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下午2点30分的授衔仪式上,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十位将领均授衔元帅。匪夷所思的是,名列于初始元帅评选名单中的周恩来总理却没有获得任何军衔。
授衔仪式后举行的宴会上,十位元帅一同出现在了周总理身边,齐刷刷地向总理行了军礼后,又一同举杯敬了酒,一套流程下来让周总理有些不明就里,正欲开口询问,朱德却率先开了口:“恩来,你也应是元帅啊。”其余的将领们也是点头附和,周总理也会过意来,随后几位老战友相视而笑,一切情谊化为佳酿,尽在不言中。
那么,十位元帅为什么声称周总理“也应是元帅”?为何“应是元帅”的周总理最后却没有获得任何军衔?本期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事情的始末,新来的朋友点个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精彩内容,又不错过最新的内容推送。
其实早在1955年一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就框定了授予元帅军衔的人员范围,经过各级领导的充分研讨分析,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1月16日,一份有周恩来名字的初始元帅名单被提交了上去,但后来考虑到周恩来不是军委委员,所以最后没有将他放在终选名单中。再加上应是大元帅军衔的毛主席推掉了自己的评选,周恩来随后也表示了自己不要元帅军衔。就这样,周总理在最后的评选仪式上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不过军衔不能代表一切,周恩来总理对于革命的贡献是远超于任何一枚军衔的重量的。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一场举世哗然的武装起义,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阶段。其中年仅30岁的周恩来同志在这场举世闻名的起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同志,在民族危亡、家国动荡之际协同朱德、贺龙、叶挺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周恩来就是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党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
周恩来在中学时期为了寻找革命真理,先到了日本,后来在1920年11月赴法留学,在法国期间,他考察了法国工人运动的现状,研究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对组织革命军队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在1921年经由张申府、刘清扬的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11月,周恩来在德国说动了朱德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他在杂志《少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唯有革命军可打倒军阀。”
1924年9月,周恩来回国不久后就收到了党的委派和孙中山的任命,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当时的周恩来年仅27岁,但出于他强悍的专业素质和极高的爱国、奉献精神,很快就取得了广大师生的尊崇与爱戴。周恩来在军校任职期间,与众多同样受到党委派来校工作聂荣臻等同志一起,做了大量具有拓展性的工作,例如:在军校建立并领导了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在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在军校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在师生中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织了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当时教员中的金佛庄、郭俊、唐同德,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中的李之龙、蒋先云、周逸群、徐向前、陈赓、左权、许继慎等都参加到了青年军人联合会中。
到1925年8月,青年军人联合会发展到两千余人,规模浩大。为了能够有效管理整个联合会会员,周恩来在军校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工作制度,开展了大量政治工作,在军校为学生们开设有利于拓展政治思维的先进课程。周恩来还一直向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支持工农运动,积极参加革命斗争。
当时,共产党还从各地选派了许多共产党员和优秀的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他们大多数后来都成为了军校学生的骨干。毕业后,他们大部分直接被分配至军队,有的则被分配到各地从事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建立工农武装。周恩来所培养出的这一批军事人才为后来的南昌起义的人才准备做了补充。
1924年11月,周恩来在完成黄埔军校内的职务指派之余,还为加强国民革命军的建设,建立了一支陆军铁甲车队,这支车队也成为了共产党直接控制的第一支军队,其中的主要干部均是共产党员。1925年10月,铁甲车队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成为了叶挺独立团的主力部队。独立团虽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但实权却由共产党掌控,后来周恩来还在独立团内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共产党员。
1926年夏,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
叶挺
