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惠安,路过的女性不管是否正在劳作,不少都穿戴着色彩艳丽的头巾,这就是国家级非遗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是指生活在惠安县惠东半岛和莆田南日岛海边的女性,和蟳埔女、湄州女一起被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以勤劳智慧、敢拼敢干而闻名。

千百年来,惠安女在辛勤的劳作中,不仅保持了服饰的实用性,更将美丽融入其中。她们的衣服既方便劳作,又不失优雅。


12月19日,孟加拉国博主方俊和惠安女服饰传承人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郭沫若曾言“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惠安女服饰的独特风格,既是适应渔女劳作的产物,也是民族文化与品格的外化,它不仅是惠安女子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对美好生活与幸福追求的直观表达,彰显了惠安女子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拼搏精神。

12月19日,参加 “知行泉州·读懂中国”海外博主世遗泉州行的印尼、法国、马来西亚等海外博主们走进惠安,上演一场“换装秀”,亲身感受美丽服饰背后的惠女文化。

多元文化融合的惠安女服饰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是对惠安女服饰特色的描述,说的是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其中,头和脖子用色彩鲜艳的头巾包裹,上衣短小,而裤子长而宽大。

“腰带的设计和整体比例都很好,我很喜欢。”法国博主米莲娜在体验惠安女服饰换装后表示,之前并未听说过这种服饰,但穿上后发现,惠安女的衣服看似简单,却异常美丽,既实用又兼具美感。

惠安女服饰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融合了民族特色、民间风情、地域特征与时代因素,款式新颖又别致,色彩艳丽又和谐。其整体样式定型于唐朝,至宋代渐趋成熟。彼时,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处于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辉煌自然也映射在了惠安女子的服饰之上。2006年,惠安女服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法国博主米莲娜体验惠安女服饰。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北宋时期,沿袭自唐朝的“红男绿女”风尚依旧盛行,女子的嫁衣多以绿色为主调,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在惠安的小岞镇,婚服“亮贝”便体现了这一传统。

“亮贝”是母亲赠予出嫁女儿的珍贵礼物。“亮”,既寓意着女儿出嫁时的明艳动人,又暗含着月光之美,反映了当地人选在有月之夜完婚的习俗,象征着夫妻圆满和谐;“贝”,则是无价之宝的象征,既代表了女儿在父母心中的珍贵,也彰显了婚服的非凡价值。

在惠安的东部,“亮贝”更是被视为家庭兴旺的象征,是代代相传的家族之宝。

时至今日,在惠安女服饰中依旧能看到百越遗风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相互交融。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惠安女服饰也渐渐有了差异,不同地区间的服饰样式在统一中又各具特色。例如,大岞村的惠安女出嫁时所穿的传统服饰,与小岞地区的婚服就很不一样。

泉州海之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梅霞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大岞村的婚服全身上下皆为黑色,这是因为古时候海寇猖獗,艳丽服饰会引人注目,出于安全考虑,便选取黑色作为婚服颜色,久而久之便成为这里的婚礼习俗。


换上惠安传统服饰的海外博主和惠安女服饰传承人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饰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作为惠安女服饰传承人,曾梅霞表示,将尽己所能,把非遗与海洋文化、文旅产业相结合,传承和推广好惠安女的服饰文化。

美丽服饰背后的劳动精神

惠安女服饰造型雅致、色彩和谐统一,既艳丽又不失雅致,传承上千年,又极其符合现代审美,意外在如今也走在了时尚前沿。

“这也太时尚了!他们的时尚感比现代还现代!”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的博主纷纷向澎湃新闻表示,惠安女服饰太“fashion”。

马来西亚博主林诗于更是直呼,很久以前,惠安女就有穿上了阔腿裤,蓄上了厚刘海,“审美简直领先了数百年。”

而时尚背后,是惠安女日复一日的劳动。惠安女的服饰是在劳动中形成的,便于劳作是惠安女服饰的首要需求——金黄色的斗笠可以遮阳防晒、避雨挡风,花头巾可以防沙御寒,短上衣和短袖口不易被海水打湿,宽筒裤方便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且易于风干。

“我们要下海、抬石头、建房子、干农活,个个都是‘铁肩’。”曾梅霞介绍,过去,惠安男出海打渔,惠安女便在岸边劳作,“真的非常勤劳能吃苦。”


换上惠安传统服饰的两名印尼博主。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我认为惠安女的服饰之所以动人,并不仅仅在于它们的时尚与超前,更在于她们为了生活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在惊艳于服饰之美的同时,林诗于也感叹道,“这些服饰的设计完全是为了适应她们的劳动生活。”

林诗于说,惠安女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然而从她们的服饰中,可以看到惠安女为了生活所展现出的坚持与拼搏精神,这才是惠安女真正的美丽所在。

“站在这里,我都能感受到风力的强劲,过去的风可能更加猛烈,可想而知她们的艰辛。这让我更加敬佩她们,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次的体验。”伊拉克博主、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表示,透过这身服饰,能感受到她们为了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所付出的努力,“她们能将这身服饰和文化一直保留至今,确实非常不易,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