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看书、直播、教课、拍视频,这几乎就是何楚涵现在的日常。

90后何楚涵的经历可谓丰富:曾经因为个人爱好而开了甜品店,做得最好时开了32家,后来又关了店,重回学校读起博士,现在就职于河北大学,其短视频账号“何楚涵博士”全网粉丝1000多万。她的视频让人脑洞大开,“扒一扒李白的酒量”“白居易是一个超级好的饭搭子”“月饼最早的时候是军粮”“唐朝人爱吃生鱼片”等,这些内容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点进去一探究竟。而且,何楚涵还是央视《百家讲坛·一代文宗欧阳修》主讲人,被称为“宝藏语文老师”“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

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时,何楚涵分享了她作为教师的喜悦。她透露,自己从小就怀揣着成为话剧演员的梦想,如今,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圆梦”——讲台就是老师的舞台,学生就是观众,老师和话剧演员一样,上课时都需拿出最佳的状态,完成一次最好的演出,“而且,可能比成为话剧演员更有成就感的是,我现在做老师,观众更多。”何楚涵说完笑了。



从不会讲普通话到成为大学老师

回想当年,何楚涵连普通话都讲得磕磕绊绊,如今不仅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大学教师,还成为了网络上炙手可热的知识博主,她不禁感慨命运的神奇。

何楚涵在湖南一个小县城长大,大概13岁时,有个小话剧团去她的家乡选拔演员,“我去面试,结果被嘲笑,说就以我这普通话水平,居然还想演话剧?”碰壁之后,何楚涵下定决心要学好普通话,“那个时候,我们那个小县城几乎没有人说普通话,我就跟着录音机一遍遍练习,坚持不懈地参加普通话考试,至少考了20次。”

现在回忆起自己的第一次普通话考试,何楚涵笑说有种“羞耻感”:“考试分四部分,我才做到第二项,卷子就被考官收走了,说我分数已经扣光,没必要继续考下去。”但她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我的抗压能力还可以,我不会因此自卑。每个人都不完美,要在人生过程中修修补补好多地方。”最终,何楚涵以一级甲等的成绩通关,达到了播音员的标准。

2013年,何楚涵研究生毕业后,在南京一所学校当老师。2019年,她北上京城,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博士,2022年,取得艺术学博士学位后,便来到河北大学任教。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即便是安排在周末下午的选修课,出勤率也爆表,达到110%。

从当老师开始,何楚涵就要求自己尽量用通俗接地气的语言讲课,“人家看你好像是说大白话,但其实你每一句话都可以直指人心,我觉得这才是一个高阶、真正厉害的人。”

何楚涵说自己讲课特别害怕的一是到课率不高,二是学生玩手机开小差,“我担心如果讲得不生动,他们听不进去,所以我一开始就尽量找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摸索他们喜欢的语言风格。我是1990年出生的,也是‘网生代’,他们打的游戏我也会打,他们说的一些网络梗我也知道,我觉得找到学生都熟悉的点在讲课时切入,会让学生迅速产生共鸣。”

比如,何楚涵讲李白时会从“王者荣耀”讲起,因为游戏里李白的大招叫“青莲剑歌”,她以此告诉学生,李白不仅是诗人,也是剑客。显然,这个切入点,比直接讲李白的生平更为吸引他们。

为了找到讲课的切入点,何楚涵也是煞费苦心。她常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在包里放一个小本子,“无论是刷视频还是聊天,只要碰到一个有趣的点,或一句有启发的话,都会立刻记下来。生活中的点滴灵感,我也从不放过,这些都成了我的‘灵感宝库’。”这样,她总能在课堂上和视频中,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点燃他们的兴趣。



成为网红知识博主

原本是为了备课生动

除了是“宝藏老师”,何楚涵现在还是著名的网络知识博主,她的短视频账号全网粉丝1000多万,而说起自己做短视频的初衷,何楚涵笑说,自己当初并没有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大目标”,单纯就是为了备课。

到今年12月底,何楚涵的短视频已整整做了两年。两年前,何楚涵接了一门新课,讲《艺术导论》,她笑说,讲这门课是因为她的手速慢,“在我们学校老师选课也是要抢的,就像我上大学时的体育课,女生第一抢健美操,然后就是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我这种手速不够快的,就在大学学了四年太极。而手速快的老师选电影赏析、音乐赏析、舞蹈赏析、相声赏析这些,我就只有《艺术导论》了。”何楚涵坦陈这门课的名字听着缺少吸引力,“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都会觉得这门课枯燥无趣,上我这门课的学生有工科、理科、文科,我就想应该怎么上,能让所有学生都听懂、喜欢上这门课。”

