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拿下心外科开放手术全部类型术式,曾独创多个微创技术,治疗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撰文 |燕小六

责编丨汪 航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外科主任曹海龙一年做了800多台心脏手术,成功率近百分之百。

他曾在一天内顺利完成心外科多个顶尖手术:三个瓣膜修复和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大血管手术、复杂先心病及房颤消融,“David、Barlow二尖瓣修复”等,涵盖心外科开放手术全部类型术式。放眼全球,能全部“拿下”这些手术的医生不超过10人。

如今,曹海龙仍在不断刷新纪录——日前,他为一名97岁的高龄老人主刀,顺利完成超高难度复杂心外手术,包括置换两个心脏瓣膜,修复一个脉瓣,再完成一处心脏搭桥……

公开资料显示,为如此高龄患者施行多项高难度的心外科组合手术,在全国尚属首例。


曹海龙医生

患者97岁,保守治疗还是搏一把?

看到97岁周奶奶的检查报告时,曹海龙曾陷入短暂沉思。她有既往脑梗病史,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关闭不全。这意味着患者4个心脏瓣膜中,有3个已受到严重损害。

最终,周奶奶被诊断为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心房颤动。用曹海龙的话来说,“(患者)心脏接近报废状态。”如果不及时手术,随时危及生命。

此时,一项难题摆在了患者家属面前。

从医学角度而言,手术可能是逆转疾病恶化的唯一手段,但周奶奶的心脏问题又极为复杂,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同时,高龄是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心外科这一普遍将80岁视为手术难度分水岭的科室。

曹海龙向“医学界”介绍,对于高龄老人,术后出血是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因为高龄老人多个器官功能衰退,往往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病,这会影响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外科主任曹海龙在给周奶奶做术后检查。图源/受访者

此外,多数老人合并骨质疏松,而心外科医生在开胸后要用器械撑开、闭合胸骨,对骨密度和骨质量均有较高要求,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损伤,可能引发出血、感染等情况。

正因如此,中国至少有30%-50%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因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等无法耐受手术,或因恐惧最终放弃了外科治疗。

而从更现实的层面看,患者已97岁,曹海龙预估,如果采用吃药等保守方式治疗,“可能挺不到2025年春节。”得知这一消息后,周奶奶及其子女仍选择相信医生的手术能力,决心搏一把。

事实上,曹海龙正是该领域的权威。仅2023年7月至今,曹海龙团队就已完成近100例80岁以上老人的复杂心脏手术,占手术总量近1/10,术式覆盖心外科开放手术所有领域。


2024年11月,曹海龙(左)和国际顶尖瓣膜修复大师Gilles Dreyfus合影。图源/受访者

曾经有一次,曹海龙在一天内主刀了4台手术,涉及瓣膜修复和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大血管手术、复杂先心病及房颤消融等心外科所有开放术式。

此外,江苏省首例胸骨上段小切口、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也出自他手。这类手术对解剖要求极高,稍有不当就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并且手术时间长、操作多、风险高。

曹海龙能用常人两倍的速度做完这一手术,有人称他为“心外科全能医生”,“放眼全球,能全部拿下心外科开放全部类型术式的医生不超过10人”。

一年做800多台心脏手术

综合评估后,曹海龙认为周奶奶的手术风险可控、成功希望极大。

就在两个月前,周奶奶在该院成功完成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恢复良好。“这说明老人的基本状况不错,身体可能比一些四五十岁者都硬朗。”曹海龙说。

更重要的是,他对心外科团队充满信心。“我们给80岁以上老人做手术,成功率接近100%。老人获得完美的手术效果,晚年生活质量提升,子女的抚养负担明显改善。”曹海龙说。

今年11月11日是周奶奶的手术日,根据其病情,手术需要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

在曹海龙的带领下,心外团队顺利完成周奶奶的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修复、心脏搭桥……为减少组织损伤,团队非常节制地使用钳夹或结扎组织,术中共缝合500多针,打结四五百个,没有出血。

