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

从药王山上被誉为“绿色活化石”的药王手植柏,到宜君县太安镇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传奇娑罗树,再到见证照金红色革命的山杨和老杏树……目前,铜川有663株古树名木和9个古树群,其中特级古树89株,背后的人文底蕴和红色文化深厚丰富,药王山侧柏古树群2023年荣膺全国最美古树群。

如何保护好这些“会呼吸的文物”?铜川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高质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中央、省上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全面保护、科学养护、依法管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的创新实践,实施“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研究解决古树名木复壮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三统一四落实”行动等,以新举措、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管理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法律支撑,让每一棵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体系护航

撑起古树名木的“保护伞”

在药王山景区,一棵1400年的古柏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傲然耸立。抬眼望去,粗壮的枝干“爬”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相依相恋。树下,不时有游人驻足,与古树合影。

这棵古柏,相传为药王孙思邈亲手所栽,故后人称其为药王手植柏。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融,铜川的一方水土,形成了古树特有的风姿和丰厚内涵。

新时代,如何保护以药王手植柏为代表的古树名木?首先要摸清底数。

铜川健全古树名木动态监管体系,落实“林长+生态护林员+监管员”三位一体的监管责任,定期开展古树名木生长状况调查,完善古树名木档案信息,形成“一树一档”体检报告,科学制定“一树一策”管护措施,并将全市古树名木资源纳入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铜川林业部门推出了因地制宜、科学保护的务实举措,为所有古树名木、古树群统一建档、设立保护标牌,给特级古树及古树群统一设立保护公约牌,统一制定了管理办法,落实养护措施、养护人员,签订养护责任书,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走上规范化之路。

近年来,铜川市政府持续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并组织各区县包装策划古树保护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上资金支持,已累计完成药王山“双柏”古树、高家庄村古槐等80余株古树养护复壮,其中2024年全市投入200余万元,对药王手植柏、玄奘手植娑罗树、五行柏等30株古树采取了复壮措施。

田华是药王山景区南山林区负责人,已在药王山护林21年。每天,他都要步行2小时,巡视自己管护的片区。药王手植柏,是他巡视的重中之重。

“这是药王山的标志性树木。”田华皮肤黝黑,快人快语,“我在山下的村子长大。小时候,每年农历二月二拜药王,大家就会在树上缠红带子,祈求健康平安。”

守护好古树,“树管家”田华有一套心得,“每年开春和秋季,我们着重进行病虫害监测防治;每年夏季,我们会对古树进行局部降温。平时,我们还通过看树叶颜色,触摸叶片,观察树木是否有营养不良……”田华甚至还学会了操控无人机。

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近年来,铜川对古树名木的法治保护也在不断加强。

当地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警长+法院院长+检察长”的“四长联动”保护协作机制,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源头治理,为古树名木撑起法治“保护伞”。

今年,铜川市林业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春风2024”专项行动,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和更大力度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守好古树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要尽心尽力看护古树,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田华深情地说。

如今,周边群众也成为古树保护的重要力量。药王山景区周边村民焦勇刚说:“哪里有树木发生紧急突发情况,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报告景区。希望能保护好古树,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

策略定制:

用活古树名木的“养护方”

药王手植柏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谁能想到,这棵古树曾遭遇“健康”危机。

“我们发现树整体腐化程度比较严重,空洞较多。和专家商议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复壮方案。”陕西森科恒业农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耿宝岭说。

随着年代更迭,铜川部分古树出现树干腐空、树体倾斜、枝条干枯、病害虫害等树势衰弱现象,古树生存面临着巨大压力。铜川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专班,组织建立了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库,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林业科学院等建立合作机制,研究解决古树名木复壮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2024年9月,铜川市林业局携手耀州区林业局邀请国内知名院校专家,多次联动召开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研讨会、座谈会,强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深走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森保学科负责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贺虹表示,每一棵古树的生长环境和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安全环保的原则通盘考量,编制“一树一策”保护方案,采取系列“治疗”措施,对铜川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

