年,张学良被押赴台湾后,两人的联系才彻底中断。
但周总理一直没有忘记张学良对抗战事业做出的贡献,在1946年和1956年举行的西安事变纪念大会上,他都亲自发表演讲,肯定了张学良的功劳。
1960年,周总理在中南海宴请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张学思等人时,深情地表示了对张学良的感谢。同时,他还将一封密信交到张学铭手中,要他转交张学良。
可见,周总理对张学良的重视和牵挂。
相比张学良,张镇这个名字鲜为人知。但他在重庆谈判中,为保护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共中央领导,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45年10月8日,国共达成初步共识。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请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到军委会礼堂看戏。
戏开场后,柳亚子求见,周总理不便离席,只好请秘书李少石开车送柳亚子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车子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李少石为保护柳亚子不幸中弹,被送往医院抢救。
很快,工作人员将李少石重伤的消息告诉了周总理。
周总理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但他担心惊动毛主席,离开座位前只是轻声对主席说:“我出去忙一点事。”
离开军委会礼堂后,周总理迅速回忆能帮到自己的人。几分钟后,他想到了时任重庆宪兵司令的张镇。
张镇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当年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时,见过张镇,并与他有过密切来往。
虽然不知道张镇会不会帮自己,但当时的周总理别无选择,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打电话向张镇说明了情况。
张镇二话没说,坐专车来到军委会礼堂,带着周总理到医院看望了已经断气的李少石。之后,又亲自开车将毛主席护送回了红岩。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多次向罗青长提起张镇,要求他们一定不要忘记张镇护送毛主席这一功劳。
但周总理不知道的是,张镇早在1950年2月就病逝于台北了。
结语:
重情重义的周总理,即使到生命最后一刻,想到的也是他的朋友。也正是这样,他才能在革命战争时期,在国统区来回穿梭,完成许许多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