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工资帽设立的初衷简单说就是为了防止欠薪,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比如:广州恒大撤资了,原恒大球员严鼎皓、杨立瑜、韦世豪的薪水,广州队至今没结清。上海绿地撤资了,原申花球员曾诚的薪水,至今仍在追索当中。

这就让足协犯难了,按国际足联的规定,这种情况下,足协就成了讨债公司,而如果完全按规矩来,很多中超中甲中乙球队的准入都成问题,还怎么组织联赛?所以,面对困境,当初拍脑瓜想到了一个办法:先把薪水降下来。

把降薪作为对“金元足球”的亡羊补牢。

但事情又似乎不是“一刀切”这么简单,事实上,提高联赛的竞技水平,如果经济上允许,充实高水平的球员是必须的,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五大联赛都在这么运作的,而其他联赛也在效仿。因为这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啊!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中超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俱乐部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朝不保夕,哪怕是执行工资帽,也维系不下去。而另一些俱乐部,现金流良好,出得起钱,根本不可能存在欠薪。

这样问题就来了,对于前者,设了工资帽,貌似也没用,该欠薪还是欠薪。而对于后者,为啥不让他们通过招兵买马壮大自己,参与组建竞技水平更高的联赛呢?

现在中超的主要问题是臭棋篓子下棋,水平提高不了,菜鸡互啄貌似很激烈,球迷会饭圈化很深入,养活了一批阴阳怪气、挑拨是非的媒体人和自媒体人。但看似热闹的球市,一到国字号球队组建就愁了。

除了极个别速度与技术较为出众的,大多数都是一停二慢三通过的水平,速度根本打不快,或者一打快,“接传转”的失误率就离谱。这都还是在我们联赛能找到的最优秀的球员。

联赛是职业球员最好的练兵场,不花钱少花钱能提升联赛水平,那是在痴人说梦。金元足球时期,因为球员供不应求,确实造成了乱花钱,比如国内球员的身价,动辄就是德转估值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就是乱搞!

但如果现金流好的俱乐部引入球员的身价和德转估值基本相当呢?也有必要设工资帽吗?这是市场正常的价格,俱乐部愿意出,足协何乐而不为呢?这是工资帽对组建高水平联赛的阻碍。

对正常合理的球员价格,如果为了搞“平均主义”或“山头主义”,拿工资帽当小鞋给人穿,那么中国足球永远都不可能搞好。

因为是个人都不傻,挨整还卖力帮衬你,除非自己脑子有病。体验过被穿小鞋后,有钱的俱乐部收缩投入,进入混吃等死状态,对兴盛中国足球是好事吗?我是没看出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