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中唐】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戎昱(róngyù),中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卷三·戎昱传》记载:“荆南(今湖北江陵)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最初入仕为颜真卿幕僚,屡被推荐,被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历任侍御史、辰州(今湖南怀化)刺史(县令)、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县令)等职。


戎昱少年风流,气派不凡。曾经在游历时被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崔瓘看中,想把女儿嫁给他。然而由于忌讳其姓氏为“戎”,想让其改姓。戎昱赋诗一首《上湖南崔中丞》委婉拒绝: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戎昱不像有的诗人(比如元稹)那样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同时也不故作高傲,诗词既感谢崔瓘赏识之恩情。然而表达不能更名改姓,屈身事人,不卑不亢,进退有节,被传为美谈。(注:辛文房收录句为“千金未必能改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战争不断,社会矛盾加剧。戎昱身处其时,是继杜甫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其诗词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抨击时政,风格沉郁凄婉为主,兼有清新雄放等特色。代表作最著名的为《相和歌辞·苦哉行五首》、《塞下曲》、《移家别湖上亭》等。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重大祭祀节日“四时八节”之一。为了让诸位更多了解戎昱诗词风格,因而本文选其《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略作赏析。这首诗为戎昱从侍御史被贬谪为辰州刺史时,恰逢冬至日有所感而作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长至”:即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典故出自《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獬豸”:为传说中能辨曲直的神兽,似牛,一角。獬豸冠:为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冠。《旧唐书·志卷二十五·舆服》:“法冠,一名獬豸冠,以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之形。”

首联回忆以往春风得意之时,大意为:去年夏至的时候,诗人在朝廷为侍御史(从六品下),头戴獬豸冠,手拿执法仗,位高权重,十分威严。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下阶”:官制名,唐代自正四品以下分上、下阶(按唐代刺史品秩下州最低为从四品上,戎昱从侍御史从六品下被贬,因而不可能是升职为刺史,而是从七品下阶的州中下县令)。颔联描写现在失意之处,大意为:今年冬至日,却被贬到遥远的辰州,遥想长安城,肯定是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和去年夏至形成鲜明对比)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颈联抒情。当时藩镇割据,朝廷从各地征兵前往征伐。诗人身怀壮志,希望能参加队伍,报效朝廷。然而被贬蛮荒之地,身处荒远,无人问津,有志难伸,不由得积郁在胸。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尾联大意为:诗人期待朝廷有起复重用的任命,因而经常登楼向北眺望。然而始终没有消息传来,不由得黯然神伤,在江边倚栏,空洒泪滴。


这首诗通过去年夏至和今年冬至截然不同的境地对比,抒发了诗人忠心耿耿的报国情怀。虽然遭遇贬谪荒远地区,然而诗人依然梦想能够重新起复,得以重用。以身报效朝廷,实现安邦定国之壮志。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当时朝廷官宦和藩镇盘根错节。作为一个朝廷并无根基的无名小卒,即便是雄才大略,才华横溢,如果没有人举荐和推荐,很难得到重任,因而戎昱最后只能抑郁而终。


2021/12/20榆木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