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10年,周总理12岁。

这一年因父亲、伯父在东北谋生,周总理离开淮安来到了这里。

但就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78岁在北京逝世,66个春秋总理再也没有回过淮安。

在我们看来,一个人多年不回家乡看看,无非是以下三个原因:

1、对家乡没啥感情,没有动机回去;

2、没有混出名堂,不好意思回去;

3、混出了名堂,实在没时间回去。

那总理属于哪一种呢?



(二)

这么多年,难道不想念家乡吗?对家乡没感情吗?

不是的!

他曾经说过:“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是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家乡的。”其实,周总理和我们所有人一样,对故乡也会极为眷念。

有没有证据?

有!

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和淮安、淮安人们有几个极为感人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



(三)机长:“能不能低一点,让我看看淮安?”

每次,周总理出差前,警卫员都要事先把飞机何时起飞何时降落,途径哪些地区呈给总理知晓,凡是要途径淮安上空时,总理都会感慨地说:

“这次经过我的老家上空,如果天气好能让我看看故乡就好了!”

短短一句话,就能看到他对故乡的眷恋。

1959年1月,在广州开完会回北京的途中,天公作美万里无云,当飞机快到淮安上空时,总理顾不上飞机的颠簸,踉踉跄跄的走到驾驶舱,对正全神贯注的机长袁桃园说:

“小袁,快到淮安上空了吧,能不能尽量飞低一点,让我看看我的老家?”

机场一听,心里一酸明白总理的意思,立即回答,可以,总理,飞机遇到气流有些颠簸,您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吧!

飞机降低了高度,淮安——尽收眼底。

就像一个常年在外的游子突然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总理神情专注地看着故乡的一切,文通塔、里运河、鼓楼附近的街道... ...

快要飞过淮安时,机长转过脸对总理说:“要不要再转一圈,让您再仔细看一遍?”

总理说:“谢谢,已经很好了,不用再转了,不然又得浪费汽油,我们回北京吧。”

回到客仓,警卫员成元功看到总理眼眶有些湿润。

这就是总理对故乡默默的依恋。

我们都知道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说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了势。

那淮安有没有因为总理的缘故而受到特殊对待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老王:“老乡之间,可不兴搞贿赂啊。”

1958年7月。

淮安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到北京见周总理,一是代表家乡人民看望总理,二是带着“任务”来的:

1、汇报淮安工作的同时,看总理能不能对家乡的工业生产给予适当的“照顾”;

2、向总理请示他旧居的处理问题。

总理终于抽出时间来见家乡的“父母官”了,当听到王县长说家乡办工业的困难,想请总理为发展淮安解决钢材问题时,总理笑着说:

“你是找我这个老乡开‘后门’的吧?”

王县长顿时脸上火辣辣的,虽然“后门”两个字不好听,但又不能否认,确实有这层意思嘛。

见王汝祥语塞满脸通红,总理没有继续“批评”下去,而是建议,今后一年,淮安应将力量放在农业上,工业问题淮安不能搞特殊化,还是要听从省里的统一筹划,办厂要用钢材,也得由省里统一调拨。

说着说着,总理话锋一转,笑着说:“老王,老乡之间可不兴搞贿赂啊。”

“贿赂?”王县长大吃一惊,这才想起家乡人民听说他要去北京见总理,大伙儿托他带了一点土特产来。

最后,总理想出了好办法,即领了父老乡亲的情,又不违反国家规定,那就是——按土特产当时的市场价付了钱。

——总理就是这么“铁面无私”,淮安的后门,硬是没有走成。

我们再看看总理对自己老屋的处理。

“听说你们要重建我老家的房子?这不行,不要因为我是总理嘛。”总理说。

“不是重建,是修理。房子年久失修,都快要倒塌了,我们只是想把它扶正,也是因为尔萃(总理侄子周尔萃)参军了,地方上要拥军优属,这是我们应作的工作。”王县长答道。

总理像是没听见王汝祥的话,接着说:

“我那祖屋要倒了,就把它拆掉,你们对地主家的房子是怎么处理的,我那房子我看可以没收。”

听到”没收“二字,王县长又是大吃一惊:“总理,城里没搞土改,怎么能随意没收房子?!”

周总理哈哈大笑:“好好好,不谈没收不谈没收,就按一般军属政策办,不要搞什么特殊化。”

——这就是总理对自己祖屋的建议。

除了淮安县,自己的祖屋也没因总理而享受到任何特殊待遇。

但只要不涉及搞特殊化的事情,无论总理走到哪里,都要去认一认老乡,比如160年陪西哈努克亲王游览中山陵,得知曾树英是老乡时,总理很高兴的握着她的手,并对身边的外宾说:

“真高兴,我在这里碰上了老乡!”

于是,在总理的介绍下,曾树英还和外宾们握了手。

后来,总理去石河子视察,得知李正兰是淮安人时,总理还是很高兴,并“特殊”地和她谈了很久家乡的一切,甚至是一条不起眼的街道。

这些,或许是作为总理老乡唯一的“特殊待遇”了。

这些,也正是总理思乡之情唯一的表达途径。



(五)那总理为何67年不回一趟淮安,以解思乡之情呢?

从飞机上俯瞰淮安,眼里噙满泪水,每每到外地,一有机会又要认老乡,并详细询问家乡的一切情况,可以看出总理对淮安的真情厚意。

而衣锦还乡,是多少人的梦想!

是因为没时间吗?

确实,总理日理万机,但两万多个日日夜夜间,抽个一天半天的时间总会有的,如果用这一点来解释,显然不能说服我们。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他不能回去!

他的警卫员在一段回忆录中,说:

“周总理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回淮安,是因为他明白,他如果回去,他的所有亲属马上会得到地方官员的青睐和特殊照顾,这一点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是总理强忍着思乡之情,没有再次踏上那片土地上的真正原因。

(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