为了试试备课效果,寒假过年的时候,何楚涵把自己备课的内容录成小故事,传到了网上,“我发的第一条视频是讲苏轼,同时发在了抖音和视频号上,抖音涨了80个粉丝,视频号一天就涨了两万粉,有100万次播放。”那个学期寒假开学时,何楚涵的抖音粉丝有80个,学生有120人,“我跟他们说争取这门课结课的时候,能有一万粉丝。结果到期末结课的时候,已经有80万粉丝了。”

视频号涨了两万粉后,进入了一段“平静期”,“就是这两万粉陪我撑了三个月,因为他们老催更,这也成了我坚持的动力。三个月之后,突然一下就从两万多粉涨到10万粉。又一个月时间,从十万粉涨到100万。100万到500万又用了一个多月,从500万到800万,大概用了小半年。”

何楚涵回忆起自己最初制作的十条视频,“现在回头看看,讲述苏轼、杜甫、李叔同、鲁迅、李清照的那五条视频竟然都成了爆款,我当时也没预料到会这么火,就是跟着感觉走。”她坦言,在众多知识博主和诗词讲解者中,她的内容想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这么多人看我的短视频,我自己也挺惊讶的。”她笑着说。去年她发现自己被网友们冠以“最会讲故事的女博士”称号,才意识到,原来跟自己会讲故事有关。

对于如何练就了讲故事的能力?何楚涵想了想后回答说:“可能还是与我从小就梦想成为话剧演员有关,我因此特别喜欢看话剧和剧本。我上大学的时候读了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读了很多遍非常喜欢。我教课的时候,也会给学生讲故事的逻辑,比如起承转合、矛盾冲突。但是,我觉得自己做短视频的时候,其实没有去套用这些理论。如果一定说有什么技巧的话,我觉得可能是多年来的学习、研究,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何楚涵认为了解年轻人的喜好,用他们容易接受的角度讲故事,可能也是她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成为拥有千万粉丝的网络知识博主,何楚涵表示,这是双向滋养的过程,“粉丝多,学生也会更认真听,他们一认真,我就会更加认真地去备课。”



登上百家讲坛

觉得不可思议

何楚涵在网上火了,还因此得到央视《百家讲坛》的关注。何楚涵回忆说,去年“五一”期间,她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邀请她去《百家讲坛》讲北宋大儒欧阳修的故事。“我当时第一反应,这肯定是哪位朋友的恶作剧,因为在我印象中,《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都是人文历史领域的大家,怎么会找上我呢?后来经过反复确认,给我打电话的真是《百家讲坛》栏目的制片人曲新志先生,这件事情现在回想,依然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曲志新希望何楚涵按照自己的风格讲述欧阳修,对她的唯一要求就是避免将稿子写成学术论文,“还是要注重内容的传播度,使其适合大众观看。”

为此,何楚涵开始了一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之旅,她对市面上已有的关于欧阳修以及北宋史中涉及欧阳修的书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发现虽然关于欧阳修的研究资料众多,但大多数作品要么过于学术化,存在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学术分析,要么就是缺乏深度,只是简单地对欧阳修的生平事迹进行叙述,缺乏对其思想和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何楚涵决定像写小说那样,把欧阳修的一生写成一个波澜起伏的大故事。“所以,在大家看到的这一个个简洁的小故事后面,其实有大量的案头工作。”

何楚涵从欧阳修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开始讲述,逐步深入到他的仕途发展、文学创作以及在北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在写作过程中,她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通过生动的描述和形象的比喻,让欧阳修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同时,她还将欧阳修放在北宋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观察,分析他与同时代其他文人的交往和互动,以及他对北宋文化发展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她不仅讲述了欧阳修个人的故事,还展现了北宋时期丰富的文化画卷。

何楚涵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写作的高阶境界——深入浅出。“好的写作不仅要能够准确地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讲课也是如此。”

在《百家讲坛》节目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出版社的严谨审核、编辑、校对,《人活起伏:欧阳修》近日出版,增加了讲述创作背后故事的前言内容,在结构上更加完整。何楚涵评价欧阳修勤、勇、韧、义、内核稳定,“虽然有时也会有一点鲁莽,会出错,但非常率真。”

登上《百家讲坛》,何楚涵笑说她的很多老粉非常惊喜,“他们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关注我,有一天发现自己一直关注的‘养成系’博主,去央视《百家讲坛》了,就觉得很有成就感。还有粉丝说觉得我在电视上讲还是拘谨了,没有在线下课堂上那么如鱼得水。这些反馈都很好,我需要再改进。”

