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都是党国的人才,此战关系重大,我要特别提醒诸位:要重视那个林彪,此人胸有韬略,是当代韩信,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次反围剿之前,蒋介石不无担忧地对手下将领这样说道。

能让蒋介石头痛不已的林彪,是我军历史上最有名的指挥员之一。在解放战争中,他是兵力最强、装备最精良的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

与其他司令员相比,他的资历较浅,四野中也不乏卓越的战将,那么林彪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百万大军的指挥官,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呢?

01

战功赫赫的四大野战军

提起我军历史上的四大野战军,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在解放战争期间驰骋在祖国的各大战场之上,同国民党军正面交锋,是公认的解放军主力。

但古语有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四大野战军中,究竟哪一支才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呢? 其实, 四大野战军都有着 各自不同的历史沿袭和经典战例,都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 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野战军,也就是原先的西北野战军,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期间卫戍陕甘宁边区,以及延安的八路军守备部队之中。

虽说是守备部队,但他们却担负着卫戍党中央以及延安的重担,正因为使命的重要性,第一野战军的组成人员多为我军的精锐。

虽然成立之初的兵力是四大野战军中最少的一支,但一野也展现出了强大的作战实力,这其中的最大因素,便是兵精。

组建伊始,他们便对抗着国民党近四十万的重兵集团不落下风,也足以看出一野战斗力之强悍。

不过由于党中央一直驻扎在延安的缘故,一野在建军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拱卫延安的“御林军”,无法灵活展开,并无大展身手的机会。

但随着中央撤出延安迁往西柏坡,一野才得以施展拳脚,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其中最经典的战例便是1949年的兰州战役。

十几年前,红军也曾组织西路军西征马家军遭到惨败,十几年后的1949年,彭总亲率一野主力共计十万余人再次向西挺进。


仅仅历时十四天,一野便以八千伤亡的代价攻克了马步芳的统治核心区兰州,并歼敌数万人,以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态势肃清了虎踞西北数十年的马家军,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综合来看,一野的战斗实力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二野战军,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八路军部队以及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刘邓大军,在成立伊始便有二十八万人,相比一野几乎是翻了一番。

由于地处中原腹地的突出部,二野也是在各支主力部队中最先也是最常与国民党军正面交锋的一支。因此这支部队久经沙场,部队战士都是十分精干的太行子弟兵。

二野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千里跃进大别山一役。那时解放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阶段,我军在正面战场上迟迟找不到突破口,国民党大军也在远离统治腹地的长江以北肆无忌惮的同我军交锋。

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中央急电刘邓向南挺进至湖北地区,目的是让刘邓的大军像一把尖刀刺入敌人的心脏从而打乱敌军的部署。

刘邓大军肩负着扭转整个战局的压力奋身向南挺进,历时二十一天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数次以弱胜强完成战略转折。

不过在此次战役中为了快速行军,二野不得不炸毁了大量重型装备,轻装简行。也因此二野的装备水平是四大野战军中最差的一支,甚至为了弥补火力上的缺陷,发明了飞雷炮 (国军称其为“没良心炮”)这样的土制武器。


但即便如此二野的战斗力依旧不俗,用一句话总结那便是:意志顽强,经验丰富

如果说四大野战军中最能出奇制胜的部队,那必须非第三野战军莫属了。第三野战军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主干为华东华南地区的新四军主力,并调拨了数支八路军在华东地区的主力部队加入其中,其成立之初的部队规模高达十五个纵队五十八万人。

三野的核心指挥官粟裕更是出了名的战将。提起粟裕和第三野战军,就绕不开他们最经典也是最令人叹服的苏中七战。


在解放战争初期时,解放军部队仍旧以游击战为主,并不擅长大兵团作战,但在粟裕的带领下,神出鬼没的华野便同国民党军在苏中地区展开了数次战斗,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调兵遣将而未被发觉,最终七战七捷,歼敌五万余人。

一句话概括之:神机妙算,神出鬼没

相比其他三支野战军而言,第四野战军的构成是最复杂也是最精良的,既有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部队,也有当年抗联残余部队,可谓是集百家之长。

在接受了苏联援助以及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后,原本就有八十万大军的四野更是兵精粮足。

四野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便是辽沈战役。

历时两个月消灭四十七万国民党精锐本身就是个奇迹,而四野的军队数量竟还越打越多。这自然离不开四野精良的装备和得当的战术。

万炮齐鸣的锦州攻坚战更是令人胆寒,待到四野挥师南下入关时,他已经成为了拥兵百万的一支大军,在四大野战军中首屈一指。


总结一句话那便是:装备精良,战之必胜

从装备、人员等硬角度来看的话,四野必然是最强无疑,四野进东北几乎拉走了盘踞在东北的日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和装备,后来又接受了苏联最多的援助。

但要从战略战术上来看,恐怕四大野战军中各有千秋,谁也分不出个高下。

四野果真兵精粮足,这样一支大军,自然也是人才辈出,名将如云,四野有几百名将军,林彪在其中并不是资历最高的。

而林彪作为四大野战军中兵力最强、装备最精的四野的总司令,他是如何将拥有着百万雄师的四野指挥得如臂使指、上下一心的呢?

