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大树沉默无语,故成其茂;天空寂静无言,故成其阔。
沉默,是一种沉淀,也是一种升华,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是看透世事的豁达。
真正智慧的人,早已将生活调成了静音模式,铸就了一颗波澜不惊的心。
一、不是所有的痛苦,都可以随意倾诉
人生无常,每个人的旅程中,总会遭遇那么一段黯淡无光的岁月。
有人倾向于将痛苦外显,寻求他人安慰,埋怨命运不济;有人习惯于内敛于心,默默自愈,活成了生活的强者。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味地向外乞求,不过是用沙筑塔,根基越浅,崩塌越快。
小说《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原本是富家子弟,却因赌博败光家产,父亲气死,此后苦难接踵而至。
母亲病重,他在去求医的路上被抓了壮丁,等他历经艰险归来,母亲早已离世。
此后,儿子有庆意外身亡,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也因病撒手人寰,女婿二喜做工时意外惨死,就连外孙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撑死。
生活的苦难如潮水般向他涌来,可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也曾想过向别人倾诉自己的遭遇,但回应他的,只有同情,却无法真正帮他摆脱痛苦。
王阳明说:“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
你的痛苦,没有人能替你承受;你的悲伤,别人也无法真正理解。
人生本就是一场苦旅,每个人都在苦难中跋涉,能救自己的,终究只有自己。
当你看清了生活的本质,明白了喧嚣无益,就不会轻易张扬,遇到困苦和悲伤,别随意倾诉,别向外乞求。
默默沉淀,让所有的经历化为内心的坚韧,那是别人无法夺走的强大。
二、人,越睿智,越沉默
苏轼是一位大文豪,更是一位豁达超脱的智者,他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但他却能在困境中保持乐观。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生活困顿。
但他却不以为意,还在那里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
当有人嘲笑他的处境时,他只是淡然一笑,不予理会,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他选择了沉默,用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境,他的豁达与超脱,让他在困境中依然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困境,经历痛苦和迷茫。
当你渴望得到所有人的理解时,收获的往往是失望;学会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专注提升自己,赞誉和认可自会纷至沓来。
有时候,急于解释辩驳,反而徒增烦恼,倒不如沉默以对,向内修炼来得明智。
不争辩不是软弱,而是豁达;不解释不是默认,而是成熟。
因为智者自知,不懂你的人无需多言;适时保持沉默,是对世间纷扰最好的回应。
三、沉默,能坚如磐石
《菜根谭》中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没有谁的生活能一帆风顺。
整日抱怨命运不公不会改变现状,总是向他人诉说也会惹人厌烦。
人,越成长,越会明白,能治愈自己的从来不是无谓的喧嚣,沉默自有沉稳如山的力量。
古代有一位学者,自幼勤奋好学,却屡试不第。
他心中郁闷,时常向人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但他的抱怨并没有换来成功,反而让他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
后来,他遇到一位智者,智者告诉他:“抱怨无益,不如静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
学者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他不再抱怨,而是埋头苦读,钻研学问,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代大家。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些艰难时刻。
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困难、情感的波折,像是无尽的乐章,伴随着我们前行。
年轻时总觉得身边都是依靠,习惯了一吐为快;经历多了才明白,真正困难时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在人生的这片海洋中,大声呼救反而可能让自己沉溺。
人越成熟,越要学会在内心安放,紧闭双唇奋力向前游,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世界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沉默,不是自怨自艾,不是故作高深,是即便外界风云变幻,内心波涛汹涌,却依然淡定从容,默默积蓄力量。
做一个沉默的人,学会自救,遭遇困境时,我们坚定不移;做一个沉默的人,低调前行,有事不张扬,有苦自己扛。
当你强大了内心,生活也会变得温柔,世界都会对你展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