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人如其名 ,对蒋介石忠心不二,可惜在战场上一直是个常败将军。
陈诚
他在江西“围剿”时,大败而回;在东北和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交战,也是一路败仗。
然而,老蒋信任他,把退守台湾的重任交给他。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后,不但将台湾初期的混乱局面稳定下来,而且推行了三大新政,为日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项,旧台币改革为新台币
日本占领台湾以后,1899年创立了“台湾银行株式会社”,发行“台湾银行券”,台湾地区开始有单独的货币。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以后,台湾被迫支援前线作战,物资缺乏,物价上涨,只得增加货币发行量,到战争末期,因遭受轰炸,工厂严重被破坏,导致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无限制增加。
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银行券”依然在台湾岛内继续流通使用。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才正式成立“台湾银行”,曾于1946年5月20日发行旧台币,使台湾与大陆形成了两种货币制度,旧台币对大陆法币的比价是1比20。从此,中国出现了“一国两币”的现象。
解放战争日益推进,台湾物资被源源输往大陆,支援内战,造成台湾的物资缺乏和通货膨胀。而且此时国统区的经济已经崩溃,并迅速波及台湾,使通货膨胀雪上加霜,旧台币的币值一落千丈,发行面额也跟着节节升高,从发行之初最大面额10元钞,到1948年12月,竟然发行到1万元大钞,发行量也由起初的53亿元,到1949年6月暴增为5270亿元,增加近100倍。
旧台币急速贬值,大陆避难军民又蜂拥入台,严重冲击了台湾的财政和经济,陈诚当机立断,于1949年6月中旬宣布“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发行新台币,收回旧台币。要点如下:
以旧台币4万元兑换新台币1元。
新台币5元折合1美元。
提拨80万两黄金作为新台币发行的准备金。
新台币发行量最高限额为2亿元。
为了稳定人民对于新台币价值的信心,台湾银行开办“存入新台币可无息换领黄金”的业务,使人民感觉而且相信“新台币即黄金,黄金即新台币”,大大增强了新台币的地位,稳定了币值。此后,台湾的经济重建工作顺利展开。陈诚所实施的币制改革,立竿见影。
2000年新台币
第二项,土地改革
陈诚和蒋经国都曾在江西“围剿”时期,颁布土地改革方案,可惜均不了了之。
到台湾以后,陈诚实施土地改革反而一举成功。理由很简单,在大陆时期,国民党的高官和将领大多和封建地主有瓜葛牵连,甚至本人就是大地主。到了台湾,人生地疏,国民党和地主们两不相关,改革自己困难,改革别人容易。因此,在台湾实施土地改革,得心应手,成果辉煌,陈诚的土地改革内容包括:
三七五减租:1949年4月公布“台湾省私有公地租用办法”,自同年第一期作物开始实施“三七五减租”。把地主从佃农征收的地租,由原来总收成的50%,减低为不得超过37.5%,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生活大大改善。
陈诚在台湾
公地放领:1951年6月公布“台湾省放领公用地扶植自耕农实施办法”规定:将政府及公营企业的土地放领给佃农。放领条件是放领价格为该地主要作物年收量的2.5倍,以10年分期偿还。7年后共计放领公地7万2千甲,仅占公地总面积的4成左右,从日本接收过来的台糖公司、台湾农林、台湾凤梨公司等大型企业,依然保留大批土地,并未放领出去。
耕者有其田:1953年1月底公布“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要点为地主保留水田3甲、旱田6甲,超出保留限度的土地,由政府征收再放领给自耕农;征收价格为该农地主要作物年收量的2.5倍;对地主的地价补偿;7成用实物债券分10年偿还,另3成则用公营的四大公司(台泥、台纸、工矿、农林)的股票一次付清;佃农以缴付实物的方式,分10年偿还土地代金。
实际上,四大公司股票的票面价值,在发放之前,已经被政府动手脚给予高估,而且,在发放之后,有些地主没有信心,立刻抛售股票求取现金,致使股价惨跌,这些地主遭到两面损失。结果,政府顺水推舟,架空了原来拥有地方势力的地主阶级,另有些大地主财力雄厚,不卖股票,成为四大公司的大股东,例如鹿港大地主辜振甫就成为台泥董事长。另一方面,佃农则摇身一变成为自耕农,对政府的向心力大大增加。
第三项,扶植民营企业
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同时,省政府又颁布了“公营事业转移民营条例”。以台泥、台纸、工矿、农林业四大公司的股票,作为偿付地价的债券,使地主把卖地收入转向发展工业,为台湾私人资本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扶植民营资本的发展,自1950年起,陆续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
实施严格的进口管制,奢侈品一律禁止进口。
削弱外商竞争力,保护本省市场。
进口原料或设备者,汇价较低;进口成品者,汇价较高,以促进省内工业发展。
对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更新设备,作为各种减免税赋的优惠待遇。
鼓励民营企业与外商技术合作,对此类外商给予报酬。
台湾市井生活
陈诚1950年3月升任“行政院长”,直到1965年3月病逝为止。这17年期间,陈诚的三大新政推动顺利,圆满成功,使他在台湾的声望和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币制改革的成功,稳定了台湾的金融秩序,逃过了通货膨胀的金融危机;土地改革的成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扶植民营企业的成功,则使台湾人民就业率大增,民生获得改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有利于台湾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凡此种种,可说是陈诚主政台湾的“辉煌政绩”。
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湾,从民生困窘的风雨飘摇中,逐渐走向民生安定的繁荣社会局面,陈诚的“三大政绩”,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