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邓小闲之辩

过分关注细节,最终会被细节吞噬。

法学院的学生,是极其优秀的一批青年,他们极度勤奋,极度细致,甚至极度渴望成功。在早期初入社会阶段,同学们可能遇到几大共同的误区:

误区1:认为大学成绩是找实习找工作最重要的指标。于是花大量精力把平均分提高两三分。

澄清:除了待遇顶尖的部分外所、红圈的部分团队,大多数合伙人招人,更看重简历是否对口(降低培训成本,来了就能干活)、能否尽快到岗(及时补缺)、是否为本地人(稳定性高)。如果是准备考公或读博,那么重要的事是选岗备考和选到谁写论文。无论走哪条路,圈内社交的重要程度普遍高于成绩的重要性。

误区2:认为初入行时选择什么业务赛道,一选定终生,未来收入的差距取决于现在赛道的选择。于是对自己的赛道选择过分谨慎。

澄清:一位资深律师说,“一名劳动法律师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做劳动法,而是做着做着就成为一名劳动法律师”。对于刚入行的青年律师,除了刑事、知识产权等专业壁垒高的赛道,大多数业务是可以混做的,就连非诉、诉讼这两个一直以来被认为泾渭分明的大类也是如此。君不见有反垄断律师兼做数据合规、wto,公司业务律师非诉诉讼占比六四开的比比皆是,最近资本市场律师也纷纷下场转做诉讼。太多律师执业数年后和最初选择的道路已截然不同。

专精很好,但是建立在该细分市场稳定的基础上。至少在我们目前尚不稳定的法律市场,律师贵在灵活地腾挪,别给自己设限。相比一开始选了热门但不热爱,过几年就转行退出,选择一个有兴趣的作为起点,做时间的朋友,更重要。

误区3: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学历不够好、简历不过关、实习期工作质量不好。于是花钱找人改简历、狂刷实习。

澄清:

投简历没有回音:很多时候不是同学自己不够好,而是投错平台。有同学在×聘,×,直×海投简历,但律师招聘方却很少在这类平台上发布信息,给这部分同学造成是我自己简历不好才导致工作不好找的印象。为节约成本,律师喜欢找学生在校园群、公众号、甚至豆瓣小红书发招聘信息。

实习期间工作质量不好:对于初入职场的学生,律师一般没有高的期待,你做60分他做65分,实习生之间区别不大。没有正式录用最大的可能就是没有留用名额(headcount)。

误区4:认为要在学生时代尽量多段积累实习经验,并且实习单位越有名气越好。

澄清:这一点见仁见智。有律师并不喜欢同学的每段实习太短,认为都只是刚上手就结束。即使是认可多段短暂实习的律师,也希望这些实习专注在他的领域,而不是一段ipo,一段知产,一段反垄断。

法学院的同学一般同辈压力都很大,看到别人在红圈外所多段实习可能会焦虑,在焦虑的驱使下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团队,或者在焦虑的驱使下过早结束实习,着急忙慌开启下一段实习,然后投身到每份工作的细节中去,缺乏跳出来规划、复盘的环节。

经历上述情况的同学,很有可能在学生期间就耗尽了对律师这个职业的热情,最终选择转行。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智能写作

智能问答

模拟法庭

法宝来签

法宝合规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