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原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下辖9个军,编为第三、第四和第五兵团。



其中,第三兵团司令员是陈锡联,他的资历在二野众将中不算太突出,不过打仗厉害,战功卓著,而且与上下级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颇受刘邓首长的青睐。陈锡联的综合能力非常强,他在红军时期就担任过师政委,抗战爆发后转为军事主官,属于典型的军政双全的代表,因此担任兵团司令员也是实至名归。值得一提的是,陈锡联担任兵团司令员的时候仅有34岁,比杨成武还要小一岁,是解放军最年轻的一位兵团司令员。

第四兵团司令员是陈赓,这个无需任何质疑,1922年的老党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干部团团长,抗战劲旅386旅旅长,随便一个标签亮出来,都能秒大多数人。论资历、论能力、论战功,论威望,陈赓都是兵团司令员的不二人选。况且,陈赓在1947年8月就担任了陈谢兵团司令员,这个经历也是二野其他将领不能比的。



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是杨勇,他的资历跟陈锡联相仿,红军时期担任过军事干部,也担任过政工干部,属于军政双全的类型,最高职务是师政委,抗战爆发后一直担任军事主官,综合能力也很强。

关于对杨勇的任命,在二野内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准确地说,有人对杨勇担任第五兵团司令员不太服气。而对他不太服气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战将王近山

王近山当时被任命为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2军军长,不过他认为自己的资历和战功并不比杨勇差,凭什么他能当正的,而自己只能当个副的?

因此,王近山直接找到邓政委,丝毫不隐藏自己的不满情绪,说道:“凭什么杨勇能当第五兵团司令员?”

邓政委略加思索后,对王近山说:“近山呐,杨勇除了打仗不如你,其他方面都比你强!”



那么,王近山和杨勇这两位猛将,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

王近山和杨勇年纪相仿,杨勇生于1913年,他比王近山要大两岁。王近山参加革命是1930年,而杨勇要比王近山早三年,他1927年便跟着浏阳农军攻打长沙。

红军时期,王近山的最高职务是红10师师长,而杨勇的最高职务是红1师政委,而且两人升任正师级都是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可以说,红军时期,两个人不相上下。

抗战时期,两人的起步都是副团级长。但是,总的来说,王近山的战绩更为显赫,两次七亘村伏击战、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以及歼灭日军“军官战地观战团”的韩略村伏击战,这些抗战时期的经典战斗,通通都有王近山的身影。



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又率领6纵血战大杨湖,全歼整三师,在定陶战役中立下头功。而后又在襄樊战役中,采用“撇山攻城,猛虎掏心”的战术,不到两天攻克襄阳,被朱老总称赞为“小型模范战役”。连邓政委晚年都曾说:“二野的硬仗多是王疯子打的。”

不过,杨勇也非泛泛之辈,他在鲁西南战役率1纵一举攻克郓城,开创了1个纵队独自攻克一座县城和和全歼敌军1个师又2个旅的先例。在淮海战役中,杨勇又率1纵在涡河阻击黄维兵团一天一夜,为中野主力包围黄维争取了最关键的时间。

资历方面,杨勇稍胜,但是就战绩而言,杨勇要稍逊色于王近山。

指挥作战方面,两人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杨勇作战谨慎小心,不打无把握之仗;而王近山则是胆大心细。不过,就拿后面的抗美援朝来说,杨勇的大兵团指挥作战水平比起王近山要高出一些。



此外,杨勇个性温和,综合能力要更强,他军政双全,红军时期曾长期担任政工干部。作为部队的军事主官,不仅要会打军事仗,更要懂得打政治仗。

王近山则是性格刚烈,骁勇善战,打起仗来不要命,有“王疯子”之称。这种个性过于鲜明的将领,往往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偶尔会意气用事,大局观上不是很强。

还有一点,杨勇出身红一方面军,他的五兵团下辖第16军、第17军和18军。而二野的前身是八路军129师,红四方面军的老底子,以原四方面军的部队和干部占多数。不过,第五兵团是个例外。其中,第16军是第五兵团的骨干部队,前身为大名鼎鼎的“杨苏纵队”,这支部队的血脉最早可追溯到红1军团所属的“模范红5团”,以及红3军团所属红4师12团,妥妥地中央红军的老底子,可谓根正苗红。而第17军和第18军的前身部队多数成立较晚,军长分别由王秉璋和张国华担任,两人都是来自红一方面军。因此,第五兵团的司令员、政委由红一方面军出身的杨勇、苏振华来担任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邓政委说“王近山除了打仗外,其他方面都比不过杨勇”,这句话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作为一个兵团司令员,不仅要打仗厉害,更要兼顾到方方面面,从全局出发。因此,二野当年选择了综合能力更强的杨勇担任第五兵团司令员,而王近山则担任了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