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肠,这道承载着无数宝妈和孩子们童年记忆的美食,不仅是一道餐桌上的佳肴,更是一个家庭温暖与爱的象征。每当寒风渐起,家家户户的阳台上、屋檐下,便挂满了那一串串红亮诱人的香肠,它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


香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据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灌肠法”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人们用洗净的羊肠,将剁碎的羊肉和调料混合后灌入,再炙烤食用,味道香美。而到了唐朝,宫廷中的“通花软牛肠”更是与今天的香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至于民间流传的宋朝“灌香肠”故事,更是充满了温情与感恩,据说苏轼在被诬入狱时,屠夫为报恩将食物灌入猪肠内,苏轼因此得以果腹,并特地将这道菜命名为“灌香肠”。


在北京,香肠是老北京街头常见的小吃,它色泽鲜艳,红白分明,表面干燥,散发着特殊的香味。老北京人对灌香肠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不仅美味可口,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每当冬季来临,街头巷尾便挂满了灌好的香肠,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川的香肠更是独具特色,味重麻辣,注重调味。它不仅是四川人年饭桌上的必备佳品,更是四川美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每当香肠晾晒好后,挂在通风的地方,那浓郁的香味便飘散开来,让人垂涎欲滴。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妈妈总会忙着制作香肠。她会精心挑选上好的猪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加入调料腌制后,再小心翼翼地灌入肠衣中。每当香肠晾晒好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那美味。妈妈总会笑着告诉我,还要再等一等,让香肠更加入味。终于,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那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香肠成为了我们全家人最期待的美食之一。


灌香肠,10斤肉放多少盐?1两还是2两?其实都不对,教你正确做法!

首先,选肉很关键。灌香肠的肉最好是肥瘦相间的猪肉,以三七或四六的比例为宜,即三分肥七分瘦或四分肥六分瘦。这样的比例既能保证香肠的口感鲜美多汁,又不会过于油腻。这里我们选择10斤这样的猪肉,建议选择猪后腿肉,因为其肉质紧实,瘦肉多且带有适量的脂肪。


猪肉:10斤;食盐:150克(这是比较合适的量,放多了味道太咸,放少了又容易变质);

花椒粉:30克;五香粉:10克;味精或鸡精:20克(提鲜用);高度白酒:100毫升(或150克,用于杀菌和去腥);白糖;辣椒面:能吃辣就放,不能吃辣就不放;

另外,还需要准备适量的肠衣(可选用猪小肠或羊肠衣,需提前浸泡、清洗并去除异味)、干净的绳子或棉线,以及灌肠器或漏斗等工具。

将猪肉清洗干净,然后切成约1厘米宽、3-5厘米长的小条或小块,以便更好地腌制入味。把切好的猪肉放入一个干净的大盆中。


倒入高度白酒,充分搅拌均匀。这一步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肉质更不容易坏,腌制出来可以储存更久。

接着,倒入食盐、花椒粉、五香粉、味精或鸡精,还有白糖和辣椒面(如果放的话)。

再次充分搅拌均匀,让每一块肉都能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


腌制时间最好控制在2-4小时,让肉充分入味。如果时间允许,腌制过夜也是可以的,这样肉质会更加鲜美。

在灌肠之前,先确保肠衣已经浸泡并清洗干净。将灌肠器或漏斗的出口与肠衣的一端套紧,确保不会漏气。

将腌制好的肉泥缓缓倒入灌肠器中,开始灌肠。灌肠时,要控制力度,保持匀速,避免肠衣破裂或香肠粗细不均。


灌好的香肠每隔一段距离用绳子系紧,形成小段,便于后续晾晒和食用。

同时,用针在香肠表面轻轻扎些小孔,以排出多余的空气,防止香肠在晾晒过程中破裂。


灌好的香肠需要先进行阴干处理。可以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袋(保证香肠不能见阳光),每天翻动一次,晾晒一个星期左右。或者把香肠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阴干三天。这一步是为了让香肠内部的水分和调料更好地融合,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导致香肠表面过快干燥而内部水分未散失。

经过初期阴干后,用钢针扎一扎香肠表层,然后将其放在有微弱阳光的位置再晒一个星期左右。此时,阳光可以帮助香肠表面进一步干燥,但又不会因暴晒而导致香肠破裂或出油。


最后再把香肠放在阴暗通风处晾干即可。此时香肠已经基本干燥,放在通风处可以去除剩余的湿气,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导致的变质。

晾晒香肠时,晚上要将其收回室内,避免露水打湿香肠。还要定期检查香肠的状态,如果发现有霉变或者异味,要赶紧处理。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