做了两年短视频,何楚涵坦陈自己已经过了那个会因网上言论而有压力、焦虑的阶段了,“我遇到了很多贴心的网友,他们有礼貌,知书达理,没有那么大的戾气。但是也会遇到一些黑粉的攻击。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来治愈。起初,你很难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但后来你会意识到争辩无益,因为你们各自固守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既然如此,就不必强求,有缘则聚,无缘则散。人生在世,无论做得如何,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你,所以没必要去迎合所有人。你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持做自己。”



曾开32家甜品店

从网上看论文学做酸奶

何楚涵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其实遇到的挫折还挺多的,但也没什么大挫折。人就是这样,都是一路磕磕绊绊过来的。以我的人生经验,我总结了两条规律,首先,社会竞争总是激烈的,即便是杰出人物也会经历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人具有自我超越的精神力量,就算是流传千古的苏东坡,他的豁达也是慢慢地像开花一样开出来的,他并不是天生的乐天派,所以,也希望大家在到达高点的时候可以不忘初心,在遇到低谷的时候也不要妄自菲薄。第二,一个人如果真的有才华,总会崭露头角。”

在南京时,何楚涵因为对甜品的热爱,向妈妈借了5万元,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甜品店,“当时没有钱装修,就自己装修,找了一位修下水道的小工。他有三轮车,帮我运材料,我刷墙贴墙纸,他帮我铺瓷砖。我运气挺好的,第一家店成功了,很快就回本了。我在江浙地区从2015年到2019年的五年间,开了32家甜品店。”

有趣的是,何楚涵学会做酸奶,是从知网上找论文学的,“我那时翻阅了不少教程,但它们只触及了表面。制作酸奶,菌种的复配和发酵过程至关重要。发酵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温度来调整。没人指导我,我就自己研读食品科学的论文,然后动手做实验。一开始,我一次就做四十多杯酸奶,尝遍每一杯,调整配方比例。”听到北青报记者表扬她能闯,何楚涵笑了,“我一直没有觉得我自己是在闯,我只是觉得人生就应该这样子。人生就几十年,只要你心态乐观,勤俭勤快,有生存能力,其实无所谓。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需要不断输入

否则就会被掏空

作为拥有千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做短视频会不会分散教学的精力?何楚涵坦言,粉丝破百万后,她组建了团队。“有团队就不会分走线下教书的精力,没团队肯定会分走,做到现在这个情况,如果不找人帮忙的话,我根本做不了。”

最初做短视频时,何楚涵一手包办拍摄、文案和剪辑。“剪辑一个视频得花上两三天,我早期的视频每条都长达十分钟,剪辑加字幕,工作量巨大。我坚持每隔一天更新一次,持续了一年半,虽然辛苦,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投身短视频两年,何楚涵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每天五点多就起床,“我以前可是需要睡满十小时的人。以前的生活很悠闲,无非就是读读书、上上课。但现在,短视频占据了我大部分精力,你得不停地输出,同时还要不断地输入,否则很快就会被掏空。”

为了输入,除了早起固定读书,何楚涵说另一个办法是自己做了一年半的图书直播推荐。“那天我看文件夹,发现这一年半推荐了至少有3000种。有些书可能是类似的,比如都是《上下五千年》这类。但是前前后后我看过的书有几百本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输入过程。”

教学方面,何楚涵说自己现在主要花费时间的地方,是深入研究史料,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我得在生活和热点现象中找到灵感,同时在古籍中挖掘可靠的事实依据,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出来。”



当老师是个良心活

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古典文化

何楚涵喜欢当老师,“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持续保有热情,才会不计成本地去投入。另外,我觉得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儿,学生是一张白纸。你看一本书跟他讲也是讲,看十本书跟他讲还是讲,学生是不知道其中的深浅的,这个深浅只在你的内心。”

何楚涵的学生除了课堂上的,还有更多网上的,她感谢这个时代,“说实话我就是一个素人,一个小老师。因为网络,我的课从一个有围墙的校园里面走出去了,我甚至在国外还碰到过粉丝。你会发现它放大了你作为一名普通老师的能量,你会得到很多鼓励,还有人来纠正你的错误,这种错误是非常细的那种小错误。可能你如果不放到网上,你的同事、学生真的不一定能及时帮你纠正过来。”

何楚涵表示,自己原本学习的专业是艺术史,并非古典文学,“我也从来没有把我自己定义成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者,我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大众普及者。”

何楚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明年,我计划短视频也拓宽视野,尝试一些新的场景,因为这两年的场景主要是课堂,应该再丰富一点,可以走出去试试。现在我在大家眼中的标签可能就是一名老师,一个在讲台上,讲课有趣、会讲故事的老师。我其实很想告诉大家,我们读书、学知识,读古诗词,所有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也不只是变成‘博学之人’。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供图/何楚涵

编辑/张嘉

排版/王静


微信号|bqttfk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