曹海龙认为,一名外科医生必须有“手感”。“好的外科大夫在第一刀切下去时,就能明白患者的组织韧性、弹性,知道自己该用多大的力气,器械该从什么角度进入、能进到什么程度,组织能承受的牵扯张力有多大。”

回想整个手术过程,他有个更为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武林高手对战,对方手一抬,你就知道该往哪里闪。”

“手感”源于数千台手术所锻炼出的身体本能。

“我读研究生时,医疗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好,有些患者下不了手术台。当时压力大、很迷茫,想的都是以后自己能走多远,能做这么难的手术吗?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在慢慢积累中,有些关卡自然就通了。”曹海龙说。


曹海龙和Gilles Dreyfus教授在手术中/图源:受访者

曹海龙向“医学界”介绍,他一年主刀手术800多台,手术量已连续4年位居江苏首位。其中,他每年要做各种复杂二尖瓣修复超200台,David手术等主动脉瓣修复50余台,复杂三尖瓣修复20余台,冠脉搭桥150多台。

除了手术量大,曹海龙还有多个领先: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行业平均水平;手术成功率接近100%;治疗费用仅为全国平均费用的88%。

周奶奶的手术历时4小时。同样的病情,曹海龙看过其他人花了六七个小时,还没做完。论及“手速快”的原因,曹海龙说,一方面是术前模拟,另一方面,他习惯提前下达手术指令。

“效率最重要!我手上还在修补组织,嘴里已经叮嘱护士准备缝合线,指令会细到用几号线、多少量。我也会预先提示麻醉医生,正在进行什么操作,多长时间后要注入肝素。”曹海龙告诉“医学界”,在他主刀的手术中,没有一分钟是在干等的。

在日积月累的磨砺中,无论什么情况,曹海龙的心率只有六七十次/分。大家发现,他鲜少在手术台上着急,“胸有成竹的,任何突发状况都能完美解决。”有同事如此评论。


从左到右:周奶奶手术第二天下床行走;第三天自主进食;第五天开始康复训练。图源/受访者

打破超高龄手术禁区

12月初,周奶奶已顺利出院,体重增长近10斤,但对她而言,手术顺利完成只是闯过第一个关卡。

像她这样的高龄老人,曹海龙介绍,难点在于对每个生命支持环节的把控。包括术前精准测算麻醉用量;术中灌注师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脏器损伤;术后,重症医学科要密切观察。

在曹海龙成功治疗过的患者中,年龄跨度从6个月涵盖到97岁,他手机里至今存着七八千名患者及家属的微信,办公室门外的走廊上挂满锦旗。

“在心外科,高龄老人的占比越来越高。70岁出头患者在医院高龄手术榜上,排不进前20。”曹海龙回忆,十多年前,手术台上鲜有65岁以上老人。现在,他主管45张病床,收治70岁以上者常年超200人。

这和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等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研究显示,心脑血管是全球死因第一位,占到所有死亡人数的1/3。其中,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开始受到重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增加。

《柳叶刀》文章提示,在75岁以上人群中,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约为13.2%。Framingham研究也表明,在70-83岁的人群中,中度以上的二尖瓣反流发生率为11.1%。

西方学者提出,瓣膜病已成为第三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比房颤、心肌病、心衰及老年心电传导退化都常见。“心脏瓣膜衰败(瓣膜病)是人类长寿必须跨越的一道坎。”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撰文称。

曹海龙指出,经导管瓣膜修复、置换技术等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年龄不再是手术禁区,机体状态才是能否手术的关键指标。其次,家庭要有良好的照护条件,保障术后恢复。

“不断搏动的心脏,是手术刀最后抵达的禁区之一,也是最难的手术之一。我想走最难的路,完成不可能的事。”曹海龙说。

资料来源:

1.朱洁云, 等.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中国全科医学.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2.083.

2.葛均波院士:瓣膜病是人类长寿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医师报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莉 莉

值班编辑:郭雪梅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