部队率先出师北伐,但鉴于大家都是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新兵蛋子”,临行前周恩来专门为大家举行了一次战前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向战士们讲解了北伐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同时,还得注意发动并组织群众;其次注意统战工作,与友军团结,作战时要勇敢,要有牺牲精神,更要晓得吃苦耐劳;现在有些军队不愿意先去,你们就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你们前头打好了,后头的军队也就马上跟上来了。周恩来讲完话后,又一一同连队干部们握了手,鼓励大家“饮马长江,武汉见面”。
果不其然,叶挺独立团率头出师,在进军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着一众军队打了不少胜仗,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铁军”。可以说周恩来从黄埔军校到后来创建铁甲车队和叶挺独立团,为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朱德
就连朱德也在1944年的一次红军座谈会上坦言:“红一军团的来源,开始于1925年革命政变进行改组,将所管辖的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周恩来派叶挺同志成立独立团,当时的独立团内干部多为共产党员,像现在的林彪、肖克、陈毅等同志都是从独立团出来的。南昌起义时该团成为了我军的重要主力,可以说没有周恩来等同志的贡献,就不会有独立团,也不会有南昌、秋收、广州、湖南起义。”
除却在军队组建上的功劳,周恩来本人还直接参与指挥过多场战役,立下了不少战功。
1925年初,盘踞在广东惠州、潮州、汕头的反动军阀陈炯明部,在英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妄图进攻广州,推翻广州革命政府。为了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2月,广州革命政府举行了讨伐陈炯明部的首次东征。当时为少校军衔的周恩来率领着青年革命军在武装简陋,后备不足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仅仅耗时两个月就将从陈炯明的三万主力军部队击垮,取得了首次东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前途打开了一个新纪元。
1925年5月中旬,驻守与广州的云南军阀杨希闵联合广西军阀刘震寰率部发动了武装叛乱,他们占领了广州省内的诸多重要站点,还控制了各大交通要道,广州政府形势十分危急,周恩来接到通知后,率东征军急行军回师广州,在广州广大工农的帮助下,仅用两天时间就平定了战乱。
不过就在周恩来率部平定战乱之时,残兵败将的陈炯明却不死心,重新组织起了残部,趁我军防守空虚一举占领了东江地区。10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举行第二次东征。周恩来再次奉命出师,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率领着东征军二次出动,在东江地区农民的协助下,与陈炯明部激战20余小时,最终全歼敌部,夺回了惠州。
北伐战争开始后,上海工人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于1926年12月与1927年2月发动过两次武装起义,但都没有成功,为了挽回局势,党中央随即指派了周恩来到上海组织第三次起义。于是在1927年3月,周恩来与罗亦农等领导总结了前两次起义失败的经验,整顿军队,进行了专业的军事训练。21日当北伐军进发至上海近郊,周恩来与80万工人一鼓作气,耗时八小时一举歼灭了奉鲁军阀。并于22日顺利拿下上海城,建立起了上海临时政府,取得了第三次起义的完全胜利。
自1925年起到1927年这三年期间,周恩来指挥过许多重大战役,打响了声名,积累了诸多实战经验,这也为他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和号召力。
1927年夏,蒋介石与汪精卫叛离革命,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因此破裂。国民革命军一时间无所适从。7月27日,周恩来抵达南昌根据中央决定,成立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
7月28日,周恩来找到贺龙并向其说明了共产党准备组织武装起义的计划,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彼时的贺龙是初次与周恩来见面,却依然斩钉截铁地告诉他:“共产党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就这样,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贺龙与朱德、叶挺默契配合,于8月1日凌晨正式打响了起义第一枪,激战五小时,消灭了国民政府南昌守军,一举夺下了南昌。
南昌起义后,共产党重要决定由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随即开启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抗战时期,国共再次达成合作,周恩来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直到1949年10月19日才卸去总参谋长一职。新中国成立前,斯大林就曾对中共代表团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将来一建国,现成就有个总理,周恩来。”
纵观周恩来总理的一生,他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军队,为革命做出了无法磨灭的巨大贡献;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拥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外交才能。他还是集中华民族优秀美德于一身的人,一生奉公为民,对党和国家更是赤胆忠诚;他待人温和有礼,大方真诚,处事豁达而干脆,无无欲无求;人缘好,人脉广,在人民群众中有着至高的威望,人民永远信任他、爱戴他。所以在1955年的授衔晚宴上。十位元帅都十分敬重地同他敬礼,那句“你也应是元帅”更是发自肺腑,诚恳没有半点虚假。
周总理是我们党内最早的军事工作从事者与开拓者,他将毕生心血都奉献于革命、奉献于人民,去世后还将微薄的积蓄充作党费,他在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一位没有佩戴元帅军衔的老帅。