每一棵古树的“焕新重生”,都离不开“树医生”的专业努力。

谈及药王手植柏的复壮工作,陕西森科恒业农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耿宝岭说:“我们对树的枯死部分进行彻底详细地清理,采用技术手段防治树干里面的病虫害,修复内部空洞,同时对外部进行防腐处理,使用愈合剂帮助树木健康的部分尽快愈合,并恢复到原来的生长状态。此外,我们用仿真树皮美化树干,提高古树的观赏价值。随着树木老化,主干承受能力势必受到影响。我们在主干和枝干之间加装了两根牵引绳,保护树木不断裂。”

陕西森科恒业农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从事古树名木修复多年,修复古树不计其数,但耀州区一棵1500年“高龄”国槐树的复壮,让耿宝岭不禁直呼:“这是我们遇到修复难度最大的古树。古树中间木质部分腐烂,内部有一个同时容纳七八个成年人的大树洞。”

情况棘手,修复人员与专家多番讨论研究,最终拿出方案:给树内部做骨架,然后挂网,用新型材料填充树洞,做仿真树皮……经过数月的抢救复壮,这棵老树远离疾病困扰,焕发生机。

与古树打了多年交道,耿宝岭坦言,“随着时代发展,古树的‘治疗’模式更加先进。和以往不同,今年,公司采用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创新团队开发的古树损伤修复新材料。与传统的水泥、发泡剂、化工合成树脂等材料相比,新材料具有环境友好、零污染、与树体亲融性强、防水、防虫、抗菌、防腐、抗风化、防护期长等优点。我们还聘请生漆修复专业技师,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仿生工艺,不仅修复了古树‘伤病’,还提升了修复效果和美观度,为古树伤病保护修复材料推广、工艺创新应用提供了示范案例。”

在药王手植柏复壮期间,文昌村村民张新民每天都要经过药王山,瞄一眼古树,“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这棵古树了,古树的点滴变化我都晓得。看着古树一点点被修复,党和政府这么重视古树名木保护,我很欣慰。”

精神传承:

守好古树名木的“文化脉”

在陈家坡会议旧址,一棵高大的山杨树与古朴的石桌、石凳相得益彰,构成一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空间。

当游客驻足于此,凝望着见证陈家坡会议的山杨,聆听着讲解员激情洋溢的讲解,一段艰苦卓绝的红色岁月流淌进心田。

讲解员焦凤说:“我们讲解时,总要带大家到古树下看一看,让大家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呕心沥血的氛围。上现场课时,学员们整齐地坐在小马扎上,在树下聚精会神聆听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在杨柳坪地母庙遗址,一棵260年的杏树见证着一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杏树虽无言,但它是可触摸的历史、有记忆的地标。

保护古树名木,不仅仅是保护树木本身,也是在保护树木所在的文化场域。铜川用心用情保护好一棵棵承载丰厚历史的古树名木,挖掘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

在宜君县太安镇艾蒿洼村,一棵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娑罗树静静伫立。这棵树相传为玄奘从天竺带回的娑罗树种子生长而成。

如今,这棵苍劲的娑罗树已成了这个偏僻小山村最大的“宝藏”。没事的时候大伙儿总爱去大树底下坐坐,祈求幸福。娑罗树还成了宜君县全域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游客因玄奘而来寻访这棵树。

艾蒿洼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春说:“娑罗树承载着历史记忆,也寄托着家乡情怀。看着古树被保护得越来越好,有游客慕名参观,我们格外自豪。”

近年来,铜川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依托药王手植柏、玄奘手植娑罗树以及大香山九龙柏、陈家坡会议旧址山杨等资源,促进古树名木保护与文化旅游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保护古树名木,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更多人了解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围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铜川制作了《森林中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专辑,在社区广场电子显示屏上轮播,科普古树名木保护意义。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全方面展示古树名木风采。铜川市林业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在“学习强国”平台设置“陕西古树”铜川专栏,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增强群众参与感。

同时,铜川市政府把认养古树作为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鼓励企业、个人或社会组织,通过认养古树完成植树任务;鼓励企业利用药王手植柏、玄奘手植娑罗树、陈家坡山杨等古树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在做好区域内古树保护基础上,所得利润归企业所有;探索设立古树保护荣誉称号,对在古树保护工作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家庭或社会组织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古树保护活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