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周总理连请他三次都未请的动,吃饭时毛主席在旁作陪,就连十大将之首的粟裕更是亲手为他摆餐具,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为何他有如此的待遇?
马一浮
这个就是马一浮,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第一人。
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天才”,出生在1883年的四川成都,名门望族,家中都是读书人。
六岁随着父母迁居到绍兴老家,在他十一岁的时候,教他学习的举人老师没干几天就辞官了。
父亲还以为是马一浮不听话,可没想到是老师认为马一浮是个神童,所以自愧不如,没有能力做他的老师。
在他十六岁时,他力压鲁迅、周作人兄弟,成为绍兴县试第一名。后来他更是去到上海学习英语、法语和拉丁语,结识了不少有志于西学的朋友。
他学习的知识越多越明白清朝即将走向灭亡,在1903年他作为翻译跟随清政府见证了美国的繁荣。
马一浮看着西方科学技术的成果,明白现在的中国已经落后了,想要追上美国只能改革,他在这里阅读了亚里士多德、斯宾塞、黑格尔等哲学家的著作,并把其中很多书籍翻译成中文,传入中国。
他还在这里接触到了马克思理论,成为把《资本论》引进到中国的第一人。知道国内孙中山先生发起了辛亥革命,立刻回国支持,还宣扬西方进步思想。
马一浮有过一段极其短暂的仕宦经历,当时还是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对马一浮很是重视,于是他想请马一浮担任教育部的秘书长,工资待遇给的很丰厚。
马一浮对蔡元培的学问和人品也很敬重,接到邀请后,立即北上赴任,可他毕竟只是一个书生,对官场那一套应酬不来,两周后就辞官回老家了。
后来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想再次邀请他担任教授,却被婉拒。
就是因为这两周当官的经历,让他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人当官的邀请,他觉得自己不合适,哪怕蒋介石来了也不例外。
拒绝入仕
马一浮的名气很高,就连在重庆的蒋介石都有所耳闻,1937年日寇攻陷上海,马一浮带着家人南渡避寇,最后来到四川的复兴书院讲学。
国民党得知后,想利用他的声望,收买人心,装点门面,用尊孔读经来对抗马列主义的传播,为了能让马一浮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给复兴书院拨款。
可款项迟迟没有到,于是马一浮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来到重庆,蒋介石得知后,特邀相见,老蒋就是想利用他为自己博名声,马一浮自然知道,于是再三的拒绝。
还是陈布雷为马一浮点明,要是见不到老蒋,那经费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没有办法马一浮只能去见蒋介石。
众所周知读书人是最“耿直”之人,说话从来不会委婉,也不会给人面子,而马一浮面对蒋介石请教的治国之道,他直接回答:
“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这是治国的根本。”
蒋介石听完脸都黑了,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老蒋欺骗人民,虚伪专制,然后马一浮接着说让他联合各派共同抵抗日军的入侵。
谁都知道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是迫不得已才和我党合作,现在被马一浮直接点明,他脸色更黑了。
不过马一浮当没看见说完就离开了,国民党说好的经费也没有给到,最后还是靠他自己刻书卖字来维持生计和捐款书院。
他不仅拒绝了蒋介石,还曾三次拒绝周总理。
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早就听闻马一浮的才学,于是想要邀请他到北京一聚,只是因为马一浮在整理多年的著作,实在是分身乏术,所以婉拒。
周总理自然没有生气,还在1950年再次邀请他,可是很不巧的是马一浮重感冒,只能再次婉拒,得知情况后的周总理还专门为他送来了珍贵的药材,马一浮很感动,还写下了一首诗赠与周总理以表感谢。
第三次周总理邀请他,他本来都准备去了,但途中出现意外,不得不再次推迟行程,周总理自然知道马一浮不是摆架子,所以并未怪罪。
与毛主席的情谊
马一浮从未见过毛主席,但他十分喜欢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所以在1956年全国政协召开的知识分子大会上,他和毛主席拍下合照。同时这也是马一浮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之后在1957年马一浮再次被邀请去北京开会,毛主席特意邀请他去交谈,两人好像知己,聊的很开心。
毛主席和马一浮的第三次见面是在1964年,这次毛主席特意将他安排到自己和周总理身边,同桌的还有陈毅、粟裕、陈叔通等,他们和马一浮都是熟人。
而且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时,还拜访过马一浮,之后也曾帮助马一浮解决问题。马一浮对陈毅也很信任,有些对其他人不便说的话,能对陈毅讲,即使陈毅离开上海后,两人之间的联系也没断。
在吃饭时,毛主席亲自给马一浮夹菜,粟裕则是为他摆放餐具,这是表示对马一浮的尊重。
席间毛主席特意说起了《资本论》,还说马一浮为我党的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马一浮也很谦虚,并未把功劳往自己身上揽。
等回到杭州后,特意写了两幅对联分赠与毛主席和周总理,感谢他们的帮助。
马一浮的晚年得到了很多人的照顾,过得还算可以,即使在特殊时期,陈毅也吩咐让马一浮的小辈专门照看他,没有妻子和孩子的马一浮也得以善终(他的妻子在1902年去世,他发誓终身未娶,最后他也做到了)。
结语
马一浮在1967年去世,享年84岁。
他从出生后一直在读书做学问,尤其在古对哲学、文学和佛学方面很有研究。他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当初老蒋才想用他来对抗马列主义,他和梁漱溟、熊十力一起被称为“现代三圣”。
虽然他经历了很多事情,但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被世俗干扰。他学问很深,人品也很好,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即使被人针对,他依旧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