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安明

在古代,剑是一种兵器,也是一种颇为流行的佩饰。君王们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宝剑悬于腰间,以增威仪,武士、文人也喜欢佩剑出行,以显风姿。

从持剑杀敌到携剑防身,人们在用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规律性的攻防技巧和剑术。以此为基础,剑舞登上了历史舞台。


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公孙大娘舞剑雕塑。

剑舞顶流公孙大娘

《孔子家语》记载,子路曾身着军服,去拜见老师孔子,并在孔子面前拔剑而舞。若此记述有虚,秦汉时期已有剑舞是不争的事实。在著名的鸿门宴中,就有“项庄舞剑”的场景,不过项庄的舞剑,不是纯粹的艺术表演,而是暗藏杀机。西汉时期,剑正式成为一种表演工具,汉武帝钦定的规模宏大的百戏演出,就编排了剑舞。当时,剑舞属于杂技类节目。四川成都扬子山二号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就有一个一手舞剑、一手弄瓶的艺人形象。

要说我国古代剑舞领域的“超级明星”,当数唐代的公孙大娘。在唐代,“娘”泛指女性,而且多指少女,所以公孙大娘应该是一位年轻女性,“大”表明她在姐妹中排行老大。

公孙大娘的舞技独领风骚,尤其擅长舞《剑器》。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中介绍:开元三年(715年),在他还是小孩的时候,曾在郾城(今属河南)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器》,精彩的表演吸引许多人围观。52年之后,即唐大历二年(767年),他又在‌夔府(今属重庆)看到公孙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剑器》,有感而发写下长诗。诗中描述了公孙大娘舞剑的场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大意是公孙大娘舞《剑器》时光芒四射,如同后羿射落九个太阳,进退之间,犹如群仙乘龙飞翔。文学语言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公孙大娘舞剑的功夫的确不俗。

据《明皇杂录》等史料记载,除了《剑器》,公孙大娘表演的剑舞《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亦“冠绝一时”。《裴将军满堂势》是唐代最有名的剑舞之一,它的形成和一个叫裴旻的将领有关。《太平广记》记载,开元年间,裴旻母亲去世,特请画家吴道子在洛阳天宫寺作壁画进行超度。吴道子回复:我已经好久不作画了,听说将军很会舞剑,可否请将军先舞剑一曲,观其豪壮气概,助我作画?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走马如飞,左旋右转”,将剑抛至高空中,亦能执鞘精准接住,令观众惊叹不已。公孙大娘舞的《裴将军满堂势》,应是在裴旻剑舞的基础上加工编创的,这支舞动作豪迈,表演者调度的空间很大,几乎覆盖整个场地,因此称为“满堂势”。

盘皇舞里的龙头木剑

宋代大曲(大型歌舞表演)里也有剑舞,歌词有《剑器曲破》《霜天晓角》两种,表现的是鸿门宴典故和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的故事情节。宋元以后,戏曲兴起,剑舞融入多种戏曲表演中。戏曲中的剑舞,多用于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强化人物性格特征,也有利于提升观赏性。在京剧《群英会》中,周瑜饮酒后抚琴而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唱罢,他持双剑而舞,举手投足间尽显俊逸豪迈之气。

位于北京市的梅兰芳纪念馆珍藏着两把短剑,京剧大师梅兰芳曾用它们表演京剧《霸王别姬》中的经典片段——虞姬“舞剑”。1922年2月15日,由梅兰芳、杨小楼主演的京剧《霸王别姬》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一演即红。在戏中,西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面对穷途末路的英雄,虞姬压抑内心的悲痛,怆然拔剑起舞,深沉婀娜,凄切动人。这段剑舞有别于一般的武术和京剧“剑套子”表演,要突出的不是英雄气,而是一个大写的“情”字。一招一式、眼波流转间,是虞姬对霸王情感的浓烈表达,也是她向霸王作最后的告别。

海南的一种舞蹈也有剑舞的成分,那就是苗族传统舞蹈盘皇舞。在表演盘皇舞的过程中,有舞者使用龙头木剑。身穿龙袍、头戴面具者大摇大摆地走到一群舞者中间,另有一持龙头木剑者尾随其后舞动,其他舞者则分成两队,交叉成“8”字形,围绕戴面具者、持木剑者环跳,并做出各种舞蹈动作。

五指山市南圣镇什拱村村民陈秀兴是海南苗族盘皇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已经跳了30多年盘皇舞,会手工制作龙头木剑,“龙头木剑是跳盘皇舞的必备道具,它代表着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来源:海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