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马守义又不知道在谁家门口站着了。"
"听说玉秀寡妇家!"
"你可别瞎说,人家马会计是正经人。"
"可不么,天天起早贪黑守着账本,就是死心眼儿。"
"那玉秀也是个老实人,前几天还给我家织毛衣呢。"
"唉,这俩人,要我说啊......"
01
秋收刚过,我坐在杨柳村生产队的办公室里,晨雾还未散去。
我认真地核对着手中的账本,一笔一笔,细细校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错误。
自从1987年从部队转业回村,我就一直担任着生产队会计。
那些年在部队养成的习惯,让我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
生产队的老支书常说,自从我来管账,队里的账目就再没出过差错。
那一年,我28岁。
从部队回来,还保持着军人挺拔的身姿和一板一眼的作风。
村里人说我这个人太死板,可我知道,这是部队教会我的好习惯。
每天早晨,我还坚持着部队的习惯,天不亮就起来跑步。
"守义啊,你说你这个年纪,也该成家了。"
这天傍晚,母亲坐在堂屋的炕上,一边择着刚从地里摘来的豆角,一边絮絮叨叨。
"你看隔壁李家村的玉秀,虽说是个寡妇,但人勤快,会过日子......"母亲的话里带着试探,眼睛却紧盯着我的表情。
我放下手中的碗筷,脸上有些无奈。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听母亲提起玉秀的事了:"妈,您就别操心了。"
"我能不操心吗?你看看村里跟你同岁的,谁家孩子不是满地跑了?"
母亲叹了口气,手中的豆角在围裙上蹭了蹭,"你说你在部队待了那么些年,回来连个对象都没有。要不是你爹走得早,也不会让你耽误到这个岁数......"
正说着,窗外传来一阵喧闹。
我探头望去,看见李玉秀正领着她八岁的女儿小翠从村口经过。
小翠蹦蹦跳跳的,老远就能听见她清脆的笑声。
玉秀跟在后面,不时提醒她小心路滑。
02
玉秀今年二十六岁,丈夫两年前在县里一处建筑工地干活时,为救一个年轻小工不幸失足坠楼。
那时我刚好去县里开会,亲眼看见了事发经过。
那个年轻小工干活不小心,脚下踩空了。
玉秀的丈夫想拉他一把,结果自己失去了重心。
我永远记得那一刻他看向远方的眼神,仿佛在说"替我照顾好玉秀和孩子"。
事后,工地赔了一万多块钱。
但钱再多也换不回一条人命,就这样留下她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记得那时候,她抱着才六岁的小翠,在丈夫的坟前一声不吭地站了整整一天。
她丈夫生前最疼小翠,总说要让闺女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大学,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这些话,现在想来格外让人心酸。
村里人都说,这女人,连哭都不会,心得有多硬啊。
可只有我知道,那天夜里收工回来,远远地看见她一个人蹲在村口的水井边,无声地抹眼泪。
即便如此,她仍然坚强地撑起这个家。
不仅把地里的活干得利利索索,还经常帮村里人代织毛衣贴补家用。
村里的老人都说,玉秀是个有本事的,人家地里的麦子总比别人家的长得好,织的毛衣也比别人的细致。
看着玉秀纤瘦的身影,我不禁想起村里人经常议论的话:
玉秀命苦,年纪轻轻就当了寡妇,还要一个人带孩子。
不过谁都说她是个好女人,从没见她低声下气地求人,也没见她在人前哭诉过苦难。
就连那些爱说闲话的婶子们,说起玉秀来也总是一脸惋惜。
腊月里的一天,北风呼啸,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
母亲包了一大块腊肉,让我送到玉秀家去。
"人家一个女人家,门前的雪都没人帮忙铲,这腊肉你送去,顺便帮她收拾收拾院子。"母亲一边包腊肉,一边意味深长地看着我。
我拗不过母亲,只好拿着腊肉去了玉秀家。
一路上,雪花慢慢大了起来,我的肩膀上很快就积了一层白霜。
敲了半天门无人应答,我犹豫了一下,推开了虚掩的院门走了进去。
屋里热气腾腾的,一股浓郁的肥皂香味扑面而来。
我刚要开口,就看见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