02

工农武装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怪才

林彪是十大开国元帅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成为一代名将,除开他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外,毛主席对他的破格重用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毛主席堪称是林彪的伯乐,井冈山会师后,毛主席在根据地踱步,见到军中一个“娃娃模样”的年轻人正在高谈阔论,周围的人聚成一堆,听他讲话。主席觉得很有趣,便也凑在一旁听,只听他说:“无论哪个土匪军阀,只要有枪,就能占有一块天下,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毛主席不禁感慨,一般的小官能略知领兵打仗已属不易,这人年纪轻轻,却满嘴都是“工农割据”的思想,与自己不谋而合,令毛主席大感亲切。

这个小将就是林彪,他此时刚加入红军队伍不久,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营长。


在得知林彪是黄埔军校毕业后,更是对他刮目相看。此后毛主席一直对林彪青睐有加,接连提拔重用,升迁速度让其他人望尘莫及。

很快,林彪就升到了军团指挥这样的高位,在一众同级别的军事首长中,林彪一直都是最年轻的一个。

林彪虽然毕业于黄埔军校,但他在一众同学之间成绩并不算特别突出,他优秀的作战指挥才能和雄韬大略都是在跟随红军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他不是军校教育的产物,而是具体战争实践出来的“怪才”。


林彪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参与了红军的多次重大战役,在南征北战的历练中,他的军事才能进步飞快,直到他后来成为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的军团长时,也不过是25岁,是红军指挥队伍中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

在抗日战争中林彪大放异彩,尤其是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当时的红军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在平型关地区主动出击,打得日军落花流水。

林彪在经过对平型关一带地形的仔细侦查后,确定了寻找有利地势打伏击战的作战方针,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平型关大捷,对我军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中国军民歼击日军规模较大的一次,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

林彪作为作战的指挥官名噪一时,成为风头无两的抗日名将。

林彪的作战核心精髓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运动。

他在指挥部队作战时为了打运动战,经常具体指挥到师,重要的战斗,重要的方向还常常直接指挥到团,这使得他的部队作战十分灵活,行军速度、接敌速度在红军中属于一流。战斗的胜利对他来说,从来不是等待的结果,而是运动的结果。

林彪拥有卓越的战略眼光,这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必备的素质。1939年林彪赴苏联疗养,当时斯大林也对这位才能卓著的将官很感兴趣。在一次吃饭时,斯大林曾经问起林彪对当时德军兵力的走向怎么看。


影视剧截图

当时希特勒已经在欧洲战场上步步紧逼,战火虽未及苏联,但斯大林和其他高级将领也不免心生担忧,不过大部分人认为德军攻势虽猛,但在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面前势必受阻,即使不彻底失败也会损伤惨重。

面对斯大林的问题,林彪回答道:“您的元帅们的见解都很高明,但我认为不可过度看重马奇诺防线,因为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军在反围剿作战中就经常采用迂回后方,避免正面作战的方法。”

对于林彪不合时宜的看法,当时斯大林等人不以为然。直到几个月后,德军机械化部队绕道比利时,突袭到法国腹部,盟军猝不及防,马奇诺防线顿时失去作用。斯大林和他的将帅们这才回想起林彪的论断,心生钦佩。

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彪来到东北地区,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在东北地区发展革命根据地,与盘踞在东北的蒋军周旋。在此期间,林彪仍然采用放弃大城市给蒋介石的军队,自己占据有利地势,以包围蚕食的方法逐渐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林彪在指挥军队进攻敌人时集中力量突破一点,猛打猛攻,战果迅速扩大。东北野战军在1947年—1948年大量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形成此消彼长的形势,为之后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奠定了基础。


林彪指挥作战非常有主见。毛主席不仅是林彪的上司,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长期在一线指挥军队作战,军事指挥经验丰富。可在攻打长春时,林彪和毛主席的思路产生了分歧,两人的争论十分激烈。

关于作战指挥方面的问题,林彪敢于向毛主席直言进谏,甚至能跟他争得面红耳赤,丝毫不因上下关系而影响他发表自己的观点。林彪甚至在给毛主席的电报中用“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这样大胆的措辞。当然,对于才能卓越的林彪,爱才的毛主席也并不责怪。

林彪也是位有气度的将领,他对粟裕将军十分钦佩,曾多次向别人夸赞粟裕的指挥才能,并自叹不如,丝毫没有居功自傲的表现。这种谦逊的态度也是他能对百万大军中指挥若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03

最年轻的军团长

林彪在军队中是一个很“轴”的人,只要他决定的事情,别人谁都无法改变,说什么也没用。

他年纪轻轻就被提为红军的军团长,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又大放异彩,到后来成为四野的司令员时也是几大司令员中资历最浅,年龄最小的一个。


如此年少有为、意气风发,很难不让人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林彪在军队中也慢慢变得有些颐指气使起来,他身边一个出色的搭档就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就是同为开国十大元帅的罗荣桓。

在林彪担任四野司令员期间,罗荣桓是四野的政委,他常常对林彪的作为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众多将领都把罗荣桓看作党内不可多得的一位忠厚长者,对他十分敬重。 ,


他与林彪共事多年,罗荣桓有一说一,不贪功,不诿过,他和林彪被统称为“林罗”。当年,人们这样称呼他们,就像称呼“刘邓”一样自然。

林彪沉默寡言、个性很强,跟谁都很难相处。而罗荣桓经过长期的相处,逐渐拿捏了林彪的性格,再加上他大度的性格,遇到分歧,他总是从团结出发,尽量尊重林彪,维护他的威信,但对重大问题从不退让,坚持党的原则,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甚至于罗荣桓的任命,还是毛主席提出的建议,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和林彪优势互补。


正是有这样一个锋芒毕露、胸有丘壑的将帅,和一个时刻以大局为重,从中斡旋的政委,四野才能团结一心,在战场上无往不利,为新中国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林彪的生活简单至极,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可能正是这样的纯粹,才使得他成为常胜将军。林彪军事才能卓越,战功赫赫,如果他不贪恋权位,本不该落得后来的下场……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选择。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您的赞赏和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最后,大观君向观友们推荐《华界智库》,亿万华人的思想和力量,以文化公益传播的形式,为各行业精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致力于弘扬美与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注:除本平台声明的原创外,其它内容源于网络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读者多种文化视角的探讨与解读,并不代表“新大观”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