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由来已久,但殡葬改革却是早在1985年便有所眉目

从土葬到火葬,如今殡葬再出“新花样”,殡葬一直在改革,但大众却是直言:能接受吗?





土葬、火葬

殡葬文化素来存在,只是从前多见于便是土葬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入土为安”便是对逝去之人的最后挂念,所以这“土葬”很是显眼也且尤为寻常。



但这问题也终是显现,过去土葬常见的方式便是安葬在“自家墓地”,直到如今在农村中也尤为常见,而这个所谓的“自家墓地”便是自家的耕地。

祖祖辈辈的传承,家中人的逝去,也基本便安葬在于此,不过这些多见于北方平原地区,南方地区大多安葬在山上。



总之,终是因为土葬,响应“入土为安”根植于大多国人心里,看似平常,但实际土葬的流行,对于长久的环境发展来说,是”对耕地的一种占用”

常说的说法便是,土葬导致的过多占用土地,便是“与活人争地”



加上,这土葬将逝人埋葬土地之下,长时间的作用下,会散发一定有毒气体从而破坏土壤,污染土壤和水源便会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

所以这推行“土改火”也便成为不得不。这一来是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这二来减少土地的占用,确保完善环境的有效更迭发展。



不过起初,并非一竿子打全,《殡葬管理条例》中有所述,对于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且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逐步推行火葬,另外的其他地区允许土葬,但也要加入殡葬改革。

而对于火葬,每个骨灰盒的占用墓地面积也有说法,通常来说,一般不超过0.5平方米,单是这样的平方数,便比棺材占地要少得多。



若是选择寄存在殡仪馆的骨灰盒,面积也就更少了,一个骨灰架上就可以寄存上百个骨灰盒。

如此来看,火葬既解决了农业用地占用,同时节约殡葬用地,对于我国14亿的人口数量来说,从土葬改革到火葬,终是有其益处。



那既然如此,火葬在持续,土葬也在改革当中,解决了一定问题,又怎么会传出火葬也或要淘汰的风声?

实际,这火葬与土葬终归有牵连



难以分开

单是从文化角度而言,这土葬与火葬便有所渊源,纵然古代多施行土葬,但火葬却在汉朝时便已经流传进入中国。

而后便一直在我国殡葬发展中有所痕迹,只是1985年国务院首次正式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便将火葬提上日程。



终是顾大局发展,解放初期我国粮食产量不足,养活国人终是基本国策,所以这火葬也终是必要改革的一环,直到如今已然形成一定制度。

不过这风声传出“火葬淘汰”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准确来说,不少地区将“火葬”与“火化”混淆严格的火葬制度,通常不会允许骨灰再次埋入坟墓,火葬大力推行没错,但不少地区却是更为关注火化率对骨灰的后期处理也并未有严格管理。

所以造成,火葬施行,但是片面重视火化率,最后又再次“回到土葬”,等于说也就只是比土葬多了运尸、存尸、火化的步骤。



但对于素来占据农村大多数低收入群体来说,更像是在正常土葬的埋葬顺序中多了一笔“额外且不必要的钱”,也并非是火葬,还平摊了经济负担。

且这样的经济负担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火葬”的价格更高。



也因不少地区对火葬和火化的混淆,也开始出现“上缴罚款就可以土葬”的说法,甚至可以得到合法的“火葬证”。

2022年贵州某地殡仪公司,便在政府定价的火化费之外,重复收取其他费用,也就造成“土葬完全没有规避,火葬实行不够彻底”的现状,且给予了不少殡仪公司钻法律的空隙之嫌



这一来并非符合我国对“绿色殡葬改革方式”的追求,且耕种土地遭致占用的现象仍旧有所出现。二来,造就火葬环节中“乱收费”乱象。

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传火葬也或将被淘汰的风声。



不过,风声归风声,火葬仍旧是当下主要的殡葬方式,只是为实现绿色殡葬模式,不少地区已经开始鼓励采用花葬、花坛葬、海葬等绿色殡葬方式

而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已经进行选择。以银川来说,银川的生态安葬示范园区三年时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14%



且对于绿色殡葬的居民采取奖励补助,比如向实施花坛葬、树葬等方式给予5000元奖励,将骨灰进行无害化、不占地处理给予4000元补助......

即使是属于银川户籍但在其他省市亡故的,将骨灰带回银川进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家属持相关证明材料,同样可以领取相应将金。



三年时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14%,向家属发放节地安葬奖励补助资金达到1686.6万元。

而被问及选择这样生态安葬方式的家属,却是有所言,既完成了入土为安,且与大自然融合,与自然和谐共存,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如今绿色生态殡葬方式仍旧在继续推崇,有人接受自然有人一时无法接受,毕竟“入土为安,方能生息”是素来观念,只得说,绿色生态型殡葬方式,终是有段长路要走,但殡葬的改革却也终是趋势所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