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的车间内,一穗穗来自农家院的玉米棒,经过脱粒、粉碎……变成热气腾腾的玉米面条,金黄的面条通过悬挂、烘干、切割、塑封、装箱,发往全国。

一招鲜,吃遍天。继巴彦“方便大碴粥”热销全国之后,近日,巴彦“小园玉米”再接大订单——为“海底捞”全国干面市场供货,每天加工20吨玉米面条。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巴彦玉米”,朝着产业振兴方向又迈进了坚实一步。


“小面条”成就大产业

站在生产线前,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立娟告诉记者,巴彦“小园玉米”主打有机品质,玉米产自全县1800个“有机认证”小菜园。2025年,企业将与1万户农民签种植订单。企业生产的每一根面条,都事关乡亲们的收入。


巴彦县兴隆镇中兴村村民董国强是“小园玉米”种植户,多年来,老董凭借自家一亩地的小菜园,每年都能增收三五千元,家里人也都进了“小园玉米”加工企业上班,这个“弱劳动力家庭”因此实现了脱贫致富。

巴彦“小园玉米”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中国“一乡一品”认证、3项国家级优质农产品金奖、冰城伴手礼大赛银奖,以及中国特色旅游产品铜奖等近50项荣誉,成为黑土地农产品中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持续做大“玉米宴”

种是金,管是银,加工才是聚宝盆。多年来,巴彦“小园玉米”系列先后推出了数十种产品,加工越来越精细。抓住“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巴彦“小园玉米”的价值进一步得到释放,集约化生产向精深加工迈进,种植户获得了更大回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保障更有力。


指着已开足马力的5条玉米面条生产线,孙立娟告诉记者,这是前不久新上的一整套设备,能够精准分离玉米胶质和胚芽,粮食利用率更高,分离出来的副产品,还能用于加工玉米酒。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巴彦“小园玉米”从不同规格的杂粮原料,华丽转身为即食休闲食品、玉米饮品,有吃有喝的“玉米宴”正在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科技赋能深挖高附加值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巴彦“小园玉米”一路走来,凭借一项项专利技术,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正在深挖更高附加值。巴彦“小园玉米”系列产品发展至今,与坚持科技赋能密不可分,企业先后与省农科院、哈工大、哈商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从育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发力。

作为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玉米深加工项目实施单位,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一步步实现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开始进军“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新赛道。


在哈工大特种食物与生物化工创新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内,巴彦“小园玉米”花青素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花青素从玉米芯中分离出来。王振宇教授告诉记者,农产品工业化加工被誉为“生物炼金术”,其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提取玉米花青素已经是该中心一项成熟技术,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不同品种玉米的对比实验,相信用不了多久,巴彦“小园玉米”花青素就能问世。


拿起一个捆淡紫色的玉米面条,孙立娟介绍,这是加入了黑枸杞原料的面条,车间共有20余种“小园玉米”面条,这是与哈商大一同研发的系列产品,除了干面,也有鲜面。


谈及巴彦“小园玉米”的未来发展,孙立娟信心满满:“淡化玉米主食功能,挖掘玉米的健康价值,让黑土地出产的优质玉米闯出国门、走向全世界,书写农业与现代化融合的精彩篇章。”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罗彦坤 文/摄/视频

编辑:刘奕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