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巍巍,绿水潺潺。从一个个硕果盈枝的镇宁蜂糖李,到一片片丰收的金黄稻谷,从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乡间小路,到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从一个个笑意盈盈的脸庞,到一个个颜值靓丽的乡村……镇宁自治县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有力。


简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镇宁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强基础、谋发展、惠民生,全县上下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有盼头——精准施策 建好机制守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从制度上预防和解决规模性返贫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举措。

一直以来,镇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化责任落实,细化措施,精准施策,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

说起现在的生活,2016年搬到沙子乡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张美兰一家表示特别满意。

“以前老家的房子破破烂烂,几乎不能住人,我们只能常年在外打工挣点钱,现在政府给我们修了房子,搬到这里,有地方住了,孩子读书方便了,还有补贴,压力减轻了很多。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还贷款买了车子,以前哪敢想呀。”说起现在的生活,张美兰感慨颇深。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镇宁还通过持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等巩固机制,精准施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马厂镇八河村村干部正在检查供水设施

临近中午,马厂镇八河村村民马开都开始在自家厨房里忙活着洗菜做饭,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淌,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八河村地势较高,长期以来,村民用水多从山上水源处自接管道。但管道老旧破损,受地形、地质条件影响导致的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让部分群众面临“吃水难”的困境。

“我们这离镇上远,缺水的时候只能请消防车送水,但很多路段弯道多且狭窄,存在安全隐患,加之消防车供水量较小,许多村民住的地方地势较高,无法及时满足群众用水需求。”八河村村支书卢梭说。


改造后的八河村供水设施

对此,马厂镇积极争取资金,迅速开展农村供水改造提升项目,铺设管道,修建蓄水设施,今年8月,成功解决八河村3个村民组用水问题,实现了从“有水喝”到“水够喝”再到“喝好水”的转变升级,交出了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之前都是从山上接管道到各家,水质差,我们村几乎家家都要备一个水箱储水、过滤。遇到干旱的时候很容易没水,现在直接接到家里,方便多了,水也干净。”马开都笑着说。

此外,镇宁持续强化和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措施,精准开展“雨露计划”教育帮扶工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就学,应助尽助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抓好乡村医疗服务,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医疗保障。加强动态监测,常态化开展数据筛查,确保监测对象及时发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有序退出。全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和就业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有奔头——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兴旺靠特色。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

镇宁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以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多元化发展,各地各展其长,积极走适合自己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马厂镇凡旗村凤梨种植产业

在马厂镇凡旗村,一个个大棚掘地而起,棚内,凤梨、菊花长势正旺。凡旗村积极探索发展“订单农业”,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900多万元。


工人采收小黄姜

在丁旗街道的田间地头,一片片小黄姜迎来丰收,村民们忙着采收、打包、装车,运输车辆来往不绝,这些小黄姜或通过电商和批发收购等陆续发往全国各地,或加工成食品、洗护用品等商品销售。

在六马镇,蜂糖李种植户们正忙着管护蜂糖李,以便来年丰收。李子成熟时,越来越多种植户开始尝试直播销售蜂糖李。


游客在高荡村体验竹竿舞

在宁西街道高荡村,蜡染体验、跳竹竿舞……外地来的游客正在沉浸式体验布依族特色。


江龙镇茶山

在江龙镇的茶山上,在朵卜陇坝区,一驾驾农业植保无人机正按照规划好的路线来回穿梭,将农药精准喷洒在作物上,实现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高质高效,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扛得起锄头,赏得了乡村风光,走得进直播间,操作得了无人机……在乡亲们眼中,乡村一点一滴的变迁,是产业快速发展的见证,更是他们绘就幸福生活的底色。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蜂糖李、樱桃、小黄姜、冷水鱼、茶叶等特色产业在镇宁不断壮大,镇宁小黄姜、镇宁蜂糖李、镇宁樱桃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


简嘎乡冷水鱼养殖基地

产业兴,则乡村活。“我是2021年开始回家贷款种小黄姜的,靠种姜,我一年就还了贷款,这几年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还买了车,有了存款,日子越过越红火。”小黄姜种植户王文福笑着说。

像王文福这样的喜人变化,在镇宁还有很多。兴产业,拓就业。一个帮扶产业背后,连着一大批脱贫群众。镇宁持续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逐步探索出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南果北蔬中药茶”产业布局,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在提质、增效、延链上做足文章,提升主导产业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为农户提供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机会,千方百计增加脱贫群众收入。


果农直播销售蜂糖李

发展底气足了,年轻人也回来了。几年来,依靠蜂糖李,六马镇致富村不断出现可喜的新变化——回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从城市回来的“归乡人”,更多的是“新农人”,他们聚在一起,不断拓宽着“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此外,镇宁还抓住稳岗就业这一关键,坚持劳务输出、帮扶车间、鼓励创业等多措并举,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加大农村本土人才招引和支持创业力度,规范农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从事保洁、治安、护路、护林、巡河、管水等岗位就业,保障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有劲头——补强短板 和美乡村添动力


募役镇桐上村

冬日,走进募役镇桐上村,蜿蜒曲折的休闲步道,一个个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井井有条,墙边的菜地,时蔬绿意盎然,墙上的彩绘描画着幸福生活……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桐上村的建设别有韵味。

在江龙镇新苑村,美丽的十九孔桥下流水静静淌过,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村庄干净整洁。搭配上休闲长廊、小广场等配套设施,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很多人来游玩、垂钓。

退休后回到村里的许有慧如今有了一个新爱好,每天空闲时便到十九孔桥附近散散步。

“这些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政府重视,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村里风景如画,有了散步的地方,还能聚在一起跳广场舞。”许有慧笑着说。


募役镇桐上村休闲长廊

扮美乡村,擦亮“底色”。近年来,镇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创建”工程建设。从挤土屋到住平房,再到上楼房;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村路到“村村通”的水泥路;从信息闭塞到用网络与世界连接;从村头旱厕到卫生厕所;从“一村美”到“一片美”……穿行在镇宁的乡村,清晰地看到乡村面貌正在发生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过去令人望而生畏的茫茫“山沟沟”,如今成了诗意的田野。

晚上8点左右,在沙子乡湾田村的院坝里,一场特别的直播会议正在进行,该村村支书伍仕付化身“主播”,熟练地向观看直播的村民们汇报了村委近期开展的工作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宣传最近的惠民政策。

“线上+线下”的会议形式,让在外地的群众也能建言献策,提升了群众参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外务工的陈俊佑全程参与了这场直播,他说:“虽然我人在浙江,但通过这种方式,对村里的事情有了了解,也能及时知道现在有哪些惠民政策,希望这样的直播多一些,让我们这些在外奔波的人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湾田村通过村务“云直播”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只是镇宁基层服务治理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在镇宁的广大乡村,议事已成为推进村庄建设的重要一环。


茂良村村干部到群众家中走访

通过院坝会、群众会、院坝协商、打造“枫桥式”综治中心等方式,让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谈想法、讲政策、化纠纷,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也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从解决土地纠纷到化解邻里矛盾、从环境整治到政策宣传……近年来,镇宁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德治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为民服务保障,注重培育农村群众的主体意识,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镇宁指导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立足村情实际,结合“双书记”“六诺”工作机制要求,制定帮扶计划和年度任务清单,细化任期内、年度内承诺办好的实事。2024年度,全县驻村第一书记承诺为民服务事项625项,已完成508项,117项正在推进中。

与此同时,镇宁广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多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如今,驻足在蜿蜒悠长的乡村河畔,漫步于通畅整洁的乡村小道,眺望着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一幅百姓富、乡村靓、生活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